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一波三折的作战计划

力量对比

图3-10 “俾斯麦”号战列舰

在1941年5月,“莱茵演习”开始前,大西洋上英德两国海军力量对比是毫无悬念的:

图3-11 “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

图3-12 预先展开于海上的U艇(VIIC型)

纳粹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预先展开于海上的7艘U艇和8艘油船,特遣舰队指挥官吕特晏斯上将。

英国皇家海军:“英王乔治五世”“威尔士亲王”“罗德尼”“拉米雷斯”“复仇”号战列舰;“胡德”“反击”“声望”号战列巡洋舰,“胜利”“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以及3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本土舰队指挥官约翰·托维上将。

图3-13 “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

图3-14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图3-15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毋庸置疑,实力对比的天平上,英国皇家海军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广袤且海况恶劣的大西洋上,面对着规模有限,但机动、火力、防护均占有明显优势的对手,现在就断言胜负,显然是为时过早。而对于纳粹德国海军来说,作战计划的周密细致,尤其是实现隐蔽和突然性就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目标。

计划决策

根据雷德尔和纳粹德国海军参谋部的最初设想,“莱茵演习”将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大规模进攻行动(《雷德尔回忆录》),是此前不久吕特晏斯指挥“沙恩霍斯特”号、“格莱森瑙”号成功完成的“柏林行动”的升级版。计划以“战列舰+战巡”的编组模式,在7艘U艇和8艘油船的支援掩护下,从波罗的海经挪威峡湾出击,由丹麦海峡突入大西洋,以期取得超越“柏林行动”的战果,给英国摇摇欲坠的海上交通线以致命一击。同时,在地中海方向,旨在夺占克里特岛的作战行动发起在即,“莱茵演习”既是深入开展巡洋作战,实现海上破交战略的现实需要,也是有效牵制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确保其不向地中海方向增兵驰援的策应掩护之举。事实上,后来的海上作战进程也超额实现了这一目标。

在雷德尔看来,为期两个月的“柏林行动”不仅是纳粹德国海军开战以来巡洋作战全要素模式的首次成功尝试(此前的巡洋作战均为单舰模式或局部试探性出击),而且是即将发起“莱茵演习”作战行动的彩排预演。其间,获得并积累了突破英国皇家海军严密封锁海峡水道、利用雷达发现并摆脱敌巡洋舰跟踪监视,以及有选择地攻击护航运输编队、与U艇进行大洋协同配合和远洋油水物资补给等一系列宝贵经验,但也在攻防能力、作战持续性保持等方面暴露出仅仅使用战列巡洋舰进行巡洋作战的局限性。这一系列经验和教训都促使纳粹德国海军参谋部和雷德尔本人决心投入最新型战列舰“俾斯麦”号,与“沙恩霍斯特”号和“格莱森瑙”号,甚至与后续即将服役的“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并行展开于大西洋上,向大英帝国的海上交通线发起致命一击。

图3-16 “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

图3-17 “格莱森瑙”号战列巡洋舰

图3-18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在“莱茵演习”任务准备期间,作为这次行动的实际指挥者,刚刚完成“柏林行动”并晋升为海军上将的吕特晏斯非但没有被大好形势冲昏头脑,相反却表现得异常冷静,实事求是地向雷德尔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他是雷德尔的老部下,也是一个与邓尼茨不相伯仲的将领,他很精干,也很务实,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说空话套话假话,在当时群情激愤的狂热背景之下,他不仅对“柏林行动”中暴露出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本着“料敌从宽、御敌从严”的原则,向希特勒汇报了大西洋作战所取得的经验,以及他本人对“俾斯麦”号战术使用的观点,还极富预见性地提及在即将发起的“莱茵演习”中“俾斯麦”号可能面临敌航母舰载机的空中威胁。很不幸,被他一语成谶。

图3-19 指挥“柏林行动”的舰队司令吕特晏斯

吕特晏斯的建议很客气也很婉转,可道理却很简单、直白——船太少,而且“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综合作战能力太弱。为了保证在面对拥有战列舰护航的运输船队时能够拥有足够的交战能力(战巡主炮威力不足、装甲过薄),他力主“俾斯麦”号待姊妹舰“提尔皮茨”号入役后再一齐出击,再不济也要采取“战列舰+战巡”的编组模式,否则不仅交战毁伤效果堪忧,就连舰艇的自身生存能力都无法得到保证。实事求是地说,吕特晏斯的建议是客观中肯的,但此时纳粹德国海军的硬件条件却不允许,没船啊!“沙恩霍斯特”号因为机械故障无法出航,“格莱森瑙”号遭英国人的空袭严重受损,就连他看不上眼的“欧根亲王”号也因为触雷受伤进坞修理,至于他所期待的“提尔皮茨”号,要等到至少半年之后才能完成相应的作战准备。

如果说吕特晏斯作为战役指挥员的关注点主要放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上的话,那么雷德尔作为负责全局决策的战略指挥员,他的关注点显然就要更高更远,全局性、政治性也更强了。他更侧重于从破交战略,甚至是战争全局出发。时间不等人啊!因为“沙恩霍斯特”号和“格莱森瑙”号的驻泊地——法国布列斯特港离英国太近,在持续战略轰炸之下,等待两艘舰完全恢复战斗力的时间将是极其漫长的;如果等到“提尔皮茨”号服役再开始“莱茵演习”的话,就将意味着半年之内整个纳粹德国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将无所作为,在美国参战颠覆大西洋整体战略态势的可能随时都会发生的背景下,半年时间啥也不干,不论对于雷德尔还是希特勒来说,都将是一个无法接受的结果。因此,在这样苛刻的现实背景之下,仓促上阵、低配出行就成了吕特晏斯不得不面对的严酷现实。

作为事后诸葛的我们,或许只看到了“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这样一次简单的破交行动,只看到了“俾斯麦”号击沉“胡德”号这样的震撼场景,只看到了皇家海军主力围追堵截“俾斯麦”号的惊险刺激,却“选择性忽视”了制定“莱茵演习”作战计划的复杂、烦琐和周密、细致以及派出这一大一小两艘战舰前往大西洋未知深处的权衡、取舍与慎重。这一作战行动可能源自海军战略思考决策的错误,也可能源自对英国皇家海军力量投入和决心的低估,还可能源自指挥决策者对政治、军事因素的权衡取舍,但是必须承认,纳粹德国海军和雷德尔本人在计划决策时是经过仔细考量和深思熟虑的,不能仅仅由于“俾斯麦”号覆灭的结局就从根本上否定计划决策的整个过程,将复杂的失败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头脑发热和大意轻敌,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严肃的。这一点对于致力于复盘战例经典,探求制胜之道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一波三折的作战计划终于出台了,下面这场好戏就要看“俾斯麦”号,看“欧根亲王”号,看吕特晏斯了。 yka95PinbTsjKix8s66rjjBV6levWGghVt0MO8S12DRNVSQZ5aM4vKMHGCgMp6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