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皇说”是指在孝庄文皇后的儿子被推为皇帝后,孝庄为稳固儿子的帝位,才下嫁给了多尔衮。在清太宗皇太极初崩时,孝庄太后原有垂帘听政的意向,但恪于祖训,怕宗室中有人挟此名义别生枝节,反而动摇福临的帝位。而与她关系不错的睿亲王多尔衮在诸王中树党自固,最有实力,又因其福晋是太后的同姓姐妹,原本亲如家人,多尔衮更因才智过人,素受太后信赖,此时太后自然要借重多尔衮。于是多尔衮献计用摄政制,而许以内权让太后。这样,福临得即皇位,多尔衮为摄政王,成就了清廷入关的局面。
此说也支持在皇太极未崩之前,多尔衮就与太后关系暧昧,至福临即位后,方不避讳世人之口。不过入关以后,顾及汉制,多尔衮与福临成了内则父子、外则君臣的特殊关系。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多尔衮虽居摄政王位,见福临还得顾君臣之义,行跪拜之礼。
随着摄政王权势日重,多尔衮不但主持朝廷,遇宴会也是主持,在哪里都成了主角,王公大臣对他也开始北面而朝了,这使太后十分疑惧,恐其弑主称帝,于是她故意下诏命诸臣议尊崇摄政王的典礼。内三院便以皇叔九千岁的礼仪进上。多尔衮一时昏昧不察,竟欣然接受。从此诸臣见摄政王便都一跪三叩首了。
既有了这个基础,某一日,太后与多尔衮同游,有侍卫前来奏事,都是先皇帝太后,再及摄政王。多尔衮偶有奏对,鸿胪寺赞礼者也如常仪一般在旁边三呼跪拜。多尔衮大为不满,翌日不上朝,不进宫,只遣人奏报太后说:“臣终不能与太后共享安乐了。以臣职分所限,君臣安有敌体。今又心劳多病,请罢摄政,闭门思过,不复能见太后颜色了。”
孝庄太后得奏,心中十分懊丧,福临年幼,国事离不开多尔衮;但多尔衮专擅,又威胁着福临的皇位。既能笼络多尔衮,又能保住福临皇位的办法只有一个,便是太后下嫁。于是太后立命内大臣往摄政王府议下嫁之事,并命内三院拟太后下嫁及称尊皇父的典礼。其时明朝旧臣陈之遴任内院大学士,闻命十分惊异,咋舌道:“这种礼也能议吗?”在侧的满官将此言上告,太后大怒,立论陈之遴死罪以示威。幸而有大臣相救,奏告说:“下嫁是大喜事大嘉礼,不宜用刑。”这才免陈之遴死罪,但仍将其谪戍吉林三姓城入军籍服役。有关太后下嫁的传说还有很多种,有些故事荒诞不经,显然为了猎奇;有些更如同淫秽小说,令人难以置信,就不再引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