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公文的行文规则

第一节 行文的基本内涵

所谓行文,是指一个法定作者向另一个法定作者或自己下属组织机构的发文,是机关办理公务的最主要形式。这里所说的法定作者,就是指公文的制文机关,它是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的组织或者个人。根据公文法规的规定,公文行文应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一定不发,可长可短的公文一定要短。2012年年底,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切实改进文风”,指出“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这对规范公文的行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二节 公文的行文关系

由于行文是一个机关给另一个机关或本机关下属组织机构的发文,这一发一收之间必然构成一对行文关系。行文关系的确定,一看隶属关系,向具有被自己领导或指导关系的单位行文为下行文关系,向具有领导或指导自己关系的单位行文为上行文关系,具有平级或不相隶属关系单位之间的行文为平行文关系;二看职权范围,按照职权大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行文关系,如职权范围大的单位对职权范围小的单位行文属于下行文,反之,则为上行文,而不同职权的单位之间的往来行文显然为平行文。

行文关系,是指发文机关与受文机关之间的公文往来关系。

机关与机关之间的行文,是根据组织系统和本机关的职权、所处的地位及与其他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而进行的,主要是以机关或部门为单位的立体交叉的行文关系。在特殊情况下,领导者个人与机关、部门之间也可以形成行文关系。

行文关系具有双向性特点。具有行文关系的双方,一般都可以互相行文。

党政公文的行文具有一整套特定的制度,包括行文的方式和规则。为了避免行文混乱,《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设有专章为各级党政机关制定了严格的行文制度,以保证国家机关之间上下左右联系畅通,使国家机器指挥灵便、管理协调、运转自如、工作有效。

第三节 公文的行文方向

行文方向是指行文运行的方向,包括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种方向。由于方向不同,行文方式也有所区别。行文方向不同,公文所涉及的文种以及行文的语气等都有很大的不同,而正确把握这种不同之处,是充分发挥公文的应有效用、顺利实现行文目的的关键所在。

一、上行文

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的行文。其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三种。

(一)逐级行文。即下级机关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行文,是上行文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除特殊情况外,下级机关一般均应向直接上级机关行文,以保持正常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二)多级行文。即下级机关在必要时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和更高一级的上级机关行文。这种行文方式只在个别特殊情况下如遇有重大问题时才可使用。

(三)越级行文。即下级机关在非常必要时,越过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而向更高级的上级机关行文。这种方式只能在下列特殊情况下采用:

1.由于发生特殊紧急情况,如严重火灾等,逐级上报会延误时机,造成更大损失的问题;

2.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请示多次,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

3.隶属下级机关与上级机关之间有争议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4.上级机关交办的,并指定越级上报的事项;

5.对上一级机关进行检举、揭发的问题;

6.询问与请示极个别的、必要的具体问题等。

二、下行文

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向所属的下级机关的行文。其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直达基层行文三种。

(一)逐级行文。即采取逐级下达的方式或只对直属的下一级机关行文。

(二)多级行文。即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向所属的几级下级机关行文。

(三)直达基层行文。即上级机关直接向最基层机关行文。采用这种方式行文的多是无须保密的普通文书。

三、平行文

平行文是相互没有隶属关系的同级机关或不属同一系统的机关之间的行文。这是不分系统、级别、地区、性质的机关之间的行文。机关之间需要彼此联系工作、沟通情况时,可以使用函、通知等文种。

第四节 行文规则的主要内容

一、上行文及其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是行文制度的系统规定,是行文关系的处理规范,是将公文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机关或部门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用规则确定下来,从而形成共同遵守的行文制度。

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包括有业务指导关系的上级机关在内)的行文。在上行文的行文关系上,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二、下行文及其行文规则

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组织的行文。在下行文的行文关系上,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

(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三)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三、平行文及其行文规则

所谓平行文是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在平行文的行文关系上,应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一)要选准文种。用于平行文的文种相对较少,主要有函、周知性的通知以及告知性的意见。

(二)要注意联合行文的条件。根据新《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三)要注意行文的态度和语气。在写法上,由于平行文的各机关或部门之间是对等关系,因此要做到态度谦和,语气平缓,不能唯我独尊,强加于人,更不能用指示性的口吻。

(四)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一般用函行文。

四、联合行文及其行文规则

所谓联合行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关、部门联合在一起行文,是公文行文较为常见的形式,以增强行文的法定效力。联合行文的基本原则必须是同级,它可以是几个部门联合向上级机关或向下级相应对口部门的行文,也可以是同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的某一部门与下一级机关的联合行文。具体地说,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写作训练】

一、什么是行文?

二、什么是行文关系?

三、什么是行文方向?

四、上行文应当遵循哪些规则?

五、下行文应当遵循哪些规则?

六、平行文应当遵循哪些规则?

七、联合行文应当遵循哪些规则?

八、××县交通局经过研究,拟撤销该县平青大路收费站,为此写了一篇题为《关于撤销平青大路收费站的请示》,其中将主送机关确定为“市交通局、县人民政府”;将抄送机关确定为“平青大路收费站”。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九、××市交通局为了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工作,向所属单位和有关部门行文,将标题写为《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工作的通知》,其主送单位是:各区县交通局,市局各处、室;抄报的是:市人民政府;抄送的是:市法制办、市委办公厅、宣传部。这种主送和抄送的做法是否正确?

十、××电厂拟就下达预算指标一事给所属生产技术部和安全部行文,同时,因文件起草部门综合部又负责有关企业招待费的管理,进而在正式发文时将生产技术部和安全部确定为主送单位,并将综合部确定为抄送单位。这种做法是否规范?

十一、××市××区人民政府武装部为了做好2016年秋季征兵工作,与该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出了《××市人民政府、××市××区人政府武装部关于认真做好2016年秋季征兵工作的通知》,此联合行文是否合乎规范? DnWcmlpDT+0StCp7J+OSKC3ZnwV6/wfabmsPfAawMIAh3iQGoCTikha1rdW5Hl+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