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家在鱼米之乡

汪友农的家乡,在安徽省南陵县。他一生以此为荣。他晚年写作《一生痴迷诗与画》,第一句话即是:“在皖南,有一个人称鱼米之乡的地方叫南陵县。”

南陵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现为芜湖市辖县,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境内的青弋江、漳河,与皖南另一条河—水阳江并称“三江”,是长江南岸安徽境内三条最大支流。其地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始置春谷县,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始置南陵县,隋朝并入宣城郡,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再设南陵县并移入现治,县名自唐迄今再无变更。南陵县唐时属江南西道宣州,五代十国时属杨吴之宣州宁国军,北宋时属江南东路宣州,南宋时属江南东路宁国府,元时属江浙行省宁国路,明时属南直隶宁国府,清初属江南省宁国府。清康熙六年(1667)正式设立安徽省,南陵属安徽省徽宁道。

南陵县境内铜矿资源丰富,为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考古发掘资料显示,南陵铜矿开发历史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其采矿、选矿和冶炼技术达到很高水准,成为重要的铜产地。据史料记载,楚国灭越国后,旋即在皖南设置“陵阳郡”,所产铜材被誉为“陵阳之金”。南陵铜被大量运往中原地区铸造青铜礼器和兵器。南陵冶铜历史从西周到南宋,延续时间长达两千余年,对中国青铜时代的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起到重大作用。

1996 年11月,南陵大工山铜矿遗址和毗邻的铜陵凤凰山铜矿遗址一起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工山铜矿遗址位于南陵县工山镇,被保护范围包括塌里牧铜矿遗址、江木冲冶炼遗址、刘家井冶炼遗址、破头山采矿遗址等。

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周瑜曾任春谷长,治地即在今南陵、繁昌一带,他的妻子小乔因此与南陵有一段因缘,据传死后葬于南陵。小乔嫁周瑜,大乔嫁孙策,妻随夫贵,杜牧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即指此二人。后来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吟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更令小乔名传千古,家喻户晓。南陵县城西部中山公园旁,原有一座小乔墓,后临古城墙,旁依香油寺(一名香由寺),左有周瑜点将台与之遥遥相望。《南陵县志》对此有一段记载:“清乾隆己亥年,知县高怡梦小乔语其墓所在。翌日,遣典史沈江鲲,督修其墓于寺西苑,立碑曰:东吴都督周公瑾之夫人乔氏墓。”

此墓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知县高怡梦见小乔,诉说她的墓在香油寺侧,高怡遂令典史沈江鲲在香油寺西苑重建小乔墓。高怡曾为此墓亲撰一联:“柴桑月冷,痛佳婿早岁云亡,从此点将台高,相对青茔同不朽;铜雀春深,问阿姊而今安在?留得埋香孤冢,免教红粉任飘零。”

周瑜于建安二年(197)任春谷长,小乔死后葬于南陵也在情理之中,这可能就是高怡兴建小乔墓的依据。至于梦语云云,实难推求。南陵小乔墓前有一块巨碑,阳面刻有“东吴大都督周公德配乔夫人之墓”,碑两侧镌刻对联:“千年来本贵贱同归,玉容花貌,飘零几处?昭君冢、杨妃茔、真娘墓、苏小坟,更遗此江作名姝,并向天涯留胜迹;三国时何夫妻异葬,纸钱酒杯,浇典谁人?笋篁露、芭蕉雨、菡萏风、梧桐月,只借他寺前野景,常为地主作清供。”据传上下联分别为许文权、陶宝森撰写,均为近人。此碑已经破成几段,现存南陵县文化馆内。

汪友农父亲汪寄清曾在日记本中抄录《南陵县志》中数首关于小乔墓的诗。清宋九勋《甲子九月同友游春谷寻小乔墓偶憩第一山刹》(二首):

云连雉堞势岧峣,

春谷秋光点点摇。

烟火万家攒塔脚,

流溪三面绕城腰。

晴空看雁心同远,

古径寻花兴转饶。

倚剑台边回首望,

几多英气拂星轺。

东吴往迹久萧条,

犹向秋风吊小乔。

老树斜阳余影乱,

美人香草总魂销。

钟情过客争浇酒,

好事贤侯禁采樵。

林畔乍闻清磬响,

携尊一笑虎溪招。

另有清张鸿翥《小乔墓》:

第一山旁问墓台,

扫开蒿径拂尘灰。

古梅犹绘天香艳,

新月长留地主哀。

娇倚英雄横宝剑,

愁浇浊酒翦荒莱。

三生石畔传藏玉,

阿姊分明共去来。

南陵县城漳河南岸文星阁,是汪友农当年常去观赏的名胜。文星阁俗谓魁星阁,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八月。当时南陵县令周学元上任伊始,见文庙东河岸上朽桩百余株,询诸士绅,始知此乃烂尾工程,前任欲在此建文星阁,下桩后,有人议论该地不当,遂停工搁置。周学元召集士绅议定改建南岸,一切费用由各乡图董分募,同时议请董事刘啖、何揄扬等五人负责集材鸠工,于当年八月在市桥河南岸动工,与文庙为拱照之势。文星阁基深五尺,桩石巩固,高五丈五尺,顶高一丈,共三层,上下各六柱,每面阔二丈。阁顶插入云霄,有浮雕装饰的屋脊,日光映照,艳丽夺目;阁内雕刻各种花纹,绚丽多彩;上供文星神像以备祭祀;阁外绕以周垣,获以嘉树,文庙焕然一新。清咸丰十年(1860),文星阁毁于兵燹。光绪八年(1882),邑人徐文达曾捐银一千五百两重修文星阁,有人称其再毁于“文化大革命”,也有人称其于20世纪60年代初因城镇建设而拆除。

南陵历来被誉为“江南鱼米之乡”。清代诗人查慎行《南陵早发》诗中有云:

秧从布谷声中绿,

山向画眉啼处青。

独与野樵争路入,

偶逢钓叟觉鱼腥。

清光绪二年(1876),中英《烟台条约》将芜湖与湖北宜昌、浙江温州、广西北海等四个城市增辟为通商口岸。芜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南陵是皖南主要产粮区之一,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之美誉。

南陵还是诗歌之乡。南朝以降,历史上著名诗人如鲍照、谢朓、王维、孟浩然、李白、韦应物、顾况、张祜、杜牧、王昌龄、许浑、贾岛等人,都曾留下吟咏南陵的诗篇,其中以李白为最。李白曾三度携家寓居南陵,在此作诗约18首,包括著名的《南陵别儿童入京》。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时,曾作《南陵道中》(又名《寄远》)一诗:

南陵水面漫悠悠,

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

谁家红袖凭江楼?

南宋淳熙年间编修的《春谷志》,创南陵修志之始,其后明嘉靖、万历年间,清顺治、雍正、嘉庆年间分别有五部《南陵县志》问世。民国三年(1914),江南名士徐乃昌受聘任南陵县志纂修。徐乃昌(1869—1943),字积余,晚号随庵老人,南陵工山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曾总办江南高等学堂,督办三江师范学堂。民国《南陵县志》历时十年完稿付印,全书48卷,体例完备,内容充实,历述南陵历史沿革,也让我们见识了南陵的文化鼎盛。

2016 年秋,著名美术评论家郭因出席汪友农中国画艺术研讨会时,提到汪友农的家乡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在南陵文化名人中,他提到了两个人—梅光迪和陈友琴。

梅光迪(1890—1945),字迪生、觐庄,南陵弋江镇西梅村(原属宣城)人。1911年赴美留学,初入威斯康星大学,后考入美国西北大学,再后到哈佛大学专攻文学。回国后受聘于南开大学,一年后任教于东南大学,与吴宓、胡先骕等创办《学衡》杂志,提倡国学,此即历史上著名的“学衡派”。此后又曾任中央大学代理文学院长、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梅光迪于1945年病逝于贵阳。

陈友琴(1902—1996),南陵城关人。1923年肄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文学系,后历任上海建国中学教师、《中央日报》副刊编辑、之江大学国文讲师、《东南日报》副刊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该所曾隶属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友琴治学严谨,著述甚丰,著有《温故集》《长短集》《晚清轩文集》,编撰《清人绝句选》《白居易诗文述评汇编》等。

1983 年9月,南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版《南陵志稿》,其发刊词称,这张小报,“是为编纂《南陵县志》而印行的,它将分类登载有关《南陵县志》的资料,研讨编纂县志的一些问题,向广大群众普及地方志知识,推动编纂《南陵县志》的工作顺利、迅速地进行”。该报登载有关史志方面的资料,借以引起专业或业余史志爱好者的兴趣,辟有“人物志”“革命斗争史”“艺林风物”“流风集什”“胜迹访踪”等专栏。汪友农生前一直保存着这张四开《南陵志稿》小报。《南陵县志》于1994年由黄山书社出版,现已多次再版。 tleFJ4CWNpmsESdtr6MnntN/tnzUF2l6PsDrpVPqKaaz4O8uEJj2goK9F+Hp1cr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