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年间,以范仲淹为首的一批关心国事的士大夫官僚集团,决心改革宋王朝八十年来积攒而成的诸多流弊,力图正本清源、吐故纳新,尝试“更张”。其主要举措:第一,“明黜陟”,即改革官员的升迁制度。第二,“抑侥幸”,即改革恩荫过滥之弊端。第三,“精贡举”,即改革科举制度,振兴学校教育。第四,“择官长”,即在地方各级官吏的选拔任用上实行逐级荐举制,以此改善地方吏治,让民众安居乐业。第五,“均公田”,即改革职田制度,对地方官吏实行“高薪养廉”政策。第六,“厚农桑”,厉行重农政策,兴修水利,减少灾害,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第七,“修武备”,借鉴唐代府兵制度,于京畿及近辅州郡召募强壮之士,每年三季务农、一季训练,寓兵于农。第八,“减徭役”,减少地方衙门机构,减轻职役负担。第九,“覃恩信”,切实保证朝廷赦书在各级官府的执行,保障朝廷在民众中树立恩信。第十,“重命令”,即加强法制建设,法令条贯一旦颁行,就必须严格遵守,违者重惩。庆历新政的核心政策,是从整顿吏治、解决冗官、冗费入手,限制贵族官僚们的政治特权,扩大选官范围和统治基础,强化国家专政机器,以稳定和巩固宋王朝的统治。新政的改革举措侵犯了贵族、官僚们的既得利益,同时在某些方面也触犯了“祖宗家法”,最终在守旧势力的反扑下,新政在进行了短短一年五个月后即不幸夭折。不过,庆历新政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积累了经验与教训。继庆历新政而出现的王安石变法,便是在范仲淹等人探索的基础上,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势所做的更加深入、更加广阔的努力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