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样,武则天二次进宫后的生涯,才真正地和乾陵的无字石碑联系起来。
那么,她以后的人生中究竟做了什么,才最终在乾陵上立起石碑,却又没有在石碑上刻字呢?对于此问,后世人有着诸多的猜测和说法,如果把它们归类,则大致可分如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二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第三种说法: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第四种说法:石碑原本计划刻字,但武则天死后政局动荡,各派政治势力,始终不能对武则天作出适当的评价,因而便不了了之;
第五种说法:武则天的儿子恨透了自己的母亲,她本写好碑文,却被她的儿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块无字碑;
第六种说法:难定其称谓(如褒扬武则天,刻上“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作为李唐子孙感情上不情愿;如贬斥其刻上“则天大圣皇后”,而武则天又明明做过16年的“大周”皇帝),左右为难,干脆“一字不铭”。
武则天无字碑
本书下面部分将立足于这些说法,结合武则天的平生故事,来讲述乾陵无字碑是如何竖立起来,上面为何又不着一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