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民国空军启程于20世纪初的“风雨飘摇”的时代,是在近代航空事业得到充分孕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孙中山在广东组织和领导革命政府期间,虽然极力倡导航空事业,但面对当时“混战”和“叛逆”相交织的格局,空军发展也只能是时起时伏。国民党统治地位确立后,把各地方空军收编在中央空军的旗帜下,推动了一支较大规模的独立于陆军、海军的中国空军的建设发展。中国抗战时期,她不畏强敌,浴血长空,为保卫祖国主权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当然,我们在回顾民国空军发展与辉煌的同时,也忘不了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充当了维护封建军阀和国民党政治统治的工具。

实际上,民国空军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处在光明与黑暗、先进与愚昧、进步与倒退的激烈斗争中,从“辛亥革命破茧”到最后退守祖国台湾寄东南于一隅。在其发展与战斗的经纬中,或有航空先驱们为中国航空事业所贡献的智慧与汗水,或有各地军阀们为了自己的私欲而相互空战的丑恶百态,或有国民党空军为保卫祖国领空的浴血奋战,或有蒋介石不念手足之情派空军对人民军队的围堵侦炸……

民国空军退守台湾已经60多年了,日本侵略者向中国投降也已70多年。时光流逝,物换星移,人类已跨过了漫长的岁月,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新的千年。然而,往事虽越千年,难忘远去硝烟。无论民国空军的胜利、荣耀、辉煌,还是她的失败、阴暗、愚昧,都依然在时时刻刻地提醒着人们不要忘却她的历史,不能忘却她进一步向我们所昭示的“落后就要挨打”、“得人心者昌,逆人心者亡”等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伟大的祖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时刻,我愿将此书作为一个小小的献礼!此书的问世,若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事业增添一点小小的正能量,则所幸甚焉。

由于编著者的水平、能力及视野有限,本书错误之处,敬请读者见谅和批评指正。 EgLbZ2wVzEdny7xWW80crgdvR/QKu6JnO8XLK/NY8ZNBBWxqGF80UU+4Mh5sNuXe



一 破茧

实践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中国军事航空和民国的空军也不例外,随着中国近代军事航空事业的发展和清末航空先驱的辈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也得到充分的孕育,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和“航空救国”倡导者孙中山的出现,民国空军呼之欲出,在辛亥革命中“破茧成蝶”,并随即参与侦察蒙变、镇压白朗起义、讨伐护国军等军事活动,崭露锋芒。 EgLbZ2wVzEdny7xWW80crgdvR/QKu6JnO8XLK/NY8ZNBBWxqGF80UU+4Mh5sNuXe



近代火箭

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火箭,现代运载火箭就渊源于古代火箭。古代火箭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同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探索相结合,才最终发展成为现代的运载火箭。而说到古代火箭,就不能不提到中国的贡献。

准确地说,火箭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中国是古代火箭的故乡。

“火箭”这个词在1700多年前就已出现。在公元228年的三国时期,魏国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装上火把,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时,魏国守将郝昭就用火箭焚烧了蜀军攻城的云梯,守住了陈仓。“火箭”一词自此出现。不过当时的火箭只是在箭头后部绑附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点燃后用弓弩射至敌方,达到纵火目的的兵器。

北宋时期,民间流行能升空的“起火”,就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火箭”。1232年,宋兵曾用黑火药制造的火箭抵抗蒙古族的入侵。1241年,元朝征战欧洲时也使用了类似火箭,同时,把火箭技术传入欧洲。到了明朝初年,中国的火箭制造技术仍然是先进的,军用火箭的发展已有相当水平,并广泛运用于战争,被称为“军中利器”。明代晚期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茅元仪的《武备志》中记载了多种火药火箭,其中的“火龙出水”已是二级火箭的雏形。

但是到了后来,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故步自封,施行禁止发展武器的政策,使火箭的制造技术明显地落后了。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用从中国学去的火箭来侵略中国,用武力来推销害人的毒品——鸦片。

《英夷入粤纪略》(传抄本),载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三册(1954年出版):

英逆火箭,是其长技,能射数百丈,状如中华之起火。起火以竹为尾,火箭以坚木为尾,长八九尺或丈许。受药之筒长二尺,大三寸,以薄铜或马口铁为之。筒下旁环六孔以引火,箭尾之木,以铁罗丝紧贯于筒中,筒上又贯锐木尺许。木末或用铁如枪筒,内三之二受起火之药,三之一受爆竹横药。箭到药燃,筒轰迸裂,火即散飞,延烧营帐房屋。四月之役,逆从永宁台发火箭数十百支,射入城中,攒聚于火药局,无一燃者。咸云:见一白衣妇人,以袖拂箭,箭落不燃,咸谓观音山慈悲大士显圣云。昔韩世忠败于金兀术之火箭,张世杰又败于元阿术之火矢,夷人火箭厉害,自昔然矣。然此火箭今我粤匠亦能仿造,但放发无准,为少逊耳。

这位不知名的作者忘记了火箭是中国祖传武器,而且相信观音大士真能显灵,实在太可怜了!其实这也折射出当时我们国人的可怜。

1865年以后,清政府先后设立了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和广东机器局,开始仿造西式武器。在这些兵工厂中也批量地制造火器和火箭,主要是学习西方的。中法战争时,清军就使用国产火箭抵抗法国侵略军的入侵。到1894年底,浙江省军械制造所还继续成批地生产。甚至有理由相信,当时的火箭已经开始向火炮或炮弹方面发展,直接影响着当时的中国军事乃至中国的军事航空。比如牟安世著《洋务运动》(1956年出版)说:

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火箭厂(按火箭系内藏炸药的长形炮弹,战争上用作破坏工具,与目前所谓用作飞行工具的火箭有别)…… EgLbZ2wVzEdny7xWW80crgdvR/QKu6JnO8XLK/NY8ZNBBWxqGF80UU+4Mh5sNu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