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民间情感的诗化表达
评芗剧《保婴记》

芗剧《保婴记》,漳州市已故剧作家汤印昌的优秀巨作,诞生30多年来已多次被搬上舞台。该剧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也是该届评奖中福建省戏剧类唯一获奖作品,填补了漳州戏曲奖项的空白。

看芗剧《保婴记》时,一直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传统芗剧剧目《三家福》。这个剧被誉为最能体现芗剧特色的经典剧目,以喜剧的方式,将邻里三家遇事互帮互爱的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乡里人的淳朴无私和古道热肠,成就一段乡村传奇。历经多年,仍旧深记。

近些年,戏曲发展更强调剧本文学性、立意及舞美灯光服饰等的提升,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创新。同时却也发现,有些剧目已经明显用力过度,剑走偏锋,让原本以传统为特色的芗剧慢慢失去了剧种本身的味道,过犹不及!恰因此,芗剧《保婴记》如一缕清风,让我们重新回顾并体味了经典芗剧的本质美。

1/

中国戏曲,由宋元南戏到金院本、元杂剧,逐渐推进、衍变而来。清代李渔有一本知名度极高的著作《闲情偶寄》,词曲部中谈及古人为什么要称剧本为传奇,因其事甚奇,其人少见,所以写下来演出来,得以为名。可见,为戏者,应“无奇不传”“非奇不传”。

芗剧的历史,迄今约百年,在闽南民间的宗教信仰中占有一席之地。乡村野台唱的是忠奸节义,城市剧场多为宏大叙事,更有些艰深哲思的作品,对观众水平和素质提出较高要求。有段时间芗剧被高度赋予架构和题材,日渐高雅,却也失去了群众基础,离剧种本来的特色越来越远。

窃以为,守正创新,首先是守住正。从传统出发,以传奇叙事,用诗意抒情,以形成中国故事最富有美感和诗意的表达。

芗剧《保婴记》,即是如此。

寡妇尹三娘独生子林正义病重不治,临死前说出惊天秘密,金家小姐金满月与己未婚先孕,即将临盆,他恳求母亲施援手,救金满月母子性命。此言一出,本欲自尽随儿去的尹三娘忽然振奋,快快从逝子的悲痛中走出——她要做的事太多了。闽南女人就是这样,柔弱而坚韧,越被需要越有力量。当夜,她乔扮进金府,带金满月小姐连夜潜逃,好邻居六嫂、七姑、八姨暗中护助。金满月之父金包仁将一众婆姨告上公堂,县令曲成美同情巧断,好事终成。

婴儿顺利诞生,喜庆之时,三娘及众邻护着满月,全家喜乐融融。此一时,我以为这就是戏的结尾,却不料金满月的真正情人林东明突然出现。原来他是正义的好友,赴京赶考路上遇难,所有人都以为他已死去,不想他被树挂住,死里逃生,剧被推上了高潮。而后情侣相认,一家团圆,戏似乎又走到了结尾。却又有最后的神来一笔,让故事的主旨又上台阶。尹三娘的一大段唱,让尾声一波三折,步入选择的两难。留下,亲情受阻;离开,再陷孤单。是去是留是合是分,尹三娘内心不舍,却还是决定“保他们一家永安宁”。于是,她匆忙上路,奔走山径。这厢里,金满月发现阿母不见,四下寻找未果,一众人商议,决定拧孩子一把。婴儿的啼哭,如嘹亮的呼喊,在山间传递,阿嬷三娘果然匆匆奔回。人间有爱,升华到极致,《保婴记》中,保的是婴,也是人心中的良善与淳朴。

2/

《保婴记》一开场,熟悉的闽南风遂扑面而来。三姑六婆齐上阵,家长里短,叽叽喳喳,一个女人聒噪如五百只鸭子。她们惯常偷听墙角,惯常嬉笑怒骂,明快的笑容,泼辣的性格,爽朗的举止,活脱脱就是民间的乐观主义。六嫂七姑八姨九婶们,她们心里装着尹三娘的悲喜,这群连名字都不具象的人,在保婴中,起到了大作用。闽南邻里的守望相助及闽南人的仗义与人情味,在此间流转。

公堂上,八姨挺身而出,争担罪责,想替三娘入狱,让她有时间多陪满月和孩子。而三娘在安顿好家里后,并不耽搁,立马赶来领罚换人。两个人在公堂上争先认罪,以求收监。

得知金满月的情人不是林正义时,六嫂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她不想让刚从丧子之痛中挣脱的尹三娘再次陷入困境,便找金满月商量,一起小心翼翼装作无事人。林秀才到来时,满月做戏强装不识,满场闪躲。尹三娘明白事情原委后,林秀才又开始自责。

这些情节的布置、冲突的设置,让整个故事饱满充实,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全剧涌动着浓郁而质朴的人间真情,真实地表现了闽南传统民间生活的面貌和普通民众的人情道义观。邻里相亲,官民互重,家庭和美。它告诉我们,生活总有许多烦恼,但都是暂时的,是可以化解的。在《保婴记》中,一开场就是子死母寡,悲从中来;知子有遗腹子,救媳保孙,不怕艰险,尹三娘浑身充满力量与期待;终于顺利生产,金孙满月,却又忽降亲生父亲林秀才。悲欣交集的格局,节奏曲折错落,让剧情忽上忽下,戏料丰富,颇具看点。

3/

作为近年来守正创新的典范,《保婴记》遵循戏曲美学原则,将戏曲的四功五法做了充分发挥。最后一场戏,尹三娘听到婴儿哭声匆匆奔回,以“圆场”+“四方步”,营造出焦急奔跑中的老旦的心灼如焚,而后又以“趋步”和“鹞子翻身”,表现山崎岖路难行,心忧金孙汗如雨下。扮演者陆逸红娴熟运用戏曲的程式动作,让人物情感心理较好地外化为舞台动作,让观众理解了人物的心理动态,并感同身受,更好融入剧情。

戏曲的传承,就是戏曲传统美学的传承,艺术薪火相传,传的应该是根底的基础,高度戏曲化的舞台表达是守正的关键。

《保婴记》的舞美极富传统美感,戏一开场,浓浓闽南风情扑面而来,灵动的燕尾脊,简约一抹,乡情浓郁。全剧舞美都极简约,符合戏曲本身的表达特色,一桌二椅,变幻出千姿百态多种空间;一兵一卒,也是千军万马的表达。这是传统戏曲舞台上的一种审美规则,因陋就简,约定俗成,少即是多。用得精,放得巧,点睛之笔,为场景增辉,空出更多的留白,给演员空间,让舞台的主体——演员,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可能。

科学的进步,技术的迭代,带来很多剧目的大制作大手笔,一些大戏极尽创造,用上了LED、三维,甚至全息影像、AI等各种手段,美轮美奂。但美则美矣,却失去了剧种本身最有代表性的味道,可惜。芗剧起源于漳州平原九龙江畔,生发于民间,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也有自己的规矩和范式,太过于抢眼的舞美,势必与演员的表演争辉,多了时尚气,却丢失了戏曲因循百年的传统的美。

4/

第二遍再看《保婴记》,觉该剧矛盾冲突处理似乎略为平顺。县令曲成美与金满月之父金包仁的人设构造过于亲民、仁爱,虽是因于戏曲出自传奇,不一定要非常贴近现实。但从整部戏来看,金满月未婚先孕的危机显得并不危急,没有礼教的压制,也没有封建的权威逼迫。县令与民同乐,闲时种菜养鸡。小姐的父亲有些无厘头,三言两语轻易倒戈。这样一团和气的处理方式,让“保婴”过程显得过于平和顺当,少了冲突的尖锐性,情理上有些牵强。

瑕不掩瑜,《保婴记》仍是十分让人喜欢。浓浓古典主义的风范,和谐、明晰、严谨的传统美学风格,无疑是芗剧“会演戏”中的一股清流。我在观剧时想起德国民族戏剧创始人莱辛强调的“戏剧的教化作用”,似乎旧时戏台也曾看过悬横匾曰“高台教化”。传统戏曲从来都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作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故事的讲述及戏曲的表演中让人得到道德上的浸润。如果观众能通过芗剧《保婴记》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真善美,在看戏中得到一点启示,那就是戏曲表演最功德无量的事情了。 vdkyxwTQVLGHO7wNxCckZETUXxs9khCRxbVXmRcEfabIhnd0a3X8mKEkDvOekK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