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善作未必善成,善始未必善终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战国策·燕策二·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做一件事情,有好的开头固然重要,但好的开头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很多时候,好的开头只能代表一时,过程中的变化反而会让结局变幻莫测。

燕国最辉煌的时期是燕昭王执政时。彼时,燕昭王重用乐毅为上将军,联合五国的军队攻破齐国,连续攻下七十多座城池,乐毅战功赫赫。

然而,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后,中了齐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派骑劫代替他。乐毅被迫逃到赵国,被赵王封为望诸君。

这时期,齐国大将田单大败燕军,收复七十多座城邑,恢复了齐国的领土。

燕惠王此时追悔莫及。他生怕乐毅对燕国不利,于是派人前去,一面向乐毅道歉,一面以先王对乐毅的信任和重用为由谴责乐毅知恩不报。

面对惠王的指责,乐毅以一封长信进行回复,解释了自己逃亡赵国的原因。他虽然一开始受到燕国的重用,建立了功勋,但经历诸多事情之后,他的结果不一定是好的。

乐毅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愿回到燕国。他的话也道破了一个生活的真相,那就是开头的发展情况并不直接对应着结局。

一件事能否干成,往往会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努力、外部环境变化、偶然事件等等。

不要因为事情开头很好就沾沾自喜,而是要始终保持警惕,持续努力,不断提高和改进。面对过程中的各种变数,我们也要及时调整策略和心态。唯有如此,才不会开头拿到一手好牌,最终却凄惨谢幕。

明朝开国大将蓝玉,一开始在常遇春帐下效力。他做事有胆有谋,勇猛无畏,凡征战必获胜。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他。

此后,蓝玉多次随军出征,屡立战功。洪武十二年(1379年),蓝玉被朱元璋封为永昌侯,俸禄两千五百石,并赐予世袭爵位的凭证。

明朝初期,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被推翻后,元朝皇室退居漠北,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

为了彻底清除北元对明朝的侵扰,洪武二十年至二十一年(1387—1388年),蓝玉率军远征漠北,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大破北元军队,俘虏北元皇子及部众数万,史称“捕鱼儿海之战”。

在这一战中,北元损失近十万人,元气大伤,此后再未对明朝构成倾覆性威胁。明朝北部疆域得到极大拓展,边防得以巩固。

蓝玉因此声名大噪,被朱元璋比作卫青、李靖,晋升为凉国公,达到其军事生涯的巅峰。

此后,蓝玉又相继讨伐了施南、忠建二宣抚司的反叛,平定都匀,追讨逃寇祁者孙,攻取西番罕东之地,征讨建昌指挥使月鲁帖木儿,等等。

接连不断的战功,让蓝玉一时风头无两,朱元璋也对其优礼有加。

然而,此时的蓝玉却日渐骄横、居功自傲。他不但蓄养了数千名庄奴、义子,还乘势横行霸道,胡作非为。

据说,蓝玉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时,勃然大怒,竟然将御史赶走。

一次,蓝玉北征南返时,夜里抵达喜峰关。守关的官吏没能及时开门迎接,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朱元璋听说了这件事,很不高兴。

而蓝玉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在侍奉皇上酒宴时,他竟然口出傲语,直言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皆操于他一人。这更令朱元璋不快。

西征返回后,蓝玉被封为太子太傅。他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可见他的骄横之态。

蓝玉这样飞扬跋扈的行为,终于引起了朱元璋的疑忌和不满。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遂以谋反罪将蓝玉逮捕,还由此牵连出大量的文武官员,形成历史上著名的“蓝玉案”。

此案株连甚广,众多功臣良将及其家族受到牵连,被诛杀者达一万五千余人。蓝玉本人更是遭受剥皮实草之酷刑,且被抄家、灭三族。

可叹,一代名将竟落了个凄惨的结局。

不得不说,有着卓越军事才能、勇猛善战的蓝玉,开头的运势极好,然而,在站上高位后,他不仅没有谨慎行事,还专横跋扈、恣意妄为,犯了朝堂大忌,酿造了最坏的苦果。

由此可见,无论你的起点有多高,开始时拿到多么好的牌,做事过程中若不谨慎应对,是否会获得好的结果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面对一时的成功,我们不要得意忘形;开始时一帆风顺,也不能沾沾自喜、掉以轻心。成功需要时时刻刻的专注、用心,一丝一毫的放松与大意,都可能招致失败。用心把握好每个环节,认真对待每个过程,遇到问题及时调整,才可能获得好的结果。 Hbg7w6pL8NFINcoCsYDuBqk0jSI10//h9I8emzVUsTaXne9p6KycxCApCymtj9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