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注食管癌的“三早”
——早发现、早检查、早诊断

早发现:别忽略食管癌的常见临床表现,尤其是早期症状

何裕民教授反复强调,早期食管癌症状常不典型易被忽略,对食管癌易患高危人群,发现早期症状一定要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症状

食管癌临床上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其最典型的症状。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最关键的措施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了早期发现,必须熟悉食管癌的早期症状。早期症状时轻时重,进展缓慢,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达1~2年,甚至更长。可有无症状的间歇期,甚至可无症状。

最具特征性的早期症状主要为吞咽时胸骨后不适、烧灼感、针刺样或牵拉样疼痛,以咽下粗硬、过热或有刺激性食物时为著。疼痛多可被解痉药缓解,间歇反复发作。有些患者可以精确地指出疼痛部位。此时如能及时就诊,常可早期诊断。当癌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与食管病变部位相一致。

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通过缓慢并滞留的感觉,或有胸骨后紧缩感或异物附在食管壁上的感觉,常通过吞咽水后缓解消失或食毕消失。症状发生的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轻度咽下哽噎感,时轻时重,可自行消失或复发,不影响进食,可在情绪波动时发生或加重,时轻时重,直至演变为持续性。咽部有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时尤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患者的情绪波动有关。下段癌还可引起剑突下或上腹部不适、呃逆、嗳气。少数患者可有胸骨后闷胀不适、疼痛、背痛等症状。

中晚期症状

食管癌临床中晚期,可出现吞咽困难、胸背疼痛、食物反流、吐黏液、声音嘶哑、呛咳干咳等症状。

进行性吞咽困难是中晚期食管癌最典型的症状,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但却是本病的较晚期表现。开始为固体食物不能顺利咽下,或用汤水冲后咽下,继之半流质饮食也同样受阻,最后进流质也有困难。吞咽不利程度与病理类型有关,缩窄型和髓质型癌较为严重。

胸痛或背痛也是中晚期食管癌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为钝痛、隐痛或烧灼痛、刺痛,可伴沉重感,胸背痛往往是癌瘤外侵引起食管周围炎、纵隔炎,甚至累及邻近器官、神经及椎旁组织所致。溃疡型及髓质型伴溃疡者疼痛则更为常见。

因食管梗阻的近段有扩张与潴留,可发生食物反流,反流物含黏液,混杂宿食,可呈血性或可见坏死脱落组织块。食管病变引起的食管不全或完全梗阻,使分泌物引流不畅,积于食管狭窄上部,刺激食管逆蠕动后吐出黏液。

当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灶压迫喉返神经时可出现声带麻痹,导致声音嘶哑,一部分患者可因治疗有效而声嘶好转。当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致气急或干咳;当肿瘤侵及气管、支气管形成食管气管或食管支气管瘘,或肿瘤位于食管上段时,吞咽食物时常可产生呼吸困难或呛咳,并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癌组织坏死、溃破或侵及大血管时可引起呕血或黑便,肿瘤侵及主动脉时可引起大出血死亡。晚期因进食困难、全身消耗可致消瘦和恶病质。晚期可出现转移灶症状,如颈部、锁骨上肿块,肿块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质硬,多为左侧,也可是双侧;肿瘤侵犯膈神经可致呃逆;肝转移引起黄疸;骨转移引起疼痛等。

食管癌体征

食管癌早期体征可缺如,晚期则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失水或恶病质等体征。当癌肿转移时,可触及肿大而坚硬的浅表淋巴结,或肿大而有结节的肝脏。还可出现黄疸、胸腔积液、腹水等。

食管癌易患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有哪些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对于高危人群进行积极防控、早期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0年)的Ⅰ级推荐高危人群为:年龄≥40岁且来自食管肿瘤高发地区,或有食管肿瘤家族史,或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高温食物、腌制食物、口腔卫生不良等)为高危人群;具有巴雷特食管(BE)高危危险因素患者或内镜下新发现为BE患者。

食管癌的发病年龄以高年龄组为主,我国的食管癌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后起病,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岁以上发病者可占患者总数的81.05%,其中以60~64岁组的发病率最高(17.95%)。我国食管癌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比例为(1.3~3):1]。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有其独特的地理分布特点,以太行山南段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发病率最高,此外,山东、江苏、福建、安徽、湖北、陕西、新疆等地尚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而且食管癌高发区存在着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即食管癌患者中有家族史的比例明显增加,其血缘关系越近,患食管癌的相对风险越高。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呈现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提示高发区可能存在某种很强的致癌物。已知我国食管癌的主要致癌因素是致癌性亚硝胺和真菌毒素。长期居住在高发区,暴露于致癌物的人群,以及非高发区长期接触致癌物的人群,具有较高的患癌风险性,属于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食管上皮细胞增生是食管癌癌前病变,其中,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的癌变率比食管上皮正常者高100多倍,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还有一些食管的良性慢性疾患,经久不愈也可发生癌变,如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食管化学烧伤等。巴雷特食管、食管白斑等也是高危因素。

长期存在消化系统不良症状、原因不明的隐血试验阳性的人群更容易患食管癌。这是因为不良症状长期刺激食管可引起食管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受到致癌物质的影响而发生癌变。

食管癌常多点发生,其癌灶周围有广泛的上皮细胞增生改变,即癌前期病变。在手术切除的癌旁细胞中常可见到不同程度的上皮细胞增生病变。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往往不是癌灶残留的复发,而是原癌旁上皮细胞增生病灶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所以,食管癌手术后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

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也属于高危人群。如长期饮酒和吸烟的人群,烟中含有尼古丁致癌物质,长期饮酒对食管黏膜产生慢性理化刺激。经常食用腌制、霉变食品(含有亚硝胺、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质)的人群,喜食粗糙、过硬、油炸、过烫、烧烤、熏制、辛辣刺激食品及吃饭特别快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长期刺激,容易致癌。

高体重指数(BMI)的肥胖患者会引起腹内压力增高、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病等,这些因素反复刺激可引起癌前病变,并进一步导致食管癌的发生。很少吃新鲜蔬菜水果的人,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 2 、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锌、硒、钼等缺乏,也是导致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还有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如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黄曲霉感染、假单胞菌感染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也会引起食管癌的发生。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肾移植或者长期服用免疫排异药物的患者,食管癌的发生率会增高。

另外,不良的精神因素,如长期精神高度紧张、精神压抑,会引起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也可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风险。

食管癌高危人群应早筛查、早检查、早诊断

对食管癌易患高危人群,发现早期症状应早检查、早诊断。食管癌早期症状确实不明显,但不是没有症状,如食管内异物感,烧灼感,进食时有滞留感或胸骨后刺痛感等,这些症状大多被患者忽略,认为是吃饭不注意引起的,或被认为是咽炎所致。随着病情的逐步加重,患者可出现进食哽噎感,进食进水困难等,此时就诊多属食管癌晚期。

所以,有早期症状时应进行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凡年龄在50岁以上(高发区在40岁以上),出现进食后胸骨后停滞感或咽下困难者,应及时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食管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5%,但一般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30%。

食管黏膜脱落细胞检查主要用于食管癌高发区现场普查。受检人员吞入双腔塑料管线套网气囊细胞采集器,充气后缓缓拉出气囊。取套网擦取物涂片做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可达90%以上,常能发现一些早期病例。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小,准确率高,是门诊检查和大规模普查的重要检查方法。

内镜检查与活组织检查是发现与诊断食管癌最直接的方法,也是首选方法。通过内镜与活组织检查可直接观察病灶的形态,并可在直视下做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诊断。内镜下食管黏膜染色法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用甲苯胺蓝染色,食管黏膜不着色,但癌组织可染成蓝色;用鲁氏碘液染色,正常鳞状细胞因含糖原而着棕褐色,病变黏膜则不着色。

对可疑病例应行食管气钡双重造影。早期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的征象有:黏膜皱襞增粗,迂曲及中断;食管边缘毛刺状;小充盈缺损与小龛影;局限性管壁僵硬或有钡剂滞留。中晚期病例可见病变处管腔不规则狭窄、充盈缺损、管壁蠕动消失、黏膜紊乱、软组织影以及腔内型的巨大充盈缺损。

食管CT扫描检查可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如食管壁厚度>5毫米,与周围器官分界模糊,表示有食管病变存在。CT有助于制订外科手术方式,放疗的靶区及放疗计划。但CT扫描难以发现早期食管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开始应用于食管癌的鉴别诊断和术前分期,它对良、恶性食管损害的鉴别、有无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判断有明显优势。

超声内镜(EUS)检查能准确判断食管癌的壁内浸润深度、异常肿大的淋巴结以及明确肿瘤对周围器官的浸润情况。对肿瘤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康复过程中,未发现特异或敏感的肿瘤标志物提示病情状况。临床上食管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有CEA、P53、CerB-2、SCG,但均无特异性。 3o1+FQR1QkmJ+j7SN28NG0mu9uo7wOmECJlD7QANiXlmbviTLm/R9n0TcdOaIl6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