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孙中山三建革命空军

广东革命空军起步较早。继冯如1911年携带自制飞机回到广东后,谭根、林福元、陈桂攀等又陆续携带飞机抵穗。但由于政局不稳,所以初期进展不大。孙中山在广东组织和领导革命政府期间,虽然极力倡导航空事业,但面对外有北洋军阀政府的强大威胁,内有粤、桂、滇军阀的盘踞、混战和叛逆的局面,广东航空事业既无可靠的训练基地,又无固定的财政来源,并随着孙中山在广东革命事业的屡遭挫折而时起时伏,落后于北洋军阀、东北张作霖以及云南唐继尧。

援闽粤军航空队夭折。1917年7月,溥仪复辟帝制的企图破灭后,皖系军阀段祺瑞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拒绝恢复被袁世凯取消的《临时约法》和国会。并出兵湖南,企图以武力征服西南。孙中山率领驻沪海军及部分国会议员至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召开了非常国会。9月1日,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1918年初,根据孙中山指示在大元帅府设立了航空处。任命机械专家、旅美华侨李一谔为处长,张惠长为副处长,陈庆云、蔡司渡、张恢寒等为航空处成员。他们将弃置在大沙头库房的两架飞机修复,由张惠长率蔡司渡、张恢寒两人试飞成功,作为飞行人员飞行练习用。同年5月,广东护法军政府为滇桂军阀及其附庸政学会控制,并与北洋军阀勾结,酝酿南北议和,将大元帅制改为七总裁合议制,以此排挤孙中山。同年6月,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职务去了上海。一场革命党人依靠西南军阀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斗争,终因南北军阀的妥协而告失败。大元帅府航空处人员逐渐离散,这一广东空军机构的雏形随即夭折。

1918年初,广东革命军政府为进行护法战争,调拨20个营组成了援闽粤军,向北洋军阀盘踞的福建省进军。

同年8月,援闽粤军攻入福建漳州后,南靖、漳浦、同安等县也相继得手。1919年初,由美国华侨筹资购买的两架“寇蒂斯”飞机经汕头运抵漳州。此时,已在上海的孙中山指令杨仙逸、张惠长去福建协助援闽粤军建立航空队。同年6月,援闽粤军航空队在漳州成立,陈应权任队长,队员有蔡司渡、叶少毅等。7月,叶少毅在漳州上空飞行时失事牺牲,航空队仅有的两架飞机又损失了一架,急需补充。援闽粤军派陈庆云去澳门,从法国商人处购买水上飞机五架,澳门富商卢九捐献水上飞机一架。这六架飞机原是澳门电灯厂厂长、法国商人利古从美国购买的,拟开辟澳门、香港、广州三角空中客货运输航线,由于港英政府迟迟未核准发给飞行执照,航线未能开通,因此利古急于卖掉。其中两架为“寇蒂斯H-16”型,当时俗称“大鸭婆机”,作为轰炸机使用时,可搭乘正、副驾驶员各一人、射手一人;另四架为“寇蒂斯JN-4”型飞机,俗称“小鸭婆机”。飞机时速都不超过80英里。在购买飞机的同时,还雇用了美籍飞行员史密斯和维纳二人以及机械员杨标、余炳扬、吴势等人。

1920年8月,援闽粤军回师,讨伐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莫荣新、陆荣廷和岑春煊。陈应权率航空队随军分两路配合作战,侦察、轰炸淡水、平潭、马鞍山等桂军阵地,掩护陆军部队向广州挺进。9月,援闽粤军控制了广州附近的虎门后,桂系军阀集重兵于广州进行顽抗。广东督军、桂系军阀莫荣新扬言,广东督军署所在地观音山(今越秀山)是一个攻不破的堡垒,他将死守观音山,战到最后一人。莫荣新还把广州全城的军械、军粮都搬到观音山,并在城内高地架设大炮。9月26日晚,正值中秋节,杨仙逸、张惠长、陈庆云各驾机一架,从虎门水面起飞,趁月光飞赴观音山,轰炸了桂军指挥中心——广东都督府。当时莫荣新正和其幕僚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飞机投下了三枚炸弹,使桂军内部受到很大震动。这是广东革命空军进行的第一次夜间轰炸。在此前后,飞机还曾多次在广州市上空进行空中示威,并散发传单。10月下旬,援闽粤军收复广州。莫荣新率桂军西撤,张惠长同美籍飞行员维纳、史密斯驾驶“寇蒂斯H-16”型机侦察桂军撤退西江一带的行动,因飞机燃油耗尽迫降于德庆以东沙滩上,受到桂军攻击。张惠长和史密斯泅水生还,维纳遇难。

广东革命空军的再创再失。1920年11月29日,孙中山在广州重新组织新政府,复任大元帅。同月,航空局在广州大沙头成立。该局直属大元帅府,任命朱卓文为局长。航空局直辖两个飞机队:张惠长任第一飞机队队长,有水上飞机三架;陈应权任第二飞机队队长,有飞机两架,广东革命航空队伍开始初具规模。同年底,孙中山派遣杨仙逸组织一批爱国青年去美国学习航空技术,并向华侨筹款购置飞机,不断充实广东航空队实力。

1922年2月,孙中山颁发北伐动员令。为确保战时械弹供给,任命朱卓文为石井兵工厂厂长。航空局进行了改组,仍由朱卓文兼任局长,张惠长任副局长兼第一飞机队队长,陈应权任第二飞机队队长,飞机队改称航空队。同年5月,孙中山以广东韶关为大本营,计划派兵进入江西。张惠长、陈庆云率飞机七架从广州出发,转场韶关、南雄,受北伐军右翼总指挥许崇智指挥,协助北伐军北上作战。

6月,正当北伐军攻克赣州,准备乘胜直逼南昌之际,广东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了武装叛乱。根据孙中山“回师靖难”的电令,许崇智立即率部队从江西回师广东,航空队亦配合许部对陈炯明叛军进行轰炸扫射。由于部队转战数月,粮弹将尽,北伐军只好退守江西边境,随即转入福建。航空队油弹已尽,无从补给,被迫在广东始兴多塘铺机场将参战飞机全部焚毁,航空队人员随陆军部队转移。留守在广州的航空局被陈炯明收编,广东革命空军数年来积聚的航空实力,几乎全部丧失。

孙中山第三次重建革命空军。1922年10月,北伐军右翼总指挥许崇智率部队攻入福州。孙中山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伐军总司令。此时,分散在各地的航空人员陆续到福州集中,航空局在福州恢复建制,并利用马尾海军航空工程处的飞机和器材,重组航空队。任命朱卓文为福州航空局局长、张寿春为副局长兼第一航空队队长、陈庆云为第二航空队队长,准备随东路军南返讨伐陈炯明。同时,孙中山联络滇、桂军组成西路军进攻广东。

1923年初,西路军攻粤得手,陈炯明败退至惠州、东江一带。同年2月21日,孙中山由上海回到广州,在滇军让出来的农林试验场成立大元帅府。3月,杨仙逸和在国外培训的空地勤人员林伟成、黄光锐、黄秉衡、杨官宇、聂开一、吴顾枝、李逢煊、邓亮、黄施等先后到达广州。孙中山任命杨仙逸为大元帅府航空局长兼飞机制造厂厂长、黄光锐任第一航空队队长、林伟成任第二航空队队长。航空队共有飞机八架,其中水上飞机两架,均集中广州待命。

1923年4月16日,桂系军阀沈鸿英宣布,接受北京政府委任广东督理职务,从白云山驻地发动了对广州的进攻。孙中山亲临前线,与滇军杨希闵共同督战,并命令航空局派飞机助战,黄光锐、林伟成、黄秉衡轮流驾机配合滇军作战,轰炸、扫射叛军。在陆、空军密切配合下,沈鸿英败退。

5月9日,陈炯明旧部杨坤如、翁式亮叛变,在东江地区与广东军政府的部队进行拉锯战。6月,杨仙逸率领飞机队转赴石龙讨伐杨坤如,孙中山也亲自到石龙、石滩督战。由于飞机队频频出击,并通过空中侦察,发现敌军无后援部队,孙中山下令全线反击。在飞机协助下,滇、桂军将杨坤如部队逐回博罗,解除了对广州的威胁。 W8oPiuClC6ltrtiO6pApcv1Ay5KCoi5Yi3Y4sk9ifc+EJ3oRv4o/wcy126ekscwp



三 国民党中央空军建立

蒋介石政府的空军历史,大体可从1926年算起,其基本班底最初是广东的革命空军。国民党革命军北伐成功后,南京政府接收了原北京政府的航空机构,军事委员会航空处扩大改组为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同时积极招聘人员、购买飞机,扩充航空力量,大建空军学校和航空工厂等,空军体制日渐完备。抗战爆发后,广西空军北上归并,国民党统一的中央空军建立。在国民党统一的中央空军的建立过程中,始终充满了尖锐的矛盾斗争,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军事力量,从其开始建立起,就成为与其他军阀势力争战以及镇压、“围剿”革命武装的工具,成为维护其政权统治的工具。 nBiiMY1VlTSrVlN1zJ6HvImwQIKeBD9jEY+Ey4jxevOZhePVvhjB8zHVfzObXBG9



羊城大阴谋得逞

孙中山总结了过去依靠军阀打军阀革命屡遭挫折的教训,深切认识到,过去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没有好的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中国共产党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推动与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开办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队的干部。同年,又在广州开办了军事飞机学校;先后派出30多人去苏联学习航空;一批海外华侨飞行人员也奔赴广州参加革命航空队伍。广东航空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1924年苏联派出航空专家李糜,率领俄、德两国飞行人员和飞机、器材协助孙中山发展航空事业。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电邀北上,共商国是,大元帅府秘书兼航空局局长陈友仁随同前往,航空局顾问李糜受命代理了航空局局长。随即派出林伟成、陈卓林赴苏考察航空,并洽商支援飞机、器材等事宜。林、陈在苏联洽购的飞机,买回“蒂海威仑”式6架、“容克”式1架、“爱弗罗”式1架,1925年陆续运抵广州,加强了中山航空队实力。

孙中山倡导国共合作,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深得拥护,有志人士纷纷前来广州,航空界也不例外。除早期即追随孙中山的黄光锐、张惠长、胡汉贤等外,此时,又有在德、法、美等国留学的飞行人员丁则徐、刘植炎、黄毓沛、黄毓荃、邓粤铭、叶耳芬、卢九、李仲唐、聂光汉、吴建文、周柏成等来到广州,要求参加北伐革命。1925年11月,广州成立了航空同志会,后又改名为广东航空救国同志会,在广州的会员曾发展到2000余人。

在国共两党合作的新形势下,各方航空人才云集广州,1925年至1927年春广东航空事业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的发展景象。

1925年初,孙中山在北京病重。盘踞广东东江地区的陈炯明准备进攻广州。2月,广东军政府组成东征军和黄埔学生军开始东征。飞机队参加了东征,积极配合地面部队行动。军事飞机学校第一期学生多人随飞机队出发,在战斗中经受了锻炼。3月底,东征军收复了潮州、汕头、梅县地区,陈炯明率残部退入福建南部。

同年5月中旬,原先跟随孙中山驻防在广州近郊的滇、桂军阀杨希闵和刘震寰,与陈炯明暗中勾结,在广州发动军事叛变,占领了广州电报局、火车站及政府机关。广东军政府调东征军黄埔学生军回师广州镇压叛乱。在向叛军发动总攻时,飞机队向瘦狗岭守敌及设在石牌火车站的叛军指挥所猛烈轰炸扫射,炸死了叛军前敌总指挥、师长赵成梁,致使叛军军心动摇,陷于慌乱。6月中旬,叛军2万余人投降,杨、刘两人分别逃往香港、上海。随后又进行第二次东征,彻底打垮了陈炯明的再次反扑。两次东征的胜利和滇、桂军叛乱的平息,基本上统一了广东的革命根据地,为第二次北伐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矛盾日益加深。蒋介石玩起了他的政治大阴谋,实施了一系列篡夺党权、军权的行动。首先是蒋介石借追查廖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案)之机,取得广州卫戍司令职务,把与廖案有牵连的外交部长胡汉民和军政部长兼粤军司令许崇智排挤出广州。接着又打击、排挤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汪精卫,例如1926年2月,蒋介石解除了靠近汪精卫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王懋功的职务,派亲信刘峙担任卫戍广州的第二师师长。第三,制造“中山舰事件”,排斥共产党。3月18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主任奉蒋介石命令,通知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迅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听候差遣”。中山舰遵令开到黄埔后,蒋介石却称“并无调遣该舰之命令”,并以此为借口,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逮捕李之龙,监视和软禁大批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在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又提出在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中排除共产党的提案。同时逼迫汪精卫称病去职。5月15日,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进一步提出排斥共产党人的《整理党务案》,使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相继辞职。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兼军人部长,随后又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这样,在北伐战争的前夕,蒋介石基本上实现了集党权、军权于一身的阴谋。

7月1日,国民党中央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7月6日,设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航空局划归军委会指挥,局长由张治中担任,蔡司渡、关荣担任飞机队队长。1926年6月5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成立,下设空军司令编制,并把航空队编入北伐军战斗序列,由张静愚指挥。7月7日,军委会特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航空处等军事机关均直属总司令部。航空处长为林伟成,党代表张静愚。与此同时,国民党空军也开启了她的峥嵘岁月,积极投入北伐、西征的事业中去。 nBiiMY1VlTSrVlN1zJ6HvImwQIKeBD9jEY+Ey4jxevOZhePVvhjB8zHVfzObXBG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