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毛泽东视察十月村

1956年1月11日,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在陈毅、谭震林、罗瑞卿和江渭清、彭冲等中央和省、市领导陪同下,来到十月村。在山坡上、茅屋前、牛房里,面对广大翻身农民,毛泽东高瞻远瞩,殷殷嘱咐,“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毛泽东的这些话已被历史定义为“五亿农民的方向”,至今仍辉耀神州大地,荫泽亿万农民。

视察

这一天上午9点多钟,13辆轿车和2辆吉普车赫然停靠在十月村村头。毛泽东走下车,栖霞区委书记李玉华、十月社党支部书记刘桂庭、社长何昌椿就迎了上去。毛泽东头戴呢帽,身穿银灰色中山装,外加大衣,脚蹬棕色皮鞋,风尘仆仆。

毛泽东来到村南面的田野。这里大大小小的田块如衣服上的补丁一般,东一块,西一块,小农经济的特点十分明显。毛泽东说:“今后要把土地平整好,将来用机器生产就好了。”

毛泽东登上北面山岗的山顶,目视远方,侃侃说道:“把四周的荒山种上果树多好!”“你们要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荒地变良田,荒山变果园。”

毛泽东回到村里,走进普通社员吴邦林的家。吴邦林不在家,他的妻子正在洗衣裳。毛泽东打过招呼,问:“你家几口人?”吴邦林妻子回答:“我们家四口人,老的老,小的小。”毛泽东问:“那你们生活困难了?”吴邦林妻子回答:“不困难,托毛主席的福。”她没有认出来人是毛主席,自顾自地往下说:“我们靠大社,老头为社里拖粪。”社员们习惯把合作社称为“大社”。毛泽东说:“那辛苦。”吴邦林妻子说:“拖粪不苦,社里有大车、驴子。”毛泽东走进里屋,看了看粮屯,还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咸鱼咸肉。吴邦林妻子喜滋滋地说:“合作社好啊,我家已经吃上两顿稀饭一顿干饭了。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年终还分了几十块钱。”

毛泽东又走进副社长余福洲的家。毛泽东问:“你们家几口人?”余福洲回答:“6口人。”毛泽东问:“一年收入多少?”余福洲回答:“去年分红460多元。”毛泽东连声说:“那可以,可以!你们合作社办得好!”

毛泽东又来到合作社的牛房。他看到集体的牛养得很好,一条条膘肥体壮,十分高兴,对饲养员吴邦忠说:“你干得不错嘛,你辛苦了!”吴邦忠回答:“毛主席,我不辛苦。”毛泽东用质朴的语言亲切地说:“好好干,好好干!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用机器生产的!”

毛泽东到来的消息像冬天里的惊雷在十月村炸响,十月村沸腾了!人们从家里,从开荒的山坡上,从挖泥的河塘里,从挑担的田埂上,从劳作的田野里狂奔,奔向毛主席,奔向带领他们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分得田地,如今又带领他们搞互助合作、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毛主席!人们在路边围住毛泽东,争相目睹人民领袖的非凡风采。青年女社员余福珍听说毛主席来了,撂下肩上挑肥泥的担子,一个劲地奔向毛主席。她拨开人群,直往前挤,一直挤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有没有入社,会不会耕田,一年做多少工,余福珍一一回答。

这时,十月社20多岁的信用社主任、团支部书记葛宝富也赶来了,他急切地挤到毛泽东的面前说:“主席,我是特地赶来看你的。”毛泽东和蔼地问:“你干什么工作的,多大了?”葛宝富一一作答。来看毛泽东的群众越来越多。毛泽东一展他平易近人的领袖风范、机敏随和的人际交往艺术谈笑风生。他指着身边的何昌椿,开起玩笑来,问:“这是谁呀?”社员们齐声回答:“谁不认识?我们的社主任!”毛泽东指着刘桂庭,问:“他是什么人?”社员们回答:“我们的书记。”毛泽东又指着葛宝富,问:“这是谁呀?”社员们回答:“信用社主任!”毛泽东问:“他们好不好呀?”社员们回答:“好!他们带领我们办社!”毛泽东又问:“他们能不能领导好呀?”社员们见毛泽东这样和蔼可亲,没有架子,心里完全放松下来,七嘴八舌地答道:“能呀!”“怎么不能?”“他们可好了!”毛泽东笑了:“你们说好就是好嘛!”毛泽东看葛宝富像是干部中年纪最轻的,握住他的手,说:“你们还年轻,好好干……过几年我再来看你们。”

1956年1月11日,毛主席向十月村农民了解生产和收入情况

美好的时间过得特别快,上午10点多钟,毛泽东上了汽车,和十月社的干部群众挥手告别。

回响

毛泽东视察十月社20多天后即是农历新年。大年初一初二,十月社乃至尧辰乡的团员、青年在乡团总支的组织下,打破过年不能下地、不能动锹的旧习俗,连续两天在十月社植树。每天约500人,举着红旗,扛着铁锹铁镐,背着干粮和水,敲锣打鼓,向毛泽东指点过的荒山岗进发。

凿石运土,铲草开荒,植树造林,于是,杂草丛生的乱石岗消失了,展现在眼前的是绿油油的庄稼和果树;挥锹挖土,铺路修渠,平整土地,于是,补丁般零碎的田块不见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棋盘般整齐的田畦和沟渠。

两三年后,春天,这里茶树绿,菜花黄,桃花红,梨花白,姹紫嫣红;夏天,山岗上桑树、松树浓荫覆地,郁郁葱葱,66公顷的西瓜地里藤蔓如网,绿叶摇曳,西瓜满地;秋天,40公顷果树硕果累累,压弯枝条,一派丰收景象。

11年后,1967年,十月村的老百姓自发筹集资金,聘请南京工艺美术师朱至耀在毛泽东伫立过的山头竖立起一尊高大、雄伟的毛泽东塑像,以示对这位伟人的敬仰和怀念。

1976年,毛泽东逝世。此后,每逢毛泽东诞辰(12月26日)、忌日(9月9日)、清明节,葛宝富等村民都会到这尊塑像前祭奠。

毛泽东逝世当年,中共栖霞区委调集吕佐兵、冯亦同、江广玉、何承业、朱大明、夏良锭六人组成写作组,编写《红日永照十月村》一书,以纪念毛泽东视察十月村20周年。该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毛泽东塑像落成后30年,2006年,南京市政府应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把毛泽东塑像定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中共栖霞区委对毛泽东塑像的周围环境进行整治,建成700平方米的公园,名为十月广场。毛泽东塑像背后30多米长的照壁上,镌刻着毛泽东的历史性号召“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传承

毛泽东视察的盛举令十月村人反复回味、终生难忘,尤其是那些和毛泽东握过手、与毛泽东交谈过的人,更是把这一经历当作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遗产,珍藏在心中,变成激励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永恒动力。

毛主席在十月村看望社员群众

社长何昌椿,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毛主席那和蔼的笑容、殷切的目光,忠心耿耿跟着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成为他心底的誓言。他艰苦奋斗,作风朴实,公道正派,深受群众爱戴,先后担任十月镇镇长、摄山公社党委书记。因积劳成疾,65岁时去世。社党支部书记刘桂庭,听党话、跟党走成为他的人生信条。他廉洁奉公,平易近人,顾全大局,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后服从组织决定,到西岗农牧场担任场长,开辟新的事业。与毛泽东对过话的青年女社员余福珍,在毛泽东视察的几天后,就领着姐妹们扛着镐头、大锹上山,在毛泽东指点过的地方栽下桃树。在开荒造田的战斗中,她抢着挑重担、干重活,赢得了群众信赖,先后担任过村党支部副书记、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南京市妇联常委等职,还受邀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同毛主席握过手的信用社主任、团支部书记葛宝富朝气蓬勃,把自己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与毛主席的教导、希望联系起来,工作一丝不苟,深得群众信任,后提拔为十月公社党委副书记。

2017年12月,十月村党总支在十月村人搬迁定居的尧化门青田雅居社区成立老党员工作室,85岁的葛保富应聘担任名誉室长。他很看重这个工作室,把它当作宣传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经常到工作室给年轻党员、年轻干部讲课。2021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他把自己珍藏的一张极其珍贵的毛泽东视察十月村的照片捐赠给南京市档案馆,让这一“红色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 胡国富 nORP1g3sPtw1ej4faKhQ0bZ64cDUEa6SXu3BxreMbHlbbceBHdYBj/QqQ1ec4+H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