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的主旨就是制文主体为着写作目的的需要通过公文的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主要观点、基本主张、政治倾向和政策期求。它是一篇公文的“灵魂”和“统帅”。在写作过程中,主旨一经确立,即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布局、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式的选择等起到制约和调控作用。因此,正确地确立主旨,使之合乎要求,是写好公文的关键。
与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相比,公文的主旨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一)贵直截显露。公文的主旨不同于文学作品的主题。它既不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恩格斯语),也不是“生活暗示给作家的一种思想”(同上),而是以事论理,据理明事,从具体的客观事实中直截了当地阐明制文主体的意图和指向,是什么,不是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当怎样行为,不应当怎样行为,都必须明白无误地传输给受文者。一般而言,公文的主旨由目的和主张两个要素构成(也有人认为由中心思想要素,原委、背景要素和写作目的要素构成)。其中目的是主张的依据,主张是目的的落实。因内容表达的需要,有时这两个要素也可只取其一,未必俱全。而无论如何,公文的主旨表达必须直截显露,开宗明义,而绝不能含蓄蕴藉,拐弯抹角,让人不得要领。
(二)酝酿时间短。一般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其主题的形成和确立需要经过作者较长时间的酝酿,最后臻于成熟。而公文则不同,除有些内容比较复杂的文种如大型的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全面总结和综合性的调查报告等的主旨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孕育之外,一般都比较短暂,其形成过程也较为单纯。这在通知、通报、请示、批复、函等法定公文写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还有些公文,往往是“今天交任务,明天要稿子”,甚至需要“下笔成章”,赶写“急就篇”,其主旨的形成和确立就更为短暂,带有明显的“即时”性特征。
(三)受各种制约。从公文主旨的表现形式上看,它常常是遵命与求实的结合体,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主要有:一是行文关系,包括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平级关系与不相隶属关系,它往往制约着公文主旨的形成和确立。二是来文。例如对上级来文的“转发”,对下级请示来文的“批复”,对通报、简报等加写的“按语”以及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互相商洽问题的“复函”等,其主旨的形成与确立都要与来文浑然贯通,一脉相承,决不能彼此割裂,互不相干,前后龃龉。
公文不同于文学作品,它的主旨需要由作者直陈文中,做到明白显露,这就是公文写作上通常讲的“显旨”。公文的主旨,即写作主体通过公文的全部内容表现出来的一种贯穿于全文的基本观点,它一般包括中心思想,原委、背景、依据与行文目的三个要素。中心思想是主旨的核心,原委、背景、依据是主旨确定的前提,行文的目的则反映了公文主旨的期望成分。从公文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公文显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这是公文显旨的主要方式。在公文中,除一部分文件的标题与主旨没有什么关系以外(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015年度工作总结》《2016年上半年工作计划》《××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等),可以说较多的公文都是采用标题显旨的,而标题基本上又是一个短句,故形成“一锤定音”之势。
要通过标题直接透视出一篇公文的主旨来,关键是要完整准确地概括好标题中的“事由”。“事由”如同人的眼睛,是透视心灵的“窗口”,要努力做到让人一看标题就基本把握了这份文件的主旨,这样拟制出来的“事由”才算合格。与其说“心中的泪”“爱已飘向远方”,不如说“非常困苦”“不再爱他”明白显露。当标题中的“事由”写得“像雾像雨又像风”时,那就是彻底的失败。比如《关于安全检查的通知》这个标题,就不如《关于开展安全大检查的通知》好些,前者平淡无味,而后者颇有气势;如果再做一些充实,写作《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严防恶性事故发生的通知》,就显得针对性强、目的鲜明,主旨明确突出,便于阅者一目了然。
公文通过标题显露主旨又往往与开头相互照应,即靠开头做补充,如标题设问、开头作答,标题点旨、开头进解等。例如,毛泽东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就是采用标题设问的方法,开头对此做了肯定性的结论与回答,使开头与标题相辅相成,以此来显示主旨。又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一文,此文标题即已点明主旨——“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又在开篇对其做了进一步补充:“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在相当长的历史上,我国林业基础极为薄弱,森林破坏却非常严重。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保护林木,发展林业,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必须引起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重视。”可见,这一开头进一步深化了该决定的主旨,对标题所点的主旨做了紧密补充,与标题相辅相成,亦称“进解”。
所谓“起句”“开门”,即公文的第一句话,所谓“立意”“见山”,即表明主旨、点明中心,联结起来的意思是:阅者一看公文的开头即首句,就明确意识到该文的主旨所在。这是指令性、法规性文件显旨的通常形态。例如:
(一)“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二)“为了尽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提出以下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
(三)“为确保‘菜篮子’产品长期稳定供给,提高‘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就新阶段‘菜篮子’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国务院关于加强新阶段“菜篮子”工作的通知》)
(四)“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军品出口的统一管理,完善军品出口管理制度,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品出口管理条例》做如下修改:……”(《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品出口管理条例>的决定》)
上述四例中的第一个是法规性文件“条例”,其余三个都是指令性文件。这四篇公文都是一开头就进行显旨,向阅者直陈该文制发的目的、依据、意义及中心思想,以求达到“唤起阅者的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引自1951年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亦即我国古人所讲的“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上述四例又可以分作两类:一是以“为”“为了”做全文首句,直接引出行文的目的、依据及总的要求,如上述四例中的例(二)、例(三)与例(四);二是首句不使用介词做句首,而是单刀直入,直接阐述意义、主张和基本观点,如例(一)。
有些文件不便起句立意、开门见山,往往采取在开端处先陈述制发文件的依据、缘由、意义、背景,然后顺笔而下,自然而然地引出公文的中心思想、结论或行文的目的等,以显露文件的主旨所在。这是请求性、指令性文件显旨的主要形态。例如:
(1)“新的财税体制今年年初出台以来,运行基本正常,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均有较快增长,预算执行情况比原来预料的要好。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欠缴税款逐月增加。企业欠税的不断增加,严重妨碍了国家财政预算收入任务的完成。为了确保国家今年预算收入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清理企业欠税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务求取得显著成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上报国务院《关于抓紧清理企业欠税的紧急请示》的开头)
(2)“今年以来,由于上年度棉花减产,棉花流通领域秩序混乱,棉花及纱、坯布价格暴涨,致使大中城市国有棉纺企业原料紧张的矛盾相当突出,针织、复制、印染等后道纺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为了妥善处理好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推进纺织工业的发展,在合理组织纺织工业生产的同时,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为此,现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国务院关于搞好纺织工业生产和调整工作的通知》的开头)
上述两例,一是请示,一是通知,开端处均是先讲背景、交代缘由,在此基础上,顺流而下,通过介词“为了”自然而然地引出行文的目的、中心思想与总的要求,使主旨明白显露。这种写法的突出特点是以“为”“为了”做句首的目的句不在开头,而在中间转换层次之首。
有些文件在开端处不便深刻显露主旨,如综合性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情况通报等陈述性的文件,它们显露主旨的方法显然要区别于指令性、请求性文件,往往采用在开端处先使用对某一问题、工作、事件做出结论性的一两句话,然后,再由文中划层点题、分段设题、段首立句等方法,从整体的综合上显示全文的主旨所在。我们如果把开端处的结论性语言看作一把折扇的“轴”,那文中所点设的“题”与“段首句”就是折扇的骨架,其形态很似一把张开的折扇。
例如有一篇题为《关于大兴安岭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的总结报告》,开头处在叙述了重建的基本情况之后,有这样一句话:
“按照常规,在大兴安岭地区完成以上工程任务需3至5年,这次恢复重建工程总共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工程质量较好。可以说,恢复重建工作,是在扑灭特大火灾取得胜利之后的又一胜利。”
上例之中,“恢复重建工作,是在扑灭特大火灾取得胜利之后的又一胜利”是该文开头一句带有结论性的话。然后,该文就重建工作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分作四个层次做了回答,每个层次的开头都有一个显示段旨的小标题:
1.以对灾区人民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恢复重建方案。
2.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推动恢复重建工作高效率运转。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精心指挥。
4.发挥改革精神,按照经济方法,搞好恢复重建工程。
这四个层次的小标题,分别从组织、思想、作风、措施等方面全面总结了大兴安岭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的经验与做法,在开头结论性语句的统率下,全面显示了这份总结报告的中心内容。
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决定、决议、讲话稿、意见、报告等,由于文字较长,问题较多,既有总的阐述,又有细致的说明,既涉及大政方针,又牵扯到具体的方法步骤,故这类文件的显旨方法通常要采用头尾相互呼应的作法。即在开头先提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而在尾部对此做出明确回答;或在文件开端处对某一情况作出多种解释,而将其正确的结论置于文尾。如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即在开篇提出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间经过精辟有力的分析、论证,最后在结尾部分得出正确结论:“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这种显旨方法,首尾呼应,圆合缜密,鲜明而有力地烘托出全文的中心内容。又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开头指出:党内一部分同志,“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对时局估量产生悲观的念头;而写到文尾,作者以一个伟人的智慧采用了比喻的形象手法,连用了三个排比句,高瞻远瞩地指出:“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样,开头提问、末尾作答,头尾相连,浑然一体,相辅相成,中心突出。
公文以实用为目的,以传递治理党和国家的策令为内容,具有高度的政策性、法定的权威性和现实的指导性和实效性,是推动公务活动开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因而在其主旨的确立与表达上必须做到正确、鲜明、集中。
公文的主旨要正确,是指它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令、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领导者的意图。如果一篇公文的主旨错误,效果就适得其反,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要做到主旨的正确,首先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所获取的大量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从中提炼出正确的主旨来。其次,要正确领会和体现领导意图。领导交代的写作意图一般都有较高的思想高度,其交代的方式有时不是直白显露的。在此种情况下,就要求公文写作者发挥自己的颖悟能力,做到心领神会,与领导意图合拍。最后,要对照客观实际来确定主旨,使之具有可行性。为此,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客观事物的状况,切忌“想当然”,轻率地下结论。
公文主旨鲜明,是指其表述必须清晰明白而又确定不移。具体包括:要明确阐述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令、法规、规章的规定,既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笼统空泛;要明确地表述制文主体的立场、观点、态度和主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贬抑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毫不隐讳。决不能遮遮掩掩,含混其词,甚至旁敲侧击,让人难以捉摸;要明确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意见、办法和措施,并要切实可行。此外,还要注意讲求表达方法上的明确性。如前所述,可采用标题显旨和撮要表达等一系列方法,使主旨直截显露出来。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一文,其主旨为“对严重破坏经济的犯罪要实行从严惩处”,全文采用段前明旨的方法,分条列项,将制文机关的立场观点和态度阐述得极其鲜明突出,所提措施十分明确、具体,堪称决定体公文写作的巨篇。
公文主旨的集中,是指一篇公文只能表达一个主旨,行文目的单纯,不枝不蔓,切戒“多主旨”。为此,需要做到:一要“一文一旨”。即一篇公文以表达一种思想,提出和解决一个问题、沟通一方面情况为宜,不要出现两个甚至多个中心,以防主旨分散。特别是请示类以及专题报告类公文,更应如此。“意多乱文”,主旨失之集中,必然导致公文的纷乱芜杂,旁逸斜出,影响公文的质量及其效用。二要“胸中有数”,即指在动笔撰文之前,必须首先确立主旨,明确行文目的,做到“意在笔先”“主旨先行”。否则,势必导致漫无边际,信笔挥洒,使主旨散乱无序。三是“依旨行文”,即在主旨确定之后,时刻围绕主旨用材、运局,不要搞现象罗列,枝蔓横生,以致观点不明确,措施不具体,不痛不痒,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
一、公文主旨有哪些基本特性?
二、公文显旨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三、公文主旨确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一篇通知,试分析其主旨表达的方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必要措施,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发展信用经济、建设统一市场、促进公平竞争、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为做好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清理各类保证金。对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中需缴纳的保证金,除依法依规设立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外,其他保证金一律取消。对取消的保证金,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一律停止收取。
二、转变保证金缴纳方式。对保留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推行银行保函制度,建筑业企业可以银行保函方式缴纳。
三、按时返还保证金。对取消的保证金,各地要抓紧制定具体可行的办法,于2016年年底前退还相关企业;对保留的保证金,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按时返还。未按规定或合同约定返还保证金的,保证金收取方应向建筑业企业支付逾期返还违约金。
四、严格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工程质量保证金的预留比例上限不得高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在工程项目竣工前,已经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建设单位不得同时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
五、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办法。对一定时期内未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实行减免措施;对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适当提高缴存比例。
六、规范保证金管理制度。对保留的保证金,要抓紧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保证金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对取消的保证金,要抓紧修订或废止与清理规范工作要求不一致的制度规定。在清理规范保证金的同时,要通过纳入信用体系等方式,逐步建立监督约束建筑业企业的新机制。
七、严禁新设保证金项目。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工程建设领域新设保证金项目。要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信息公开,建立举报查处机制,定期公布查处结果,曝光违规收取保证金的典型案例。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方案,强化监督检查,积极稳妥推进,切实将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工作落实到位。各地区要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限要求,并于2017年1月底前将落实情况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进展,加强统筹协调,对不按要求清理规范、瞒报保证金收取等情况的,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清理规范工作取得实效,并及时将落实情况上报国务院。
国务院办公厅
2016年6月23日
五、认真阅读下面一篇决定,根据要求完成文后的题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授予“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等4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靶向抗体创制与高灵敏检测技术”等65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等17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高产稳产棉花品种鲁棉研28号选育与应用”等167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杨克里斯特·杨森教授等7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务院
2016年1月1日
题目要求:
1.指出该公文的主旨并分析其明旨的方法;
2.分析该公文的层次构成,每一层的意思及相应的表达方法和类型;
3.分析该公文的结构类型;
4.试分析决定类文体的用语特点。
六、阅读下面这篇公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市人民政府:
根据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省统计局、省财政厅《关于××省首次侨情普查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市侨务工作和对台工作,把侨、台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促进我市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现拟定在全市开展侨、台情况普查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安排请示如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我市的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亲戚,以及他们在海外的亲属,均属于这次普查对象,要对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凡我市长住户口的居民在港澳台及国外有亲属关系的,为本次普查摸底的范围。其中属于动迁户的,以户口所在地为准,调查人员可与当地派出所联系,进行登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省侨情普查办的要求,各乡、镇、街道要根据本地普查工作量情况,培训一定人数的调查员。各县、区侨台情普查办公室对普查登记表要进行认真审核,确认无误后,于2003年7月30日前报市侨台情普查办公室,由市侨台情普查办公室组织汇审和验收。
(3) 普查经费来源
(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加强对这次普查工作的领导,市成立侨台情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秘书长担任,各有关领导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市侨台情普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区政府要重视这项工作,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抽调必要的人员,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普查任务。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侨务办公室
××市台湾事务办公室
××市统计局
××市财政局
××年4月10日
题目要求:
(1)拟定这篇公文的标题,填写在文中预留的标题横线上。
(2)在正文序号(1)、(2)、(4)后的横线上各拟一个适当的小标题。
(3)在正文序号(5)后的横线上写上恰当的结束语。
(4)用框图标出该篇公文正文的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