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民军的诞生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的反清起义主要依靠会党而不是军队。因为会党的政治觉悟不高,组织程度低,所以孙中山、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武装起义很难推翻清王朝。1906年12月萍、浏、澧起义,1907年5月广东潮州黄冈起义、6月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钦州防城起义、12月广西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广东钦州、廉州(今两地属广西)和广西上思起义,四五月间的云南河口起义,以及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广州起义等,其勇敢壮烈都足以永载史册,但都失败了。革命,历来是热血青年的事业,广州起义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月27日,黄兴率敢死队120余人起事,革命党人大部牺牲。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起义”因一位名叫林觉民的归国留学生而大放异彩。那封写在方帕上给妻子的信,堪称史上第一情书:把对家国天下的爱与责任、英雄本色与儿女情长、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与缠绵悱恻的小男人演绎得淋漓尽致。

广州起义中,像林觉民这样具有“舍弃小爱,天下大爱”的至上情怀的革命英烈,还有很多。喻培伦和弟弟培武均为革命党人,后一起留学东京。广州起义时,兄弟二人争相奔赴,但喻培伦为了不让自己的亲人遭受太重的打击,他对培武说:“我去,汝必留,俱死无为,徒绝老亲欢。”兄弟相拥洒泪而别。喻培伦也是极其放心不下自己的至亲,但为了革命,他毅然决然奔赴战场,受重伤被捕不屈就义,年仅25岁。

方声洞,福建侯官人,与喻培伦同年生、同年死。17岁赴日留学,回国以后,创立书报阅览所,向国民宣传革命思想。后来又赴日本,考入千叶医学校,希望以一技之长,贡献于国家。23岁回国,娶王氏女,感情极好,生有一子。当初,同盟会成立时,方声洞与哥哥方声涛和一姊两嫂,一起加入了同盟会。1911年3月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壮烈牺牲。离开东京前,方声洞预先写好家书,嘱咐妻子按时邮寄父亲,以安其心。参加起义前一日,方声洞又写了绝笔书二封。给父亲的绝笔书中就赴死之原因,因为这封信与《与妻书》一样撼人魂魄,故摘录以飨读者:

“……是以满政府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免于危亡,故欲保全国土,必自驱满始,……儿蓄此志已久,……迩者,海内外诸同志共谋起义,以扑满政府,以救祖国,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

“……使同胞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儿刻已廿有六岁矣,对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儿今日极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公民,……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唯从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为大人分忧,甚为抱憾,……”

100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能够穿越时空感受那些年轻的先烈们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博大情怀。

广州起义失败后不久,全国就爆发了成为武昌起义导火线的保路风潮。

保路风潮的起因是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的政策。1911年5月9日,清廷采纳盛宣怀的建议,下令将各省经过斗争已经收回并准交商办的铁路干线,一律“收归国有”。政策一公布,立即引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4省各个阶层的激烈反对。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四川。8月,成都全城罢市、罢课;9月,全省开始抗粮抗捐。清政府一面派端方率湖北新军入川,一面命四川总督赵尔丰“实力弹压”保路运动。9月7日,赵尔丰逮捕保路同志会负责人,命令军警向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当场打死打伤数百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成都惨案”。此后,四川革命党人夺取了保路运动的领导权,他们把保路同志会改为保路同志军,在四川各地发动武装起义,围攻成都。9月25日,刚从日本回川主持同盟会工作的吴玉章,与同盟会会员王天杰等一起率部分保路同志军在荣县宣布独立,建立了当时全国第一个革命政权。这样,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为武装起义,进而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武汉素称“九省通衢”,既是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重要据点和清政府统治的一个重心,也是同盟会力量发展迅速的地区和革命党人联络的枢纽。当时在武汉地区有两个较大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文学社是由湖北早期革命组织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经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演变而来,其领导人有蒋翊武、刘复基和詹大悲等人。共进会是由同盟会会员焦达峰与日知会会员孙武1907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1909年在武汉设立了共进会总机关,其领导人为孙武、刘公等。湖北革命党人十分注重在新军中发展组织,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秘密宣传发动工作。文学社主要在新军中宣传革命,发展力量。共进会除了在新军中活动外,还同学生界和其他各界有联系。武昌起义前夕,湖北新军有1/3士兵和部分下级军官参加了这两个革命组织,成为起义的主力。

保路风潮兴起后,文学社和共进会都感到革命时机已经到来,便积极准备相机发动武装起义。四川保路运动转入武装起义的消息传来,湖北革命党人深受鼓舞。9月初,清政府从湖北新军中抽调部队入川镇压保路运动,给武汉发动起义以有利时机。为了适应革命斗争需要,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领导起义的联合指挥部,推蒋翊武为革命军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刘复基、彭楚藩等为军事筹备员。联合指挥部原议定在中秋节起义,后因准备不足,推迟了起义日期。

“第一枪”的猝发,与起义意图的意外暴露直接相关。1911年10月9日下午,起义负责人孙武等几个人正在检验炸药,却失手发生爆炸。孙武所用火药本为1909年同盟会会员汪精卫、黄复生等为刺杀由两江总督调任直隶总督的端方所备,刺杀未果,他们离汉前将炸药及弹壳交给了孙武。至于意外的发生,一说是革命党人刘公的胞弟刘同吸烟引起,一说是孙武配置炸药时硫黄过多所致。这次失事招来俄国巡捕搜查,找到了旗帜、袖章、名册、文告等物,起义败露。孙武受伤住进医院,蒋翊武逃离武汉。而从后来披露的沙俄驻华公使的报告来看,宝善里一带已在清政府和俄国驻汉口总领事的监视下,炸药着火促使了当局更果断的破获措施。

宝善里事败后,在武昌小朝街85号的军事指挥部里,领导人蒋翊武、刘复基等决定10月9日半夜赶紧发动起义。然而,深夜清军第八镇统制张彪带兵到小朝街围捕起义领导人,第二天凌晨被捕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被斩首于督署东辕门外。

1911年10月9日夜,武汉三镇的气氛变得空前紧张,一时间“侦骑四出,闭城搜索,大破武汉秘密机关”。湖广总督瑞澂自认为挫败了革命党人的意图,一面布告武昌全城“可以安堵一方”,一面向清廷发电告捷,获得复电奖谕。

直属第八镇的工程第八营,是湖北新军最先成立的部队,装备较优,至武昌首义前夕,革命党人有100余人,约占全营三成,加上受革命党影响者,已占全营的大多数。他们原本根据小朝街军事指挥部的指示,在10月9日夜等待南湖炮响,立即行动。然而整夜不闻炮声,反而在天明得知彭、刘、杨三人遇害的消息。熊秉坤于是秘密约集同志,决议于10月10日15时晚操之际发动,然而当天突然停止晚操,几个党人又决定晚19时发难。革命士兵知道起事时间定于10月10日傍晚,整装以待。傍晚,二排排长陶启胜带护兵查铺至六棚,发现六棚正目(班长)金兆龙荷枪实弹,大惊,冲上前要下金兆龙的枪,两人扭打起来。金兆龙见事情败露,大喊:“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革命党人程正瀛立即开枪,击中排长陶启胜,接着程正瀛又开枪击毙军官多名,全营震动。

历史上很长时间将熊秉坤看作打响“第一枪”之人。武昌首义后,熊秉坤本人曾向湖北革命实录馆提交纪实文字,清楚表明他听到二排宿舍扭打声、枪声大作后,方下楼吹响哨笛,集合队伍。后来由于首义在民国开国史上的意义日益彰显,1914年熊秉坤在日本东京参加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时,孙中山指着他向在场者介绍:“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熊一枪”之说广为流传。从宏观角度可以把熊秉坤当作首义机构的代表人物,但真正打响第一枪的是程正瀛。

起义官兵打死反动军官后,迅速攻占了楚望台军械库,武昌城内新军步、炮、辎重各营士兵3000多人纷纷响应,齐聚楚望台。随后,起义军兵分三路猛攻总督衙门。总督瑞澂从后院穿墙仓皇逃跑。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调兵反扑,也迅速被起义军歼灭。经一夜战斗,起义军在11日晨攻占总督衙门,中午控制了武昌全城。次两日,起义军又先后攻占了汉阳、汉口,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辛亥民军,首先从武汉诞生了。

武昌起义后,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考虑到下面的事件与人物影响巨大,故全部列出,以领略当时革命的摧枯拉朽之势,以及清王朝一触即溃的窘境。10月22日,长沙、西安新军同时响应,湖南省推举共进会首领新军哨长焦达峰为湖南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谘议局议长立宪党人谭延闿为民政长;陕西推举新军管带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政府大统领,哥老会龙头钱鼎、万炳南为副统领。23日,九江新军胁迫标统马毓宝反正,推举马为九江军政分府都督。29日,太原新军起义,推举标统阎锡山为都督,温寿泉为副都督。30日,昆明新军起义,举新军协统立宪党人蔡锷为都督。31日,南昌新军起义,推举新军协统吴介璋为都督,吴介璋辞职后,由管带彭程万继任。11月1日,广东同盟会党人陈炯明、邓铿在淡水起义。3日,上海同盟会、光复会党人联合商团和帮会举行上海起义,推举陈其美为都督,李燮和为光复军司令,李平书为民政长。4日,贵州新军起义,推举杨荩诚为都督、张百麟为枢密院长。同日,云南大理独立,推举赵藩为总理,陈云龙为协理。同日,淮阴新军起义,推陆军参议蒋雁行为江北都督;5日,苏州宣布独立,原巡抚程德全为苏军都督;杭州新军同时起义,举汤寿潜为都督。7日,广西独立,举原巡抚沈秉望为都督,王芝祥、陆荣廷为副都督;江苏镇江新军同时起义,推举林述庆为都督。8日,福州新军起义,推举新军统制孙道仁为都督,协统、同盟会会员许崇智为总司令;广东同盟会会员朱执信、胡汉民、姚雨平等同日率领民军连克东西江各要地,举胡汉民为都督。清总督张鸣岐、提督龙济光逃走。11日,清第九镇统制徐绍祯起义,在镇江组织苏浙联军司令部,率苏浙军队进攻南京,12月2日南京光复。

在上述起义中,大多数省区仅仅通过发表通电发动起义,也仅仅通过通电取得起义成功,江苏巡抚程德全让衙役用竹竿敲掉衙门上的几片瓦,在碎瓦片前照了相,就宣布起义成功。货真价实、真刀真枪的要数武汉之役和光复南京之战。

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闻讯,即于10月12日派陆军大臣荫昌统率北洋军李纯第六镇及王占元、陈光远两个协开往湖北进行“讨伐”,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派遣兵舰协同作战。北洋军系袁世凯一手练成,完全听命于袁世凯。当时袁世凯虽被罢官,在河南彰德“养病”,北洋军仍在他控制之下,不听荫昌指挥。清政府不得不起用袁为湖广总督,令其速率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这时的袁世凯哪里还看得上湖广总督的小位子,他诈称“足疾未痊”,坚辞不受,却暗中指使北洋军在孝感、信阳之间屯兵不进,进一步要挟清政府。清政府被迫于10月27日撤回荫昌,终于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可是袁世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仍称“宿疾未疗”,要求缓任。清廷无计可施,不得不于11月初把内阁总理大臣大印送给了袁世凯。

10月27日,湖北前线的北洋军奉袁世凯的密令向汉口猛烈进攻,当日即攻占大智门车站。28日,黄兴由上海赶到汉口,亲赴前线督师,与北洋军进行激烈的争夺战。11月2日,冯国璋军攻入汉口,民军退守汉阳。3日,湖北军政府举行隆重的“登坛拜将”仪式,任命黄兴为湖北革命军总司令。黄兴将鄂军及各省援鄂军队改编为三个军,在汉阳前线与北洋军奋战20余日。民军各师大多是以一个营为基础扩编而成的部队,经不起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北洋军的冲击,至11月27日汉阳失陷,民军退守武昌。黄兴以局势不利为由,主张放弃武昌,转攻南京,等南京光复后再以精锐部队收复武昌。但这一主张遭到武昌地区革命党人的反对,黄兴一气之下辞职离鄂回了上海。

此后,由于各省援军陆续到达武昌,上海、南京及东南各省又相继光复,袁世凯的目的基本达到,而且南北和议亦已在上海进行,武汉战役遂告一段落。

南京战役是辛亥革命关键性的一战。清末两江总督统辖的新军为第九镇,李兴锐总督在任时,任命徐绍祯为该镇统制。后来徐引进同盟会会员柏文蔚、冷遹、赵声等为管带,革命细胞渐已渗透到军中。武昌起义后,11月3日,上海同盟会会员联络商团、巡警等攻占上海。

两江总督张人骏因害怕第九镇新军效法武昌发动起义,一边逼迫第九镇离开南京,一边急令江宁将军铁良亲自坐镇南京,并调江南提督张勋率江防军入守。新军第九镇官兵多倾向革命,统制徐绍祯也打算起义,然慑于铁良及二张威势,彷徨不定。与此同时,范鸿仙与陈其美、于右任等在上海也积极响应武昌革命,决定在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发动起义,南京的起义由范鸿仙和柏文蔚分工负责。在范鸿仙的鼓动下,徐绍祯决定起事。起义的准备被张人骏觉察,下令收缴士兵的子弹,每人只发给演习用的3—5颗子弹,令部队出屯秣陵关。10月30日,徐绍祯无奈率第九镇司令部,步兵十七协(辖步兵第三十三、三十四两标),马队第九标,炮队第九标,工程队第九营,辎重队第九营,宪兵队三个营开赴秣陵关。

范鸿仙急返上海,三天之内调运炸弹1200颗,购手枪500支运往南京,可是没等到武器炸药全部运到,徐绍祯就提前发动了起义。8日,驻秣陵关的新军与城内督署卫队营官兵相约起事,被发觉,卫队营管带(营长)被杀。秣陵关的新军在行动仓促、弹药不济的情况下,只得急攻雨花台张勋江防营守军,但死伤达300多人,未能克服。9日,全军分向镇江、芜湖退却,秣陵关起义失败,但它揭开了南京光复的序幕。

南京秣陵关起义失利之后,上海同盟会中部总会随即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一致决议,策动江浙各军组编联军,为再次进攻南京的基本武力,并通电已光复的各省,速派援军。11月11日,江浙联军总司令部在镇江成立,徐绍祯任总司令,范鸿仙、于右任等为顾问,孙毓筠为军事参议。在新编组的江浙联军中,有淞军司令洪承典所部约1000人、淞军统领黎天才所部600余人、苏军司令刘之洁所部3000人、浙军司令朱瑞所部3000人、镇军林述庆所部3000人,还有柏文蔚所率的淮军2000人、徐宝山所率的扬军2000人,人数多达万余人。此时在南京城郊各地的清朝军队,有张勋江防营约6000人、王有宏巡防营约6000人、徐州镇胡令宣兵2000人、督署卫队2000人、旗营兵3000人,兵力总数近20000人。为此江浙联军总司令徐绍祯在各军部队编组就绪后,三次召开联军参谋团会议,议定采取以联军主力攻夺天堡城,另以一部进攻雨花台的双管齐下战术。

11月20日,联军会攻南京的战斗打响。张人骏与铁良知南京不可守,遂请美籍教士马林帮忙,在深夜用软兜将他们从鬼脸城上缒出城外,后自下关登上日本兵舰逃往上海。12月1日夜,张勋见败局已定,也率领残兵2000余人,出汉西门经大胜关渡江逃往徐州。

江浙联军经过七昼夜苦战,终于在1911年12月2日光复南京。清军在长江上的最后一个据点被攻克。南京的光复,使江南革命形势得到稳定,为以后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辛亥革命成功、共和政体的确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月29日,经17省代表40余人及华侨代表二人举行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统治中国260余年的封建落后的清王朝宣告灭亡。

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设立陆军部,黄兴为陆军部总长和参谋总长;蒋作宾任陆军部次长。陆军部的机构,仍大体沿用清宣统时的陆军部组织,唯将司一律改为局。另又设本部秘书处、军务处。原清末的承政司,又改为承政厅。共一厅七局。

当时的民军,人数不多力量不强,摊子倒很大,编制杂乱而宏伟。让我们大略地看一看: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副总统黎元洪,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黄兴。

苏浙沪皖闽方面:苏浙沪联军总司令徐绍祯、参谋总长陶骏保,下辖沪军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淞沪镇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苏松宁扬镇五路总司令孙岳、浙江都督汤寿潜、浙江水陆军总统蒋尊簋、福建大都督孙道仁、福建海陆军总司令许崇智、安徽都督孙毓筠。

鄂湘赣方面:湖北都督黎元洪、总参谋长张振武、第一军总司令杜锡钧。湖南都督谭延闿、总参谋长程潜、北伐第一军总统白瑞琮、江西都督李烈钧。

粤桂方面:广东都督胡汉民、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广西都督陆荣廷、湘桂联军总司令沈秉堃、广西援鄂军司令王芝祥。

川滇黔方面:四川大都督尹昌衡、蜀军都督张培爵、云南都督蔡锷、贵州都督杨荩诚、北伐军总司令谭延闿。

陕晋豫鲁方面:秦陇复汉军大都督张凤翙、山西都督阎锡山、河南都督张钫、山东都督胡瑛、关外大都督蓝天蔚。

民军陆军的编制,是以标为军队最高单位。标下辖4营,营辖4队,队辖4列,列辖3排,排有8人。每标1800人,每营444人,每队107人,每列25人。标的长官称标统,营长官称营长,以下依次称队长、列长、排长。

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党人和立宪党人纷纷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军政府和民军。有些省的军队如云南、武汉、南京、浙江、福建,因有一定数量的清朝新军作骨干,军官素质和部队训练都较好,战斗力也较强。而有些省则是以帮会分子作骨干,招募游民和收编绿林成军,不仅战斗力弱,而且纪律也很差。当时各省民军究竟有多少人,南京临时政府参谋本部也不清楚,每天只是接到来自全国各地民军雪片般的要番号和军饷的电报,并未派员去点编。 dyhXxl3jT+zQMlf181Ee5X0jopSTqaZnS6A3vWEVnbFiUJrJnlm7lrWDQ3At8i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