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利器”

在对马海战中,俄国海军包括6艘战列舰在内的19艘战舰被击沉,包括2艘战列舰在内的5艘战舰被俘,除部分舰艇逃至第三国港口被解除武装外,基本上全军覆灭。而联合舰队仅损失鱼雷艇3艘,其中1艘还是航行中不慎触礁沉没的。是役,日本海军取得了海战史上罕见的全胜。客观地讲,日本是当时东方世界一个新兴的国家,从明治维新开始,近代工业化也不过30多年的时间,虽然在10年前刚刚战胜了暮气沉沉的大清,击败了那支龙旗飘扬的舰队,但是西方主流世界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刚刚登上世界舞台的日本,竟然敢向庞大的俄国发起挑战,结果还赢得这么漂亮。究竟这些东方的“黄皮猴子”掌握了怎样的精锐利器?发生了怎样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与驻旅顺俄国远东舰队几番交手之后,东乡和联合舰队对俄国舰队的战斗力和装备水平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获悉第二太平洋舰队出航的情报之后,一方面抓紧时间在国际军火市场采购新舰,另一方面加快了新型技术装备的融合运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六式”无线电收发报机、“下濑火药”和“伊集院信管”。

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信技术后不久,日本就敏锐地发现了其巨大的军事应用潜力,在8年后的1903年(即明治三十六年),倾举国之力,通过连续攻关,终于制造出具有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全国产化的“三六式”(即明治三十六年制式)无线电收发报机,虽然其工作距离只有80海里,中途还需要在军舰上设立中转站转发才能送达大本营,但是这已经使日本海军具有了远程侦察信息传送能力,也为联合舰队赢得了足够的反应时间。

图1-32 “三六式”无线电收发报机

正如“今天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一个浮在水上的工厂……”(恩格斯语)所说的那样,国家的工业水平决定了军舰及舰载武器的作战效能。日本作为一个后起国家,在冶金、机械和原材料等方面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以当时其国内弹药制造工艺水平,在5000米左右的距离上,炮弹无论如何都无法击穿俄国战列舰的新式镍钢装甲。为提升毁伤效果,不惜牺牲部分穿甲效能,另辟蹊径地在炮弹装药和引信上做文章。在装药方面,采用了著名工程师下濑雅允发明的“下濑火药”(即添加钝化剂的“苦味酸”),爆炸速度达到了每秒7350米,远远超过俄国海军炮弹采用的“柯达型双基炸药”每秒4000米的爆炸速度。同时,“下濑火药”在爆炸后就会燃起大火,3000度的高温足以将军舰表面所有附着物件,包括钢铁融化,从而大量杀伤人员并破坏装备。

图1-33 “下濑火药”发明者下濑雅允

与此同时,联合舰队还装备了极其灵敏的“伊集院信管”(由提出“月月火水木金金”理论的伊集院五郎发明),该引信在接触到任何物件,哪怕是细细的缆绳后都会触发炮弹的爆炸。而俄国海军使用的是穿甲弹,依靠物理撞击来击穿舰体装甲,因此引信敏感度不高,也导致了哑弹情况的大量出现(对马海战中命中“三笠”号的多枚炮弹均为哑弹)。其实,采用“伊集院信管”的真正原因是,当时日本薄弱的军事工业还没有掌握穿甲弹制造技术(日本的穿甲弹制造技术是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才从德国引进的),为了有效毁伤俄舰而采用的应急手段。

图1-34 伊集院五郎

图1-35 “伊集院信管”结构图

就这样,日本海军终于给自己配备了与对手放手一搏的利器,“三六式”无线电收发报机实现了侦察情报信息的千里传音,而“下濑火药”与“伊集院信管”这对“好搭档”则给对手制造了一片火海,成为对马海战中俄国舰队的梦魇。

附录:启示与思考

对马海战是近代海战史上为数不多的实现“全胜”的经典战役,充分证明了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权学说和战列舰在海战中无可替代的霸主地位,深刻影响了海军技术的发展,并由此催生了“无畏”舰,将大炮巨舰主义推向了巅峰。同时,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日俄战争的最终结局,也主导了西方老牌帝国与东方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国运走向,甚至影响到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格局。在这场海战中,出现了很多极具偶然,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事件,尽管漫长久远的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是依然留下了一段意味悠远的海战传奇。

在整个海战的前后,愚蠢、倒霉、疲惫的对手,严酷的训练,充分的准备,良好的天气,正确的指挥,士气高昂的官兵,“敢于抗命的”指挥官,U形转弯,抢占T字头……种种偶然与必然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成为世界海战史研究领域的永恒课题。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影响这场战役胜负的事件和原因研究不断、争议不断,有些事件甚至成为历史谜团。至于这场关乎“皇国兴废”战役胜利的最根本原因,也许只有他的实际指挥者东乡平八郎经历的一件事最能说明白。

图1-36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

那是1934年,当卧床不起的东乡平八郎即将走到生命终点的时候,他从家人的读报中获悉了29年前对马海战中的一段陈年往事:

对马海战爆发的前一天,也就是1905年5月26日,一个以跑船运为生的冲绳渔民名叫奥浜牛,在返航回家时发现了海上有一大堆挂的不是旭日旗的军舰路过。根据政府的通知,这可能是俄国军舰,他跑到了宫古岛村公所报告。然而岛上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于是奥浜牛和另外3个年轻人自告奋勇,划着一条小舢板用了整整15个小时,赶到170千米外离他们最近的石垣岛上用无线电台报告。当累得接近虚脱的渔民们将情报发到了东京,经东京邮局告知大本营,再由大本营转发到联合舰队时,东乡平八郎根据“信浓丸”号的情报已经下令出航了。这封过时了的电报也被淹没在当时雪片似的电文中。

据说当时垂垂老矣的东乡平八郎听完这则新闻异常激动,因为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他,似乎又看到了日本人从幕府时代的草民转变为“以国为重”的国民的艰辛过程。从国家政治的角度来看,在这些渔民和那些报告俄国舰队运煤船行踪的三井物产商人的身上,已经充分体现了明治维新的成果,即日本已经树立和完善了举国体制,日本人已经有了国家概念。

其实从这点来看,当时,贫穷弱小的日本战胜庞大的、暮气沉沉的沙俄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奇迹,因为在剥去现代物质文明的装裹后,俄国其实就是一个落后愚昧的中世纪专治王国,所有军事力量不过是按照独裁的沙皇及其几个心腹重臣的爱好私下运作,战争的目的与国家无关,更与国民无关,仅仅是几个军官总督加官进爵的手段而已,因此俄国海军出现种种不合常理的怪事就显得无比正常。而这时,腐朽落寞的沙俄却很不凑巧地遇到了一个能够动员全民参战的东方对手,这种现代的国民意识、国家组织和国民动员能力才是日本接连取得甲午和日俄这两场战争胜利的关键。 Qcgzowms8pBTC4v4R5U7QhTufbowWVmNdIs1shBYduuar4a45R64AtZvUqhLE2O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