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什么是戏剧领导力

戏剧vs领导力

什么是“戏剧领导力”?这里面有两个概念:“戏剧”和“领导力”。

戏剧

提起戏剧你会想到什么?《茶馆》?《雷雨》?《哈姆雷特》?我们会觉得莎士比亚的思考太深刻了,戏剧也离我们很远,如果不是演员,估计一辈子登上舞台的机会屈指可数。每到年底,不止即兴 经常会受一些公司邀请帮员工排练年会上的表演,这些公司员工在排练的过程中,从语言到身体都透露出一种自己不是专业演员的羞涩,当看到表演老师做示范的时候,都会流露出敬佩,觉得果然是“专业演员”,表现得就是到位。这些都是个人的限制性思维,其实戏剧的初衷就是呈现生活,而戏剧人,也都是观察、整合、表现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一件件真实的事儿,戏剧并不是居高临下的高级文化,它恰恰是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生命力的呈现。

不止即兴在国内刚开始推广“戏剧领导力”项目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口号:“全民戏剧”,即把戏剧的“舞台光”照在每一个人身上,而戏剧也不止剧场这个舞台,还有生活这个更大的舞台。著名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对于戏剧的定义是:“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下走过这个空间,就构成了一幕戏剧。”到底是大师,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这句话里面精准地归纳了戏剧的几个元素。

一个人 ”:戏剧中要有一个表达者,他在呈现自己,也可以说他是戏剧的主角。生活中的我们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我们在自己的剧情里喜怒哀乐、起起伏伏,既有外在表现,又有内在感受,总之,我们就是那“一个人”。

别人 ”:这里的“别人”可以是故事里的另一个人,也可以是剧场里的观众,总之,他是一个接收者。剧场不能没有观众,不然演员就失去了表达的动力;生活中也不能没有“观众”,不然我们也会失去很多支点。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就好像我们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虽然生存条件上可以度日,但是有些人总是不舒服,想出去聚会,想见朋友,想去公司和同事面对面工作,很大一部分我们的“不舒服”,是来自缺乏了生活中的“观众”。我们经常说,不能活在别人的眼睛里,不要总想着别人怎么看我们。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所以“别人”这个角色,一定是生活中永远存在的。

注视 ”:这是一个决定性条件,如果表达者和接收者彼此没有连接,谁也不关注谁,那么他们就没有产生“关系”。守门员注视着有可能从任何方向飞来的足球,钓鱼的人注视着水面上的浮漂,送行的人注视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妈妈注视着刚学走路摇晃着靠近的孩子。正是因为他们在乎彼此,让这些注视发生,那些张力、氛围和关系就开始建立。

走过 ”:行动,戏剧就是行动的艺术,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有目标,并为目标而行动。他渴望什么,他恐惧什么,他为了渴望突破了什么,又因为逃避而做了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考大学、找工作、谈恋爱,还有人选择了生小孩,我们正是由这一个个目标推动着一步步行动。

这个空间 ”:场景。任何人和事都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场景里,而“这个”就是时间,是此时此刻、当下发生的。戏剧就只有当下、时间的概念就是指当下此时此刻,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观众面前,戏结束了,剧场从刚才的座无虚席回归悄无声息,刚才的故事就永远地留在了“上一刻”。因此,戏剧只存在于“当下”,生活也只是由当下这一刻构成的。

所谓戏剧:谁,在什么时空,以什么心情,在完成什么目标,被我们看见了。生活好像也是如此,所以“人生如戏”。

领导力

戏剧的概念讲完了,那“领导力”是什么?如果这本书要讲什么是领导力,那简直是班门弄斧。领导力有很多关键词,就像:感召、决策、倾听、沟通、创新、突破、担当、同理心、前瞻性、影响力、资源整合、不畏挑战、解决问题、5W1H分析、六顶思考帽、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等等,它们以新的组合排列,就会形成新的流派。读者们对领导力也能浅说一二,大师彼得·德鲁克,更是用一生的时间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组织效能的提升,讲领导力的著作浩如烟海,所以在领导力方面,我们并不缺少理论、方法、模式,你可以把所有领导力的书当作本书的“附录”,因为本书讲的是“戏剧领导力”。如果本书在领导力理论上有任何需要的填补,大家请移步书店选购该领域专家作者的其他著作。事实上,我们在为企业交付的工作坊中,我们经常也会邀请在领导力领域有深入研究,并被市场高度认可的权威专家,一起为企业交付戏剧领导力课程。为什么这么做呢?“共创式教练”技术源头的发起人亨利·吉姆斯·霍斯(Henry Kimsey House,他最初也是一名演员),在《共创式教练:转变对话,蜕变人生》中描述了很多演员内在转化的方法。我不知道亨利经历了怎样的探索才有了这样的发现,我作为一个学习表演后来又从事话剧工作的演员,在开始学习“U型理论”“组织动力”“教练技术”相关领导力课程后发现,演员的内在觉醒就像是一个领导者的核心稳定性成长之路;一个导演在组织协调一个有各工种、跨团队协作的剧组,排出一场大戏的过程,就像是一个领导者在影响一个团队克服挑战、朝着愿景前进的过程。

领导力转化模型

在长达数年的工作坊实践中,我们结合德鲁克等管理学理论,梳理出领导力转化模型:呈现—觉察—行动—转化。

呈现

当我们用语言描述一件事情时,语言的表达总是会有偏差,而对于语言信息的接收也会出现误解,因此,在“戏剧领导力”工作坊中,带领者选择直接放弃用语言讲述一个事件或者介绍一个理论知识,而是用还原现场的方式,通过表演呈现出痛点现场所涉及的“人、事、场”。人即:经历现场的当事人,事即:项目目标或组织痛点;场即:不在现场的相关利益方。在这个充分呈现的“现场”中是没有信息差的,所谓“呈现”,就是所有人共同经历、共同见证,并且多角度表达多立场。往往一个组织痛点是系统性的,并不能以单一要素描述情境,也并不由单一要素判断对错,甚至有些时候并不能够从单一要素划分责权,所以系统性的问题,就通过系统性的呈现,让“人、事、场”充分地被看见,这个呈现的过程,就充分释放了痛点中的各种要素,让所有人看到真正的“组织现状”是什么。

觉察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作为“当局者”经历过很多遍的场景中,也许有些信息一直觉察不到,而当我们“回放”这个场景,作为“旁观者”重看一遍时,自己就能发现很多信息。所以“戏剧领导力”工作坊并不是说教,而是让参与者自己厘清信息,这个过程就是“觉察”。正因为形成“现状”的要素多种多样,所以,在我们呈现了这些要素之后,就有了一个绝佳的觉察窗口期,在这个窗口期里,大家因为在一个独特的以戏剧隐喻的“第三方”场域中,有足够安全的可觉察空间,参与者复盘分享刚才所经历的“呈现”背后的作为模式,通过这个模式,看到模式背后的不合理信念或者限制性思维。

行动

在觉察到某些不合理信念或者限制性思维之后,要针对其做“一个点”的行动改变。我们在企业里强调针对“一个点”的行动,比如字节跳动为了落地“坦诚清晰、多元兼容”的字节范 ,做的“一个点”是在公司里不能有职级称呼,不能叫“王老师、孙总、李院长、张姐、刘哥”。谁叫错了,被叫的人要罚他的款。那怎么叫?统一叫中文名。如果不知道叫什么,统一叫“同学”。同学是共同学习的人,也许这种称呼会让人感觉缺乏“人情味”,但就是这“一个点”的改变,让每个人心里种下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心锚:我们只是“经验和专业”不同,并不存在“高低上下”之分。很多企业受困于团队成员不能“有话直说”,开会时都不敢表达不同意见。不能“有话直说”就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果,我们不能直接影响“果”,而是应该在“因”上做功。“直呼其名”就是在“因”上做的“一个点”的改变。再举个例子:新兵入伍的一项重要训练就是把被子叠成“豆腐块”,甚至新兵连还会有叠被子比赛,针对角度、形状、大小都有着赛事级的标准。刚入伍的新兵不能理解,叠被子既不如野外徒步能锻炼体格,也不如看书学习能增加知识,为什么会被这么重视?与其花时间在练习叠被子上,不如花时间练习枪法。当我参与一个军旅题材的剧本创作时和一个老兵聊过这个问题,他说:叠被子是在练习专注、严谨、钻研的精神,这些都是一个军人的基本素质,但为什么是叠被子而不是刷碗或者擦玻璃呢?因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就像叠被子这种属于个人习惯的事情组织都要抓,就相当于告诉每一个入伍的新兵,进到这个军营就没有“私事”,全是“公事”,任何事都是关乎集体家国的“大事”。我们要把武装力量交给一心服从命令的人。所以,寝室里的被子叠不好,战场上的枪就打不好。什么叫“忠于国家、忠于党”,就是从“叠被子”的心锚开始塑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系统性的主张和愿景,都是通过“一个点”的行动开始的。通常我们在组织诊断之后,找到的“一个点”行动一定要符合可执行、可量化、可反馈、可迭代这四个“可”中的至少具备三个,这样的行动才是有杠杆力量的。

转化

在“觉察”的环节里,我们提到组织痛点的成因是系统性的,如果希望推动系统改变,就从“一个点”的行动开始。“有话直说”的“一个点”行动是“直呼其名”;“服从命令”的“一个点”行动是“叠被子”。当这“一个点”行动开始时,系统的齿轮就开始转动了。有意思的是,虽然领导力转化模型有四步,但最关键的“转化”这一步几乎是自动发生的。我们大部分的经历和做功其实是在完成前三步,在前三步扎实完成之后,一点点的行动优化都会获得系统性的优化,所以第四步就像一个夹角一样,两条线接触的一端只要改变一点点,夹角的弧度就会无限延长放大。比如有一些公司开会的规则是:“一号位”最后发言;或者这场会议不许说“不行”,要说“可以”,一定要说“不行”的话,要提出一个推进性意见。改变这“一个点”,整场讨论的基调就开始转化了。需要注意的是,在转化的阶段,有可能会出现动作变形或者执行不下去的情况。这就要回到第三步,看看行动的四个标准“可执行、可量化、可反馈、可迭代”中的哪一条不符合,然后重新设定行动计划。总之:

· “转化”是在组织里潜移默化发生的,即“积土成山”。

· “转化”是不可直接干预影响结果的,即“隔山打牛”。

· “转化”是需要实时微调保持校准的,即“时时擦拭”。

· “转化”是组织长期主义渗透深远的,即“利在千秋”。

所以“戏剧领导力”课程并没有创造更多新的领导力模型,相反,是贴合企业实践的领导力培训体系,并重新设计体验式模块,把“呈现—觉察—行动—转化”融入到课程实践和课后陪伴中,因此,随着一个个企业的邀请,我们着手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组织设计了“戏剧领导力”工作坊,也早在团队创立之初,就确定了“探索实践+体系梳理”的目标战略。

也许是巧合或者天意,戏剧领域有位大师叫彼得·布鲁克,而现代管理学之父叫彼得·德鲁克,一字之差让我经常称呼上“叫错”、意识里“交错”,因为在我看来,这两位大师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影响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姿态”。

解放天性的底层逻辑

如何看待“天性”

如果你来到艺术学院学表演,第一个接触到的就是这四个字:“解放天性”。

汉字很有讲究,凡是和内在姿态有关的,都会有一个“心”字,我们也恰好把这些“字”当作“图”来看,比如。

“闷闷不乐”的“闷”:我的心被门关起来了。

“隐忍”的“忍”:有危险在我的心头,让我不能为所欲为。

“本心自悟”的“悟”:我和我的心在一起。

“愉悦”的“悦”:兑现了我的心意,我就愉悦了。

如果这么看,“解放天性”的“性”是一个“心”和一个“生”,是什么意思呢:你生来就有的那颗心。

“天性”是什么?天然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向外部索取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和可选择的资源。我们天生拥有丰富的条件,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资源,并释放和运用它们。

展开你的“生命地图”

我经常这样向表演班的学生描述:每个人生来都拿了一张地图,就像很多RPG 游戏开局一样,只是你刚开始玩游戏的时候,地图的很多区域都是黑影部分,游戏的前期阶段,我们都在不断地“开图”:做任务、升级、打小怪、找道具,甚至在初期我们会多次经历“重新来过”,但不要放弃,请回到上次存档点重新来过,因为当下的一切历练,都是为了迎接中后期的“大BOSS”(大怪物)做准备。随着我们不断试炼,这张地图慢慢被点亮,你发现了原来你的世界里有这么多资源、道具、隐藏奖励,解放天性的过程,就是通过一个个练习,点亮你本来就有的那张地图。

有些人会把游戏里的地图全部点亮,看见地图的全貌;也有些人,直到游戏中后期,也并没有点亮所有的地图。有些玩家在中途就放弃了,并没有发现“战点”,遇见“大BOSS”,也自然没有获得之后的大奖励了。

我经常说:我们以为已经点亮了整张地图,但你却不知道,你远比你想象的更厉害。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他生来拿到的竟然是一张“藏宝图”。

把生命地图看成藏宝图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有关藏宝图的情节,大致上是一张黄色的羊皮纸或者一块布,一群人在山洞里兴奋地拿着煤油灯照着看,并且对照上面的标注,按图索骥地找到了宝藏。虽然过程中会有曲折,但是总体上大家都确定了要去“寻宝”,而现实中“藏宝图”并不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

首先,这张地图上就不会赫然写着“藏宝图”三个字,要知道,之前隐藏宝藏的人,并不希望这张地图被发现后,就让人都知道图里有宝藏。

其次,“藏宝图”里面的指示,也并不会是一个“保姆级教程”,不会有一套说明告诉你“123步”怎么走,依葫芦画瓢就会找到宝藏。“藏宝图”里面的信息通常是以密码的形式出现的,并且往往是以易变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模糊的、支离破碎的、不完整的形式出现。

最重要的是,你并不确信你拿到的就是一张“藏宝图”,万一没有宝藏呢?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舒服,所以大部分“躺平”的人,把手里的“藏宝图”当成了“逃生示意图”,不仅不打怪,还要躲着怪、一路抄近路。演员的解放天性过程,就是以寻宝的心态,像游戏里的英雄一样,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内在地图,走出舒适圈,不断拓展边界,修路造桥,一路披荆斩棘,挑战终极“大BOSS”,获得宝藏级的奖励。

表现=潜力-阻力

从“生命地图”的角度来讲,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两种能量:一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潜力”,它无法命名、不可言状,是一种像是基因驱使的本能,它强烈、直接,驱使我们渴望冒险,它在乎内在感受,无时无刻不想要表达,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和可能性,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内在力量;另一种是限制我们的“阻碍”。相比“潜力”它显得羞涩、审慎、焦虑、无力、没有安全感,它不在乎内在感受,只在乎外在标准,所有的行动准则来自既有的评价体系。我们所有的外在表现,都是这两种能量相互抵消之后呈现的中和结果。

表演班的学生会跟我说:陈峰老师,我觉得某演员的戏演得好好啊。我就会说,如果你觉得他演得好,你看看他的表演背后发生了什么。表演训练并不是给演员做加法,好的表演老师不会在表演训练中教演员怎么哭、怎么笑,反而在训练中做减法,把“保护”我们那个壳一层层地剥离,把恐惧去掉、纠结去掉,预判、担心、防御、内耗,甚至偶像包袱、受害者心态、限制性思维、不合理信念,这些统统去掉,露出那颗最敏感、最本来的心。这颗心允许被触动,时刻能动容、随时可共情、处处有觉察;可以被伤害,就像一个对一切好奇又义无反顾的孩子,这样的心最有生命力,最有行动欲,最有热情,所以一系列的“表演训练”本质上是在启发演员排除杂念、突破阻碍,专注在内心的体验感受上,这个时候,潜力就被释放了。

解放天性的目标,就是突破阻碍、释放潜力。

成为完整、勇敢、行动的人

我在接受表演训练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演员的基本素质,也是每一个人稀缺的精神力量。一个演员可以在众目睽睽下,自在坦然地表现自己的潜力,这背后一定有着强大的精神支持。这一点,我在做一个国家队退役运动员转型项目的时候也深刻体会到了。一个运动员可以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冠军,在取得这个结果的过程中,所伴随的除了身体素质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在练习诸如毅力、勇气、专注、坚忍等心理素质,而这些心理素质,恰恰是在组织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品质。他在赛场上可以是王者,在职场中也一定不会是个怂兵。解放天性的训练,也是让我们突破自己、蜕变新生,成为一个勇敢的、完整的、行动的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简单描述了一下“戏剧领导力”工作坊的底层逻辑,也许会让你渐渐有了一点感觉,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戏剧领导力并不仅仅是解放天性,这只是一个前奏,就像《茶馆》里,大傻杨在幕布前敲着骨头,唱着数来宝,他手舞足蹈,而真正的好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归来学长,有分享

脱口秀演员/李诞

即兴戏剧好玩儿、有用,有机会的话人人都应该体验一次,没机会就先看看这本书。即兴戏剧在我理解就是过家家,对生活、工作都有帮助的过家家。过家家多好玩儿啊,只是我们长大了就忘了。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首席人才官(CHO)高管项目负责人/陈吉凤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CHO 高管项目开设了陈峰老师团队的“戏剧领导力”课程。给高管的课程尤其要慎重,因为他们除了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也有丰富的实战心得,什么样的课程才能打动他们?“戏剧领导力”课程给了一个很有趣的方案,让高管放下过往成就,走出舒适圈,进入到新的心流体验中。这个课程不试图教育人,而是给学员营造一个资源丰富的场域,让学员拿出自己的经验,借鉴别人的优点,坦诚、信任,“戏剧领导力”课程的魅力被一次次见证。

创问中国教练中心创始人/何朝霞

我参加了陈峰老师的“戏剧领导力”工作坊,立刻被他的轻松、幽默和渊博学识所感染,个人和团队的喜悦与创造力满溢出来。如果你也想在职场和生活中拥有喜悦与创造力,提升幸福指数,强烈推荐你参加陈峰老师的“戏剧领导力”课程。

默沙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枕琴

我们团队成员一半以上都是新人,而且目测大多数成员都属于“社恐”青年,我很希望能通过这次团建让大家“热”一点,彼此伸出情感连接的触角。事后证明活动的效果比我想象的更为精彩,我们都对彼此展现出的“戏精”潜力大为惊叹,实现了一场不分年龄和工龄的同频共振!

如果说只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不止即兴的成功之道,我愿意称之为“不装”:脱掉偶像包袱、脱掉领导架子、脱掉新人惶恐、脱掉前辈说教,最奇妙的是这个课程让你在一种极度坦诚赤裸相见的状态下领会“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的重要性。

贝壳集团董事长兼CEO/彭永东

体验过陈峰主导的即兴戏剧工作坊,在表演场中大家异常沉浸,我们释放自己、彼此连接,颇有所获。当随机性的指针转向某个人时,我们会获得一种可能性,调取出另一个版本全然不同的自己,这是即兴与表演的双重魅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Yes,and”原则,看似简单,其实嵌入了更高阶的主体思维,观照在你那里所发生的一切。希望本书能够为有志于建设与创造更好个人或组织的人带来帮助,希望大家在实践本书理念的过程中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高管教育部主任/王燕

我认识陈峰老师已经很多年了,最初相见是在复旦大学金融EMBA项目的“JOT蜕变之旅”课程导入,他风趣幽默,非常高效地让所有人快速投入到每一个环节中,最终回归到“Yes,and”理念。首次接触这样的上课形式,我发觉每个人都有这么高的可塑性。再往后,我也习惯于将“Yes,and”理念无形中运用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非常有感悟,这是一种惊艳到我的人生智慧。在这样的一种观念根植你的思维方式之后,从此人生没有那么多的苦难,一切都是“and”,让我来做些什么吧!感谢陈峰老师带来的礼物,也特别高兴每次看到老师的状态越来越好,加油!

腾讯咨询负责人、副总经理/李晓红

在腾讯咨询组织的“C4创始人充电营”上,陈峰老师的即兴戏剧每次都能用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创始人们在捧腹大笑、解放天性的过程中,体会到悦纳变化、集体创造和敏捷领导力的魅力。

我记得有一次是文创类创始人专场,创始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现场体验,还想知道背后的原理,因此,大家对戏剧领导力的方法论更感兴趣了。陈峰老师到底靠怎样的沉淀让一群完全不会演戏的陌生人,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在一起迸发出出人意料的创造力,创始人们很好奇,我也很惊讶。

艾尔建美学高级培训经理/牛如

我第一次见到陈峰老师,惊讶于他的年轻,心里想:“啊?这也行?”带着略微忐忑的心情参加即兴戏剧培训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次团队协作的体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BANI(脆弱、焦虑、非线性、不可知)时代,当我们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意外焦虑时,或许“Yes,and”能帮助我们更加积极面对每一刻。对企业来说,即兴戏剧也可以用在各种业务场景中,这能帮助我们提高沟通能力、提升组织敏捷性。

李锦记培训与发展经理/周涛

先谈谈陈峰老师吧,他给我的感觉是充满活力、热情,很会关注场下学员的状态,他讲述的内容和语调也很能抓住学员的注意力,属于能让学员培训了几个小时都不会分神的类型。再来谈谈我体验课程后的感受,距离第一次体验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现场的环节我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来,这就意味着培训的效果是好的,让我印象深刻。整个晚上的设计大体按照:先抛出难题(大家认为自己无法做到的那类)——解放天性等层层递进——克服难题(改变了大家的认知,原来自己是可以做到的)的脉络来开展的。其中很多环节都会和团队、高效、信任、认知相结合,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每一个新加入的人都需要有价值。

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督导师/叶斌

戏剧在其基本的表演功能之外,作为一种体验教育和表达性治疗的方法在国内方兴未艾,正在被探索性地应用。因为它自带的感染力、表现力、内在感受性、外在感知力、随机应变、允许失控、突破限制、创造力等元素和特质,它被应用在组织建设、个人心理成长、身心治愈等领域。戏剧与领导力的跨界结合并不能算是新东西,但大有可为。戏剧在领导力培训方面,无论是在应用的深度还是广度上,目前所做的实践和理论探索都比较有限——尤其在国内——这样就给现在和未来的实践者留出了足够广阔的发展空间。非常期待有志于此和感兴趣的人一起去开疆拓土。 ndRUZ3v2lZer/ia5bBNy5IMGRPPRf2LFoZEVuXmDxpTookwog6FTQPhCBf3S27V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