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用人
——取其长,舍其短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战国策·齐策三·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古今成大事者,都懂得用人的道理。人无完人,用人行事,不必要求人人完美,只需发挥他们的优势,找到每个人擅长的领域即可。

战国时的孟尝君,以“门客三千”而闻名。门客多了,自然良莠不齐。有一次,孟尝君觉得一个门客毫无才能,是来自己这里混饭吃的,准备赶他走。

这时,鲁仲连对他说:“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长处,而改用他的短处,那么即使是尧舜,也有做不到的事。”

孟尝君明白了鲁仲连的意思,没有赶这个门客走。每个人都有其擅长的领域,也有其不擅长的领域,用人做事,只需发现他们擅长的地方,合理利用即可。

尤其是当面对一个看似某方面很弱的人,不要一上来就否定他,可以试着发现他的优势,找准他的定位。这样,不但能给对方充分展示的机会,也能给自己找到得力的帮手。

刘邦,起家泗水亭长,出身低微,但是他有着顶级的用人智慧。凭借识人用人的眼光,他的手下涌现出一大批能臣,最终协助他打败项羽,赢得楚汉之争,建立了大汉天下。

郦食其,秦末楚汉时期的儒生,又被称作“郦生”。他少年家贫,爱好读书,后担任陈留门吏。虽是一名小吏,但他性格桀骜不驯,县中的贤士和豪强都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人都称他为“狂生”。

据说刘邦刚开始起兵反秦之时,手下仅有不到一万人。一次,他带兵经过陈留县时,郦食其到军门递上名帖,请求拜见。刘邦听说来的是一个儒生,便对使者说,自己正忙于天下大事,没时间见儒生。

郦食其听闻,瞪大眼睛,手持宝剑,呵斥使者说:“去!再去告诉武安侯,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

使者吓得不轻,转身跑了进去,再次通报刘邦。正在洗脚的刘邦一听,立刻擦干脚,请郦食其进来相见。

郦食其见到刘邦,没有倾身下拜,而是做了个长揖,然后义正词严地说:“我有心帮您筹划天下事,您却说‘没时间见儒生’,这样的话,我认为足下就失去了一个人才!”

刘邦意识到,眼前这个人虽然狂放不羁,不似其他人一样对他恭敬有加,但言谈举止颇有气势,应当是个了不起的人。

于是,刘邦赶忙向他道歉,并且诚恳地请教天下事。事实证明,刘邦果然有眼光。

很快,郦食其就用计谋帮刘邦攻下陈留,并协助刘邦招募士兵达几万人,迅速扩大了实力。

之后的战斗中,郦食其更是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朝的武关守将放弃抵抗,使刘邦率先进入关中,可谓一言胜过百万兵。

正是靠着郦食其,刘邦在诸侯中纵横捭阖、应对自如,不必再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地厮杀,轻松赢得了大小势力的支持。

除了郦食其,张良和韩信也是刘邦善于用人的证明。

张良出身韩国贵族,祖上数代为相,极为擅长谋略。一开始,为了谋划复国,张良始终追随韩王成,并没有加入刘邦的阵营。直到韩王成在彭城被项羽所杀,他才归于刘邦。

刘邦慧眼识珠,通过一番交谈,他发现张良是个不可多得的辅国之才。于是,他果断重用张良。张良也不负所望,在此后的时间里,成为刘邦手下最得力的谋士。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辅佐刘邦驾驭各方势力,为其所用。可以说,刘邦之所以能建立大汉王朝,张良功不可没,他也因此被称为“汉初三杰”。

韩信出身平民,早年家庭贫困,曾寄人篱下,受胯下之辱。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曾投靠项梁、项羽,均不被重用,后来转投至刘邦帐下。

当时刘邦手下不乏能人大将,如樊哙、曹参等。但刘邦眼光独到,认定韩信能堪大用,于是拜其为将军。

不得不说,刘邦太会用人了。樊哙可以冲锋陷阵,斩将夺旗;曹参可以率领一军,夺取一城;但若要率领百万之师,协调多方军队,出奇谋,破强敌,则非韩信不可。事实再次证明,他用对了人。

韩信被重用后,其军事才华得到充分施展,横扫魏、赵、代、燕、齐诸国,缔造了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留下了“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等千古佳话,终成一代名将。

正是凭借精准的用人策略,刘邦创造了从亭长到皇帝的逆袭奇迹,建立了大汉的天下。由此可见,个人能力固然重要,而懂得识人用人,相当于给自己加上了羽翼,才能一飞冲天。

宋代司马光说:“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优于德而强于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说的正是人各有所长。

识人用人,不要浅显地看他的表面,而要看他内在的长处,这样才能发现人才的真正价值。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将会如虎添翼,在成功之路上收获重要的助力。 DCNjDzaJTpUYRL7Gck6kHUBod5Uj+LzYJxJ4iIE51gKmrHEOT/Zni2zLkuHCrCe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