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野史和传说,通常正史更有说服力,慈禧的身世在清史专著中也有零星记载,虽然具体表述不同,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中把握她身世的脉络。
慈禧,本姓那拉氏,因祖居叶赫(今吉林四平附近),故称叶赫那拉氏。原名不详,正史中没有记载。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
第一,与中国封建社会女人的社会地位有关。在中国封建社会,除了一些特殊的历史阶段女人拥有比较高的地位外,如唐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女性深受社会的歧视和压迫,在男人独断乾坤的世界里,女人永远是男人的附属,“夫为妻纲”。所以出嫁以后的女人的名字没有任何意义,丈夫的姓氏加上自己的姓氏就成为公认的称谓,如“钱王氏”“邓刘氏”等,闺中小名常被隐去。
第二,为了避讳。历史上与君主或尊者的名字音同、音近的字都要避讳,更不能直呼其名。所以,正史中只有她的尊号,如懿嫔、懿妃、慈禧太后等称谓,而没有名字的记载。
可是,我们却在清末的多种小说笔记中发现,入宫前的慈禧常常被称为“兰”“兰儿”或“玉兰”,认为这是她的闺中小字,直到今天依然在文学作品中,甚至相关历史传记中被普遍采用。之所以众口一词,大概源于她被选秀入宫,初封兰贵人。“兰”字十分女性化,自古至今多被采用为女孩儿的名或小字,于是“兰”就从官式名号,变为她的名字。
慈禧属于满洲镶蓝旗,属于八旗中的下五旗。八旗分上三旗、下五旗:上三旗是正黄、镶黄、正蓝(多尔衮时改为正白),归皇帝统领,待遇高,属于王牌军;其余为下五旗,待遇低,属于杂牌军。镶蓝旗即属于下五旗。慈禧出生时她的父亲正在京城的吏部做一个只有八品大小的官——笔帖式,一个文职小官,直到咸丰二年才升为四品的道员。她的家庭出身充其量是一个一般旗籍官员的家庭。
这一说法,在慈禧的娘家后人的回忆中也有所提及,并且他们澄清了史学界的另外一个说法,那就是慈禧的乳名并不是叫玉兰,而是叫作杏儿。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说法,主要是因为慈禧曾经被封为兰贵人,慈禧又非常喜欢兰花。所以,后人才会误认为慈禧的小名叫玉兰。实际上慈禧的娘家人都叫她杏儿,学名叫作杏贞。
同时,关于慈禧的娘家在北京的说法,在曾任两代帝师的军机大臣翁同龢的日记中也可以找到佐证。据翁同龢的日记记载同治九年(1870)八月十七日,慈禧的母亲去世。在京城发丧,其母出殡时,“涂车刍灵之盛,盖自来所未有,倾城出观,几若狂矣!沿途祭棚络绎,每座千金,廷臣往吊者皆有籍,李侍郎未往,颇忤意旨”。由此可见,慈禧的母亲死在北京,而且是在她掌握大权之后,这就排除了慈禧自幼丧母、生于贫苦人家的说法。
为了考清慈禧的身世,史学界对慈禧的父亲惠徵的经历也进行了一番考证。关于慈禧的父亲惠徵,历来也有众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是一位被革职的正黄旗参领,有人说他是一位“挂印归林”的大将军,还有人说他是一位带印脱逃的太广道。这些当然都是为了付托慈禧的身世而出现的传言。根据大内的清宫档案记载:慈禧的父亲惠徵,镶蓝旗人,道光十一年(1831)任吏部笔帖式,道光十四年(1834)考察被定为吏部二等笔帖式。道光十九年(1839)时升为八品笔帖式。道光二十三年(1843)再次考察定为吏部一等笔帖式。二十六年(1846)调任吏部文选司主事。二十八年(1848)、二十九年(1849)被调任为山西归绥道道员。咸丰二年(1852),调任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这同《清朝的皇帝》一书中的记述“慈禧的父亲惠徵,父官至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时当道光末年,洪杨起事,惠徵守土无方,革职留任,旋即病殁,遗妻一、子女各二,慈禧居长”的记载大体是一致的,因此,慈禧的父亲是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惠徵应该没有什么疑问。而且从惠徵的履历表可以看出,慈禧出生之时,他还在京城任职,所以慈禧也应该是生在北京城。至于她的父亲惠徵,据说后来死在太广道任上,慈禧当权之后,又追封其父为承恩公,并将母家旗籍依照祖制由下五旗的镶蓝旗提升到上三旗的镶黄旗。承恩公这一职位后来被慈禧的弟弟桂祥承袭。
在肯定慈禧的父亲是惠徵的情况下,从惠徵做官的履历中我们知道他曾在北京、山西、安徽为官,而关于慈禧的出生地,除了北京说之外,还有甘肃兰州说、浙江乍浦说、内蒙古呼和浩特说等多种。
甘肃兰州说的依据主要是史学家发现在甘肃布政使衙门也有一个叫惠徵的笔帖式,但从档案对惠徵的记载来看,他确实是做过笔帖式,但是做的是吏部笔帖式,没有在甘肃布政使衙门做笔帖式。所以这一说法值得怀疑。
慈禧出生在浙江乍浦的说法主要依据的是当地出现的一些传说。说慈禧的父亲惠徵在此做骁骑校,慈禧就是出生在此地。并说慈禧之所以喜欢唱南方的小曲,就是因为从小在南方生活的结果。但是,这一说法同样与档案对惠徵的记载相抵触。
至于说慈禧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说法,主要依据是此地有一条街道叫作“落凤街”。并说慈禧和她的父亲曾在此居住。但经史学家考证,慈禧的父亲惠徵确实在此做过归绥道的道员,但那时慈禧已经15岁了,不可能是出生在这儿。惠徵由安徽的后补道台升任归绥兵备道台后,曾带着15岁的女儿在此居住过倒还说得过去。
那慈禧出生在哪里?道光十五年(1835)慈禧出生,依据档案推断,他的父亲惠徵应在京城做笔帖式,如此说来,慈禧应该是在北京出生的。
近一时期,一些学者在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宫中杂件》第一二四七包中,发现了一份用大红纸写成的“排单”,即清朝皇帝选秀女的名单。其中有咸丰五年(1855)慈禧的妹妹被选为秀女的记录(慈禧的这位妹妹后来成为醇亲王奕譞的福晋,是光绪帝的生母),也进一步证实了她是北京人。相关内容如下:镶蓝旗满洲,恩祥佐领下,原任道员惠徵之女,年十五岁。辛丑七月二十八日戌时生。纳(那)拉氏,原任员外郎吉郎阿之曾孙女,闲散景瑞之孙女,原任副都统惠显之外孙女,住西四牌楼劈柴胡同。
档案材料末尾“西四牌楼劈柴胡同”的地址,应是慈禧一家自曾祖父以来的老宅,即慈禧的出生地。按照京师八旗分城居住的规定,乾隆三十五年(1770),镶蓝旗满洲都统衙门在阜城门内嘉寺胡同。劈柴胡同距内嘉寺胡同很近,属于镶蓝旗的慈禧家人理应住在这一带。
北京的牌楼建筑
关于慈禧身世的种种说法,乍听起来真让人无所适从,目前来看还是“北京说”的论据更加充分和可信。因为名人笔记或口碑传说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认定历史史实,档案和证据更具权威性,更有历史价值和意义。但慈禧太后的身世到底如何,也许还有待于史学界的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