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怕不如人,就怕不识局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

鸟的羽毛尚未丰满,就不可能展翅高飞。人的本领或实力不够,就不能成就大事。这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发愤图强,找准机会,伺机而动。

战国时的苏秦本是农家子弟,他自认为谋略无双,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好谋士的能力,于是不远千里来到秦国,以连横策略游说秦惠王统一天下。

然而,秦王并不相信苏秦,反而说了一句话:“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意思是,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因此拒绝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游说失败,落魄潦倒之余,他意识到自己的学识还不够,于是回到家乡,发奋苦读,而后再次出山。

再次出山的苏秦,改变了之前连横的策略,开始以合纵之术游说诸国。

在赵国,他成功说服赵王,被封为武安君,拜授相印。之后,他以合纵之术联合六国,抑制强秦,从此飞黄腾达,显扬于诸侯。

面对秦王的不信任,苏秦并没有就此放弃,一蹶不振,而是做了两方面的准备:其一,发愤图强,提高实力;其二,也是更为重要的,就是学会识局,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平台。

显然,秦王并不赞同苏秦的主张,继续游说秦国并非明智之举。苏秦看懂了这个“局”,于是放弃游说秦国,转而选择赵国,他及时转变策略,用合纵之术说服赵王,从而得到了赏识。

由此可见,懂得“识局”是多么重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更优秀、更强大的人,努力进取的同时,不妨换个角度,学会观察局势,找准定位,也许一样能做出大成就。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许攸作为一方谋士,最初效力于袁绍集团,是袁绍的主要幕僚之一。在袁绍占据河北四州势力最强盛的时候,许攸一直为他出谋划策。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

此时的曹操,在迎汉献帝迁都许县(今属河南省许昌市),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势力大增。

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之势在所难免。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展开战略决战。

当时袁绍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曹操只有两三万人马。于是,许攸向袁绍建议:“曹操兵少,他集中全力抵抗我军的话,许都的防备一定很空虚。因此,您大可不必与其正面交战,可以派军与他相持,然后再派一支队伍轻装前进,连夜奔袭,这样就可以攻陷许都、迎接天子了。占领许都之后,您就奉迎天子以讨伐曹操。这样,即便到时无法完全击溃曹操,也能让他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最终落败。”

这本是个极好的谋略。然而,袁绍却自认为兵力强大,一定能取胜,还声言要“先捉住曹操”。

袁绍的狂傲和拒绝纳谏,让许攸十分生气,他开始重新思考袁绍其人和当前的局势。

袁绍虽然兵多将广,占据优势,但他为人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官渡之战中,袁绍就屡次不听从下属的战略建议,盲目自信,导致多次战事失利。

许攸意识到,袁绍并非明主,虽眼下势力庞大,但最终一定会落败。

看清局势之后,许攸果断离开袁绍,连夜投奔曹操。

与袁绍的轻视不同,曹操对许攸的到来极为重视。两人深夜对谈,详细分析了袁绍的军情部署,许攸特别指出袁绍在乌巢(今河南省延津县境内)囤积了大量军粮。

这是至关重要的情报。

曹操果断采纳许攸之计,选精兵假扮袁军,拿着柴草向乌巢出发。袁军不疑有诈,将其放行。

到达乌巢后,曹军放火,致使袁军营中大乱,从而大破袁军,尽烧其粮草。

乌巢失守后,正在攻打曹军营寨的张郃、高览纷纷投降,袁军全盘崩溃。最终,袁绍仅带着八百骑兵逃回河北,曹操大获全胜。

可以说,许攸投奔曹操并提供关键情报的行为,对曹操扭转战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许攸也凭借此举,在曹操麾下得到重用。

许攸之举,再次告诉我们懂得识局的重要性。

技不如人并不丢人,发愤图强的同时,要学会“识局”。不适合自己的,你要果断离开,及时止损。你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但找准平台,认清局势,就能发挥出你最好的那一面,创造出属于你的成功。 1DPVKgaRCjaR/EwAZQWe8FzEz1py9peY2y+T+7wyhJk5Y2dvwTmRusxzFZoNAmF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