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术语。从科技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从应用视角来看,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 [13] 。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了基础。而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阐述了基于P2P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电子现金系统的架构理念,这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两个月后理论步入实践,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诞生。几天后的2009年1月9日出现序号为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近年来,世界对比特币的态度起起落落,但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之一的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许多业务涉及多方参与,但由于缺乏共信机制,存在过程冗长、信息不透明、易产生摩擦或纠纷,同时这些业务也需要强可信度控制的资本、资产相关的业务交易,它们最适合应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的一些典型的场景包括:数字货币、信用证、资产托管、代销企业债券、智能合同、支付清算、数字票据、银行征信、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银行贷款、P2P理财等。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其整体架构如图2.16所示。相对于传统P2P网络,区块链能够带来的改变如下。
(1)区块链架构使网络的每一个参与方都具有一个共享的账本,当交易发生时,通过点对点的复制更改所有账本。
(2)使用密码算法确保网络上的参与者仅仅可以看到和他们相关的账本内容,交易是安全的、授权的和经过验证的。
(3)区块链会将数据转移交易相关的合同条款嵌入交易数据库以做到满足条件下交易才发生。
(4)网络参与者基于共识机制或类似的机制来保证交易是共同验证的,且满足政府监管、合规及审计要求。
图2.16 区块链架构
对于多种多样的业务模式,区块链主要解决了信用不连续及信用成本高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源、透明的特性,系统的参与方能够知晓系统的运行规则。在区块链技术下,由于每个数据节点都可以验证账本内容和账本构造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交易历史是可靠的、没有被篡改的,相当于提高了系统的可追责性,降低了系统的信任风险。在区块链上,交易被确认的过程就是清算、结算和审计的过程,这相对于金融机构的传统运作模式来说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机构的竞争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信息和价值也能够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能够实现更加高效、更低成本的流动,从而实现价值和信息的共享。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具有灵活的架构。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区块链技术可以划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几大类型,可根据机构的实际用途进行选择。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性鼓励创新和协作。通过源代码的开放和协作,区块链技术能够促进不同开发人员、研究人员以及机构间的协作,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解决方案。现在区块链技术已经被视为下一代全球信用认证和价值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区块链技术对我国金融产业和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