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重视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年仅17岁。

汉武帝虽然年少,但却胆识兼备,雄才大略,一心想要振兴朝纲,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汉家天下。经过比较,他认为儒家思想比黄老思想更适于他的统治需要,因此即位伊始,就连续采取了三项重大措施:

(1)启用儒生。汉武帝即位的当年,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这些“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主要是儒生。

(2)任用重视儒术的窦婴为丞相、田蚡作太尉,主持政府的要害部门。

(3)派人“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 入朝。申公是《诗》学大师,又是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的老师,名重当时。武帝迎取申公,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以及草拟巡狩、封禅、改历、服色等改革事项。

然而,汉武帝的“更始”措施引起了朝中黄老派的严重不满。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建议汉武帝凡军国大事“毋奏事太皇太后” ,出面要求武帝不再向窦太后奏事,欲把窦太后排除在朝政之外,终于引发了汉武帝和窦太后之间的矛盾。窦太后大怒,逮捕了赵绾、王臧,令他们自裁。窦婴、田蚡免职。在以窦太后为代表的黄老派强力反击下,汉武帝只得暂时作出让步,将申公送回家乡,诸所兴为者皆废。

但是,在挫折面前,汉武帝并没有打消“崇儒”的信念。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十月,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时,丞相卫绾建议:“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这个建议深合汉武帝之意,从此成为朝廷选用人才的重要政策。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即开始“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广泛招揽儒学之士,“延文学儒者以百数” ,封以官职。《汉书·儒林传》详细记载了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言《书》自济南伏生;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燕则韩太傅;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春秋》,于齐则胡毋生,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曰:“丞相、御史言: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登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议,予博士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厉贤材焉。’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兴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巨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弗能究宣,亡以明布谕下。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不足,择掌故以补中二千石属,文学掌故补郡属,备员。请著功令。它如律令。”

制曰:“可。”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最为引起朝野震动的是,汉武帝将布衣出身治《春秋》的公孙弘拜为丞相,封平津侯,食650户。这件事使儒学的政治地位急剧提高,学习儒术成为士人们寻求政治出路、谋取利益的最热途径,致使“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汉武帝就是通过大量征用儒学之士的手段,在政治上促成了崇儒局面的出现。

为了实现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汉武帝还多次下诏策问“治乱之事”。他曾满怀希望询问申公。申公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这显然不符合汉武帝的要求,汉武帝很失望。后来,公羊学大师董仲舒解决了这个疑难问题,他在对策中提出:“治乱废兴在于己。”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在董仲舒看来,思想混乱必然导致动乱,百家“邪辟之说”不利于汉家一统天下的稳固,必须断绝其政治出路,“勿使并进”。唯有儒学讲求“大一统”,宜定为一尊。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置五经博士”,儒学代替黄老之学正式成为官方政治学说,儒学典籍成了国家教科书。汉武帝终于举起了独崇儒术的旗帜,初步实现了汉帝国意识形态的顺利转换。 y6ivc7Vc5EFJ4PK96NDYujX3LFAC5ym/4EUlkkAb7QkTDucUfV1L0P8E/+PucSO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