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在将这本小书的修改意见发给编辑老师后,我不仅没有如释重负般地轻松与畅快,相反还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凝重与沉思。扪心自问是什么样的初衷促使沉寂许久的自己犹如匆匆赶路的行者一般,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徜徉于战史战例的长河,整日沉浸在文字、影像、图表,甚至是故纸堆当中。在阅读与摘录,考证与比对,感慨与叹息,顿悟与迷茫间,朝霞与夕阳周而复始,冬秋春夏四季轮回,已步入不惑之年的自己仿佛听见了职业生涯时钟倒计时指针的嘀嗒声。

10年前,那还是我第一次到国防大学学习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张胜首长(原总参战役局局长,《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的作者),那时我刚刚读过他的书,在聆听教诲的同时,萌生了像他那样写一本“职业军人写给职业军人看的书”的想法,这样一个念头很快就被忙碌、繁杂的事务工作所冲淡,但却总是不时萦绕于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时隐时现,终于有一天,从工作中被闲暇下来的我能够沉下心来,去将多年来自己的阅读、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耳濡目染,自己的心所向往跃然纸上、付诸笔端,最终凝结为这本成为自己职业生涯注脚的小书。

军人家庭的出身与父辈的职业传承,使自己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对战争、军队、武器、装备产生了浓厚兴趣,而战史战例战将又是这一个个要素的鲜活载体,聚沙成塔、点石成金,也成为我手不释卷,始终如一关注的焦点。怀着对英雄史诗的无比向往,对英雄足迹的不懈追寻,18岁的我向这个目标出发了,从院校到部队,从基层到机关,在激情与感悟、探究与沉思之间,这条路一走就是26年。在这1/4世纪的时光里,对战争、对海洋的持续关注和思考成为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主题主线,常常沉浸于古今中外战史长河,仿佛看到在碧海蓝天之间、血与火交织的钢铁碰撞中,艨艟巨舰悄然陨落,钢翼战鹰横扫长空,深海蛟龙制敌于无形,在决定了海战胜负和海权归属的同时,也决定了国家和军队命运的历史走向。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促使我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文字化、抽象化、逻辑化的内在动力源泉。

2010年10月,在红山口的课堂上,我的老师马骏教授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地对我们这些年轻的军官说道:西方主要国家职业军官要求熟悉掌握的经典战例数量是150个,美军要求的则是200个。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一刻自己的感受——“自叹不如,惭愧汗颜”,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对古今中外经典战例的关注学习,对战史战例的思考专研就成为自己“知耻后勇”的主题主线。在长时间的阅读与思考,比较与碰撞,以及辗转反侧与自我否定的交织中,自己始终感觉与老师当年的要求相距甚远,感觉自己不够勤勉、不够严谨、不够专业,直到有一天小心翼翼地将《怒海争锋》一稿送到老师的面前,默默地呈上自己的作业。望着老师那赞许、鼓励的目光,我忐忑的心稍有平缓,但猛然间意识到,距离那个西山枫叶正红的季节已经整整过去了10年!

如果把自己对战争、军队和职业军人的追求比作是一个梦想的话,那么这个梦想的结局其实并不圆满,但就我个人而言,却又是非常满足的。因为虽然这个梦想并未最终实现,但没有实现的梦最美,在那里我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几年来,不论是书桌前手不释卷、抚案沉思、浮想联翩,还是讲台上引经据典、将心比心、真情实感,我都在努力践行自己曾许下“努力干事,干正事,干好事”的人生誓言。这真是一种享受。

虽然我有时写着、讲着就会流泪,我甚至都不想把书稿写完把课讲完,我的每一天都有意义。

2021年5月18日于杭州萧山 WQLPm1inFOJ6nE0BM7eAsEGNCpLmX8Ioiil3IEXd549oy+eaqGnS0xIGCk/tPpA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