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登黄山天下无山

黄叶村 晚年游三峡,山水画风格大变,自称“三峡归来有叶村”。汪友农评价:“黄叶村沿着三峡的暗礁急流前行,也仿佛是漂泊在人生的恶浪惊涛之中。在他的笔下,生命的跌宕、迷离、美好和悲哀,祖国山河的壮美、苍凉永远不可捉摸,这是自然与人相交的永恒主题。”黄山对汪友农也具有同样意义。黄山是一座大自然的博物馆,与黄山结缘,在此接受美的熏陶,是汪友农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正式走向绘画艺术的开端。他在《高处不胜寒》一文中说:“少年时代我在黄山学着涂鸦,受岭南画家黎雄才 先生影响最大。”

1954 年,汪友农的父亲汪寄清从无为县调黄山管理处任办公室秘书。黄山地处皖南,南跨歙县、黟县等徽州名县,北部则是原属宣州的太平县。黄山原名黟山,山、石、云、松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也是安徽的一张名片。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赞叹“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南陵与黄山邻近,1957年、1959年暑假,汪友农往黄山探望父亲并游览风景,写生创作。古人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黄山是鬼斧神工的造化杰作,是取之不尽、常观常新的自然艺术博物馆,汪友农的山水画创作由此起步,即已站上很高的起点。

黄山的旅游开发始于民国时期。1934年,国民党元老许世英在南京发起成立黄山建设委员会,设黄山办事处。皖籍同人张治中、徐静仁与安徽省政府主席刘镇华等积极参与。次年,黄山建设委员会主任许世英与张治中、刘镇华等,于太平、歙县两县组织实地勘察,划定“东至太平谭家桥,西至太平栗溪坦,南至歙县汤口镇,北至太平甘棠镇”为黄山风景区,后报经民国中央政府行政院内政部核准,正式明文划定黄山风景区范围,并颁布了辖区图。民国二十五年(1936)改黄山办事处为黄山管理局筹备处。三十二年(1943)正式成立黄山管理局,隶属安徽省政府,内设总务、工程、农林等科。

1949 年4月27日,当地新政权接管黄山,7月成立管理处,为科级建制。1952年1月,黄山管理处隶属于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内设秘书、园林、交际、基建等科和公安局。

1954 年汪寄清调黄山工作后,目睹了黄山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如有计划地整修登山步道,开通逍遥亭至温泉公路,先后兴建观瀑楼、黄山宾馆、温泉游泳池、海门精舍(今艺海楼)等,这些都是在1956年前完成的。然而,他认为当时黄山的知名度与其天生丽质并不相称。徐霞客所谓黄山“观止”之言,只有亲临登览的旅客才能信服,但由于交通条件和宣传力度不够,当时黄山的旅客甚少。

1957 年春天,汪寄清向领导反映:“解放已八年了,还没有一本介绍黄山风景的文字图册,能否先编一本黄山导游的书?”这个设想,很快得到当时省人委副秘书长潘效安的赞同。汪寄清接受任务后,积极搜集有关材料,走访黄山的导游、药农和众多村民,他常和管理处的同事何悟深一道,踏勘黄山景点,记录第一手资料。

汪寄清历时两个多月完成黄山导游初稿。管理处及有关部门决定采用上海常来黄山旅游的摄影爱好者王君华、卢施福和王健等提供的照片,书名请当时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题写。曾希圣原题“黄山公园”四字,后来将书稿呈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征求意见,江建议用“黄山”两字即可。

1957 年6月,由安徽省政府拨专款5000元,《黄山》导游图书在上海印刷出版,署名安徽省黄山管理处编,第一版印了5000册。这是第一本黄山导游图书,图文并茂,对宣传黄山、提高黄山知名度起了很大作用。

此书出版时,正值暑假,汪友农前往黄山探望父亲。他看到父亲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本书,写着寄赠者的名字,包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他还记得,父亲得到了100元稿费。1961年,《黄山》导游图书再版过一次,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照片。

汪寄清在黄山管理处工作,接待、交往过众多党政要员和文化名流,尤其是书画名家。1956年夏,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沈钧儒到黄山休养,陪同他的是其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沈叔羊。沈钧儒是当时来到黄山的最高级别领导人,已80岁高龄,黄山管理处特别重视。汪寄清特意去屯溪,花80元购买了两张近代山水画家黄宾虹的山水条屏,并派人去泾县采购特种净皮宣纸和笔墨,摆在黄山观瀑楼的贵宾馆会客厅,供来宾们绘画或留言。这样,观瀑楼会客厅实际成了书画室,成了书画家们切磋画技、泼墨挥毫的好地方。由于工作关系,汪寄清帮黄山管理处收藏了许多文化名人字画,汪友农从小就观赏这些大家作品,甚至有幸目睹大家风采。

1957 年夏天,中南美专(广州美院前身)教授黎雄才带着学生前往黄山写生。黎雄才一行由黄山管理处接待,汪友农经父亲汪寄清介绍,认识了这位大画家。

黎雄才在黄山写生一个多月,汪友农一直不离左右,获益良多。他在《高处不胜寒》一文中写道:“1957年8月黎先生来黄山写生一月余,我几乎每天都陪伴在他身旁,边看边听他讲,他写生与众不同,用毛笔蘸墨水直接在宣纸上对实景写生,一张画大概要两个小时完成。我一边看,一边自己写生,一个月下来集了不少画稿。”黎教授一一点评审改汪友农习作,在现场给中南美专学生讲评时,特地让学生们观摩。黎雄才离开黄山前,还将自己的画作赠送给汪友农做范本,并特地嘱咐汪寄清:“这个孩子很有绘画天赋,一定要好好培养。”

黎雄才的肯定和鼓励,使汪友农得到极大鼓舞,给了他继续攀登艺术高峰的勇气。

在汪友农遗物中,有一幅精美的尺幅国画,是著名画家孙鸿 的赠品。这幅小品落款:“一九五六年秋日写黄山五里桥,雪泥孙鸿。”并题诗:

山行叠磴步随高,

五里桥头息我劳。

愿把烟云收笔底,

缘溪游目踏松毛。

1957 年下半年,南陵县举办第一届美术展览,汪友农将在黄山创作的水彩画《小步桥》和中国画《人字瀑旁高干疗养院》送展,均获得一等奖,在小小的县城引起了轰动。其中国画是汪友农早期山水画的代表,又名《黄山人字瀑》。人字瀑为黄山实景,古名“飞雨来”,位于温泉旁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海拔660米,以一源二流、形似“人”字而得名;因背后就是天都峰,又称“天都瀑布”。

1958 年,“大跃进”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学校组织学生绘制巨幅宣传画。汪友农利用星期天外出写生,累积多幅作品,在学校举办了个人写生画展,这对一名初中生来说实属不易。

这一年,汪友农初中毕业。此前,学校曾将他的画作寄省教育厅,经审批后,同意他报考南京艺术学校。汪友农想读完高中再报考美术学院,但不承想,这一梦想终未实现。

1959 年,汪友农的作品再获南陵中学第一届美展一等奖,随后选送至芜湖地区参加美展并获奖。 OsBikd6XHipu9nMFQ0z3OqkjsMHei4+n22THw5g34Rx81TAA0zcUlkgVNOJAmWG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