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投身商海

改革开放的80年代,以携雷裹电之势呼啸而来。

劫后重生,百废待兴。厦门商业广告业在艰难中起步,全市先后创建了4家广告公司:由厦门工艺美术厂组建的厦门市广告公司、由联发集团公司组建的厦门市联发广告公司和由厦门书画社组建的厦门市艺术广告公司,厦门商业广告公司是全市第四家专业广告公司。这些广告公司最初所经营的业务都以户外广告为主。

1984年10月,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厦门市百货公司领导决定以百货公司工会为主体、原公司4名美工人员为业务骨干,成立厦门市商业广告公司,总经理由百货公司工会主席兼任,陈茂盛出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总经理。这一年,他刚满40周岁,正是不惑之年。

公司成立之初,为了解决无资金、无设备、无办公地点的问题,决定暂借原美工组的办公室办公,向工会借1000元为开办经费,开始对外营业。

如此简陋、弱小的广告公司,却是陈茂盛大显身手的机遇和平台。或许得益于少年时期帮过母亲做生意的经历,一向默默无闻的陈茂盛在商海博弈中显示出善于经营的潜质。在他的努力奋斗下,局面很快打开,公司很快走上正轨。

由于公司创意水平不断提升,设计与制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在第二届全国广告作品展(之后改称广告节)中一举获得一等奖(“凯歌”电视机霓虹灯广告获金奖)、二等奖(“菓珍”主体广告获银奖)、优秀奖等重要奖项,是厦门市获奖最多的广告公司。在第三届全国广告节上,公司的“银城啤酒霓虹灯广告”获得一等奖(金奖)。由于公司信誉好、质量高,所以拥有了一批大客户,如上海“凯歌”电视机、“蜜蜂”缝纫机、厦华电器、“青春宝”等当时名噪一时的知名品牌。

在第二届全国广告作品展上厦门商广的“凯歌”广告获一等奖(金奖)

在第二届全国广告作品展上厦门商广的“菓珍”广告获二等奖(银奖)

在第二届全国广告作品展颁奖典礼上,陈茂盛(右)手捧金奖和银奖的奖杯及奖状

一年多后,陈茂盛正式接任总经理,更是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一穷二白的厦门商业广告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仅仅4年时间,公司已经初具规模,拥有户外广告100多面,面积3000多平方米;大型霓虹灯广告8座,1000多平方米。其中,“凯歌”霓虹灯广告,是当时福建省最大的霓虹灯广告。公司还自建3个车间(路牌制作车间、霓虹灯制作车间、灯箱招牌制作车间),职工人数多达30余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9人。

在陈茂盛的领导下,厦门商广的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广告业务不断向境外拓展。通过香港广告公司,与国外的电通、李奥贝纳、智威汤逊、奥美等国外知名广告公司合作,代理外商广告,将国外资金吸引到厦门来。“万宝路”“555”“沙龙”“骆驼”“喜来登”“人头马”“轩尼诗”等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也纷纷选择和厦门商广合作。厦门商广一举成为全市外商广告最多的广告公司。

1991年,正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10周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不过意味着庆祝的锣鼓、怒放的烟花,但聪慧过人的陈茂盛却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头脑中灵光一闪:当下虽然台海两岸并未三通,但紧张形势已趋缓和,何不借助特区10周年的契机,将大陆的产品厂家介绍到台湾?这个举动是破天荒的,看似奇思异想,但凭借着他近年来与境外商家交往的经验,通过香港公司登陆台湾,完全可行。

说干就干,他与香港洲际美术广告公司董事总经理吕继刚先生合作,从2月12日开始,陆陆续续将大陆的一系列广告推向宝岛台湾,登在《自立晚报》《自立早报》《中国时报》《联合报》《商业周刊》等台湾的平面媒体上。厦门商业广告公司成为大陆首家把大陆广告代理到台湾媒介的公司。

有了前面成功的经验,陈茂盛和他的老朋友、当时借调到商广协助工作的厦门市广告协会副会长、厦门电视台主任记者高振碧一起,又策划了一件中国广告界破天荒的大事。

这一年10月,陈茂盛和高振碧赴省会参加福州国际广告研讨会,在和与会的台湾地区媒体广告人一次咖啡座闲聊中,突发奇想:以纪念厦门经济特区创办10周年为契机,由厦门市商业广告公司筹划征集包括文章、图片和广告的宣传专版在台湾地区《自立晚报》刊发;《自立晚报》则负责版式设计和相关协调。两岸媒体广告人联手实施这一设想,堪称创举!

离会后,他们马上兵分两路:陈茂盛总策划,侧重厦门经济特区企业名优产品广告筛选、落实;高振碧则辅助对接厦门市委宣传部“市长署名文章”及对外宣传图片的审定。他们都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一遇的商业广告与城市形象宣传巧妙结合的案例,于是,公司走廊里开辟了征集“主题广告语”的专栏,谁都可以畅所欲言,谁都可以信手涂鸦,一场前所未有的“智慧风暴”迅速掀起来了:“我们一起跨越海峡”“三通未始,广告先行”,诸如此类的灵感在公司内部奔涌激荡。

1991 年 12 月 8 日,台湾地区《自立晚报》在头版以套红形式开辟《热烈祝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 10 周年》半版专栏。更令海内外读者震惊的是,头版专栏赫然出现邓小平同志为厦门经济特区题写的“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手稿原文。不仅如此,该报还用一个整版,推介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成就和投资环境,用三个整版刊登厦门企业和产品广告。这份报纸一面市,立即在台湾引起轰动,各报摊很快脱销,在读者一再要求下,不得不加印。这件事在台岛一时传为佳话。

厦门商业广告公司通过这一系列大胆且缜密的运作,全面提升了策划实施水平,扩大了广告文化视野,从而在全国广告界一举成名,中央电视台、《福建日报》均以“三通未始,广告先行”对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壮举进行专题报道。

从此,厦门商广和台湾地区的一些媒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中国时报杯”羽球赛是台湾《中国时报》发起并组织的赛事,已经进行多年,在台湾新闻界及体育界颇有名气,陈茂盛便想借助这个平台,开展两岸的民间体育联谊活动。1995年7月,他与《中国时报》广告部经理伍永佑先生一起策划,组织福建厦门羽毛球代表队,赴台湾参加“中国时报杯”羽球赛。翌年,应厦门商广邀请,“中国时报杯”羽球赛在厦门举行。一时成为两岸广告界和羽毛球界的佳话。

1991年,《自立晚报》首次刊登邓小平题词,轰动一时

1991年,《自立晚报》刊登厦门地产广告,首创大陆在台湾地区媒体发布商业广告

1991年,《自立晚报》刊登时任厦门市市长邹尔均介绍厦门的署名文章

1992年,陈茂盛(左一)参加埃及的第三世界广告大会,中国代表团六位代表与大会主席(左四)合影

1995年,陈茂盛与台湾《中国时报》广告部经理伍永佑先生签署合作举办“中国时杯报”两岸交流羽球总决赛

2006年在迪拜参加IAA国际广告大会

1991年,陈茂盛在美国PACE大学广告专业培训结业,大学领导颁发毕业证书

1995年在台北市参加“中国时报杯”两岸交流羽球总决赛的大陆代表队

厦门火车站商圈嘉年华户外广告媒体

厦门莲坂商圈富山户外广告媒体

厦门鹭江道轮渡码头·通士达品牌地标雕塑广告

厦门思明南路中华城巨幕LED户外广告

李嘉诚先生在香港沙田体育场与TOM集团户外传媒公司的同仁在“和黄同乐日”一起参加运动会

TOM户外传媒厦门公司

荣获中国广告节长城奖、黄河奖等

陈茂盛在中国广告界崭露头角,他先后加入中国广告协会、IAA(国际广告协会)中国分会。他还参与承办了在厦门举行的中国广告协会换届大会。

多年来,陈茂盛领导下的厦门商广培养和锻炼了许多广告人,他的下属有的后来成为厦门广告界的中坚力量,有的甚至当上了广告公司的总经理。业内人士都戏称厦门商广是厦门广告界的“黄埔军校”。

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与世界接轨,1993年,陈茂盛移居香港,并在香港通达理有限公司协助宋玉器先生工作了一年多。1994年,他和宋先生合作创建了太平洋(厦门)广告有限公司,任总经理。1995年,陈茂盛创办了厦门博美广告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博美,顾名思义是“博大、美好”。博大且美好的广告,需要广而告之,这是陈茂盛从事广告业的理念和初心。

2002年,厦门博美广告有限公司被香港李嘉诚先生的和记黄埔旗下的香港TOM集团收购,成立“厦门市唐码博美广告有限公司”,陈茂盛出任董事长。在他的领导下,户外广告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唐码博美公司很快成为厦门市规模最大的综合型户外广告企业。公司立足海峡西岸,致力于海峡两岸的行业交流发展,屡次获“中国广告一级企业”“全国文明单位”“中国广告行业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中国广告100强单位”等殊荣。如今,“博美”不仅在厦门,而且在福建、上海、台湾地区等地的商界、广告界,已经是各方面认可的响当当的老品牌、老字号。

陈茂盛从事广告行业长达40年之久,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资深广告人,曾任厦门市广告协会会长、福建省广告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广告业联合会创会会长。还担任IAA(国际广告协会)中国分会理事等职,并获IAA(国际广告协会)终身荣誉会员称号,还多次出席在美国、迪拜、北京等地召开的IAA国际广告会议。2007年,他代表中国广告协会出访埃及,参加第三世界广告大会。2008年,他以中国企业家代表身份,参加中国—哥斯达黎加经贸论坛,访问了美国、秘鲁、哥斯达黎加等国,受到当时访哥的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厦门作为历史悠久的商业城市,广告文化底蕴深厚。有以下三点可以为证:厦门广告行业发展,有报纸作为根据的就有百年历史;厦门大学是中国最早开设广告专业的高校;厦门市广告协会是中国广告界成立最早的广告协会。

尽管历史悠久,但有关这方面的史料一直无人收集整理。作为资深的广告人,多年来,陈茂盛一直有一个心愿,要填补这项空白,然而这件事谈何容易:一方面,资料量大,收集不易。它们分散于各地图书馆和各收藏家手中,尤其是从清末到民国的报刊资料更难收集完整。另一方面,时间跨度大,资料残缺程度不一,整理更难。有的因为年代久远,品相不佳,扫描后图像不甚清晰。

2013年,他联袂地方史专家洪卜仁先生,历时四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收集了1100多份材料,然后分类筛选,编辑成书。其后又几次增删,才最后定稿。2016年8月,《厦门老报刊广告》终于正式出版,实现了他多年的心愿。这本书的出版,为了解和研究厦门市商业史、报业史和广告史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厦门老报刊广告》由洪卜仁、陈茂盛主编、出版

尽管终日忙于经商,但陈茂盛从来也没有放弃他的摄影爱好。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执念与日俱增。由于业务关系,他常常奔波于各地。只要有出差的机会,他总是随身携带相机,那段时期的摄影拍的都是风光片,记录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算不上艺术作品。陈茂盛真正投入摄影艺术创作,是在2000年之后。

移居香港后,陈茂盛经常出入深圳,因了这个机缘,他结识了该市企业界的一些摄影爱好者,特别是王琛先生,并加入企业家摄影协会,时常背起行囊,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企业家、摄友到世界各地去拍摄。

他的行囊很大很重:一个28吋的巨大行李箱和一个拉杆箱,以及随身带的双肩包,加起来足足80斤。行李中除了衣物外,最多的便是摄影器材和胶卷(胶卷还要用特制的铅袋装起来,以防X光照射影响色彩),这庞大的行装在安检抑或是托运时往往引来路人的好奇围观。

即便行囊如此沉重,陈茂盛也忘不了带上家乡厦门海堤茶厂焙制的铁观音和岩茶。无论多么疲累,只要喝上一口柔顺醇厚、喉韵十足的茶汤,就感觉家乡还在身边。

调试摄影器材

2016年6月12日,厦门市企业家摄影协会成立,陈茂盛任创会会长

2016年7月8日,深圳&厦门企业家摄影作品联展在厦门美术馆隆重开幕

摄影和绘画都是视觉艺术,它们之间是相通的,都是运用构图、空间、色彩等关系来记录与表达作者在一定的时空里对客观世界的独立感受。陈茂盛具有美术专业科班出身的功底,而且多年来潜心于对中国书画等东方美学艺术的爱好与收藏研究,从中汲取营养。他认为,摄影是在体现我世界(摄影者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摄影者应该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感悟,尽量在作品里化合为一。

陈茂盛认为,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是成为一个优秀摄影师的关键,他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非寻常之美”的直觉与嗅觉。摄影是光的艺术,摄影人的心里要有希望之光,眼里要有发现美之光,追随着光影成像。他说:“每次外出拍摄,当我与自然景观有了共情,那瞬光、那片影,就会从眼球直击心灵,我才会有要按下快门的心动。”所以作为摄影艺术家,不仅要有能力看到自然景观中的特有观看视角,还要看出其潜在的图像,并能将这种图像准确定格。

正因为如此,陈茂盛的作品自然与众不同。他以一颗纯粹之心去呈现纯粹之美。取景唯美,构图精美。那流畅的线条、梦幻的光影、斑斓的色彩、美妙的形态,令人流连忘返。

年过花甲后,陈茂盛逐渐将公司业务交给女儿打理,自己将时间和精力投向摄影创作,好实现早年的梦想。他给自己定了几条创作的原则:

第一,以抽象构图为主,具象为辅;

第二,以色彩鲜艳为主;

第三,以胶片摄影为主,数码为辅;

第四,以飞机航拍为主;

第五,不走传统旅游路线。

在创作实践中遵循这些原则,就使他的创作和一般人的作品拉开了距离,突出了个性,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

陈茂盛还根据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行动能力必然逐年下降的实际情况,以“先难后易”的原则,制定自己的采风、创作路线:路途远风险大的地方优先。最远最难的地方,当然是南极和北极了。因此,他将极地之旅,列入自己创作计划的优先选项。 R0nr0dNtaa6wQ9onqNDtk2Rmd6rfkHTE6CP0gdvN/I6JDaLETnnV/WHhRCHzzq0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