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典老戏的“变”与“不变”
评芗剧《吕蒙正》

对于资深戏迷来说,看戏绝对是一种瘾,很多时候并不纯粹为看剧情。闽南语称芗剧为“人戏”,意即由真人在舞台上演出,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人的状态会变化,同一个演员,今天的状态和昨天的状态肯定不同,情绪饱满与否,嗓子有没有不舒服,都会直接影响他/她在台上的角色表现。也因此,戏从来不是标准克隆体,真正懂戏的人,会将一出好戏反复看,即使情节已经烂熟于心,每遍也都有不同收获。又因戏是传统艺术的总和,囊括文学、音乐、绘画等,包罗万象,变化万千,能品的地方太多,品声腔,看身段,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懂戏的人看戏,意不在“观”,而在“赏”,其中又以老戏为最。

1/

《吕蒙正》就是这样的一出老戏。它与《陈三五娘》《山伯英台》《杂货记》被称为芗剧“四大柱”,位列传统经典剧目之首,戏台上已传唱了数十年。“八月十五是中秋,月娥楼上抛绣球;绣球抛落吕蒙正,爹爹打赶不收留。”历史上确有吕蒙正其人,他祖居洛阳,幼年贫而好学,年少丧家,尊先父遗嘱变卖家产,屈身尼姑庵中学习。久之,尼庵寺的住持开始嫌恶,吕蒙正只好以乞食为生,夜宿破窑。后笃定攻读诗书,考取功名。宋太宗、真宗两朝,吕蒙正三居相位,封昭文馆大学士、太子太师、蔡国公等。

芗剧《吕蒙正》讲述的是吕蒙正青年时期,从贫苦落魄到功名有成扬眉吐气的一段。因卖字画,乞丐小生吕蒙正得识相府千金刘月娥。这本身就是极富戏剧性的事情,吕氏仰小姐风姿,奈何身份悬殊,难以表白。我是地来你是天,空有真情扼腕,谦谦君子,知进退不纠缠,得体退出。不料刘小姐慧眼识珠,彩楼抛球予他,并在父亲强烈反对下,断绝父女关系,脱下锦衣,寒窑相伴。相爷虽爱独生女,但门第之界难以放下,“从此不认你这查某子(闽南语指女儿),你也免叫我爹爹”,刘月娥马上反唇相诘以明志,“纵然饿死寒窑内,也不乞讨到府前”。且喜吕蒙正潜心苦读,终考中状元,改换门楣。刘月娥守贫守苦,志坚不移,守得云开见月明。夫妻俩富贵不忘旧时挚友,乞丐一堂分享繁华也给当初嫌贫爱富的相爷及公子哥们还以一牙。

2/

《吕蒙正》从“贫在路边无人问”,到“一举成名天下知”,他的自强不息、为人处世等,都极富正能量。故事好看,唱段酣畅淋漓,对台下观众亦有教化作用。戏告诉我们,人陷于低谷时,应努力奋起,方能有一日蟾宫折桂改换门楣;其次,莫要狗眼看人低,只要能努力肯用功,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可能;最后,人之最贵是人品,贫富并非一生不变,嫌贫爱富最是不可取。

第四场的“回窑”,吕蒙正与刘月娥,夫妻俩相扶相契,苦中作乐,诗情画意最是动人。“飞雁对对结成阵,夫妻双双回家庭;红叶片片点秋景,高山流水笑相迎。”第一次出得闺阁的相府千金,跋山涉水去往夫家,不想夫的府邸仅是一座破窑,“四壁有破孔,屋顶开天窗。若遇风雨夜,怎能把身安?”但,蒙正说“莫看四壁有破孔,窑中能闻百花香。吃透东西南北风,四季清爽人轻松。虽然窑顶有破孔,月亮照来是光当当,暗时不免点灯火,月光读书好用功”。将苦难当体验,将贫穷当乐趣,让刘月娥十分赞赏,她勉励夫君“明月当灯读经史……风雨同舟共沉浮”,患难中的情义最为可贵,夫妻真情可见一斑。

《吕蒙正》一剧,许多场次可以抽出来当折子戏,“抛球”“回窑”“辨踪”“探窑”等,均是经典,每一场都值得细听细看细品。传统老戏何以称为经典,确因其特有的美。剧本经岁月千锤百炼,韵味更显悠长;唱词大开大合,叙事、辩理、抒怀,酣畅淋漓。整出戏从头到尾气脉贯通,跌宕起伏,时有警世恒言,寓教于戏中,始终不变的传统芗剧味道,令人沉醉。

3/

戏的历史,若从西汉时期的百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老戏是文化的积累,是传统的积淀,吕蒙正高中状元后,不弃乞丐兄弟情;吕氏夫妻知恩图报,热情办酒款待自己的穷兄弟们。“昔日寒窑受冷淡,今日门前车马喧;备案请酒报恩怨,褒贬善恶与忠奸。”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里有警世名言称“苟富贵,无相忘”,讲的是陈胜农耕时曾立志,但他富贵后忘故交,最终落得下场堪虞。书本教化,无法普及全民。据说昔年无法接受教育的大多数,就是靠看戏和讲古,辨忠奸守节义,代代传承。

老戏中对真善美的倡导、对假恶丑的鞭挞,都对现今社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及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吕蒙正》一剧中,予仁义加以褒奖,乞丐虽贫,却能施仁施义,尽自己所能助贫贱夫妻走上幸福之路;予恶行以批判,相爷的嫌贫爱富,公子哥的欺负弱小等,得到的都是不好的后果。善恶到头终有报,表达了经年不变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善恶标准及普世价值。

老戏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承担着整个社会的教育和教化作用,饱含着对社会及个人的教育和教化意义。看戏如照镜,自省其身,也是一种自我观照和矫正。

4/

套用现在的语境,《吕蒙正》是一出爽剧,男主角寒窗苦读,勤勉度日,终考中状元,打脸昔日耻笑之人。刘月娥识君于明珠蒙尘时,苦守寒窑志气坚,善有善报,成为状元夫人。好人有报,坏人也都得到应有下场,经典戏文经常说“真是可喜可贺,大快人心呀”。

有人说时代变了,《吕蒙正》中的刘月娥以千金之躯“栖寒窑挖野菜”并不是一种聪明的选择,人心善变难以捉摸,痴情是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故此行为不可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春,早就成为了一个“挖野菜梗”,在网上被批为“恋爱脑鼻祖”等。任何客观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众的道德观念和审美需求也必然会产生变化。在现实社会,人们注重经济利益、追求富裕生活,完全无可厚非。但在精神层面,如果唯利是图、欺贫重富,仍然为人们所不齿。艺术是现实的彼岸,利欲为道德所约束,相辅相成。社会虽然变化,善恶总是分明,经典不会过时。正如剧作家陈坤玉所言,“经典之所以经典,就因为它顺民心,伸民意,长民风!吕蒙正对应于文才、雄才、资才、人才,是一股清流,世世代代为平民百姓所喜爱所推崇,这是它历经数百年、盛演不衰的根源所在”。

传统戏曲看的是一种精神,现代观众也不能一味苛求戏曲及演员进行革新。我们应该做的是,暂且放下心中关于现代生活的杂芜,怀着一份古典与细腻,进入戏曲的欣赏之旅。

《前赤壁赋》中,苏东坡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天地万物瞬息万变,江水日夜不停向前奔流,月亮四时变幻阴晴圆缺,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抬头望明月,低头随流水,不管是月还是水,千百年来,它们始终不变,但亦是变了的。从演艺团体方面而言,戏曲要巩固自己的文化地位,必须深耕技艺精湛的老戏,探源守正;要提升文化地位,必须力拓成功的新戏,返本创新。守正是不变,创新是变,古典与现代,两端发力,戏曲才能双翼齐飞,发展得越来越好。 f9TYRG1gSt3C15wGpoaOmcen92+vYG2TYtW309eBmjm7hdWIhyls80Uvw/pJ8es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