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与栖霞难民营

民国26年(1937)栖霞山难民收容所挤满难民(图片由京特夫人伊迪丝·京特、侄女安妮塔·京特提供)

栖霞寺难民收容所

栖霞山难民收容所设于栖霞寺内。民国26年(1937)12月,栖霞山难民营集中来自周边地区的难民1.7万人,次年1月,难民增至2.04万人,大多为妇女和儿童。难民们栖息在寺内的大殿内外,连“千佛洞”的佛龛里也躺着难民。

日军时常闯入栖霞寺,掳去男人和牛、驴,强奸妇女,甚至抢走难民的铺盖卷。民国27年1月4日至19日,日军在16天里11次闯进寺院,杀人、放火、强奸、抢劫。难民们曾数次向南京安全区国际安全委员会呈递请愿书和求援信,其中两封在《拉贝日记》中得以保存。

江南水泥厂难民营

江南水泥厂难民营里的临时诊所

江南水泥厂难民营位于江南水泥厂内(今水泥厂家属区所在地),时称“工厂保护区”,由德国人卡尔·京特(KarlGiinther,时老百姓称之为昆特)和丹麦人伯恩哈特尔·阿尔普·辛德贝格(B.A.Sindberg)主持。难民营难民最多时有3万人左右(一说4万—5万),来自汤山、花园、龙潭、北圩(现已坍入江中)、漳桥、桦墅和句容等地,其中有一些中国官兵,以及日军在下关和紫金山大屠杀中的幸存者。栖霞山难民收容所的许多难民后来也转到此处。

在京特和辛德贝格的领导下,难民营由25个中国难民(各村负责人或长者)负责日常管理,直至民国27(1938)年2月中旬,仍是粮食自给。少数相对富裕家庭的口粮大约可维持4个月,但绝大多数只能维持月余。

由大学医院(今鼓楼医院)赠送若干药物、绷带等物品,难民营内设有一个小医院和急诊室。小医院中住着伤员。民国27年2月,难民营内有1名护校毕业的护士和3名缺乏训练的包扎员,周围老百姓遭到日军残害,常来求医。京特还延请当地3位老中医为难民治病。至4月,京特等为难民领取了“良民证”,难民逐步离去。

◎ 管秋惠 Ml0hGNUzfUqEAGPd+OaMx3HcJOcNaogpt7oi9XQAmy4d6OuBQCWpFQ8czFboEWN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