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红与李冬华两位博士/教授主编的《生了子宫癌,怎么吃》问世了,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一大空白,很是欣慰,给需要者带来福音,遂以序祝贺。
该书主编之一的孙丽红教授,是笔者世纪之交前后指导的在职博士。她原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已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与饮食健康相关的教学工作,醉心于癌症与饮食关系的深入研究,所做的博士课题是常见癌瘤与饮食及吃的关系。当时,此类话题尚未引起人们关注,属冷门领域。博士课题中她开创性地进行了实证性的调查,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可指导芸芸众生从治疗走向康复。孙博士毕业后继续从事营养学教研工作,同时在全国各地奔走,研究、讲学及科普饮食抗癌知识,希望通过饮食调控来帮助百姓防范肿瘤,远离癌症,更好地康复。她的实证性研究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故多年来一直是该领域的引领者及影响广泛的新生活方式倡导者,特别是她还致力于利用现代媒体(包括各地电视台等)进行科普宣传,这让普罗大众知晓相关知识的同时,也使她成了该领域的“网红”。
李冬华博士是我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她认真细致且好钻研,特别执着于临床妇科疾病的诊疗,尤其是子宫疾病。毕业后先后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中医系从事教学和临床诊疗工作,不仅教学经验丰富,早已晋升为教授,且是双肩挑(指兼任行政领导)学科之栋梁;临诊行医二十余年,阅诊患者无数,在患者中的口碑甚佳,求诊者日多,尤其是妇科疾病及妇科肿瘤,常门诊一号难求。她与师妹孙丽红合作,共同主编了《生了子宫癌,怎么吃》,可以说是营养学与临床医疗双界专家的珠联璧合,且南北呼应,确实可为诸多子宫肿瘤患者提供明确的饮食及康复指导。
子宫癌是临床并不少见的癌症。它主要包括了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阴道癌等妇女下半身与生殖器相关的癌症。其中还可以包括卵巢癌等,因后者较为常见,且我们已经另列,故这里仅涉及前三类,它们是妇女的重要死因之一。图1是2020年全球及中国五种常见妇科肿瘤的发病概况,包含这三种癌症。
可见,除去乳腺癌、卵巢癌等外,妇女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与生殖器相关的癌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低。如2020年,它们分别占当年中国女性癌症新发病例数的前6位(宫颈癌11万例)和前9位(子宫内膜癌8万例),不可小觑。
在主审何裕民教授所在的上海民生中医门诊部,有大量的肿瘤患者,前后5万余例。从2013年至2021年,该门诊部数据库记录癌症患者总共40477例,其中男性20851例,女性19626例;而其中乳腺癌4812例,占总人数的11.89%;宫颈癌486例,占1.2%;子宫内膜癌794例,占1.96%;卵巢癌1650例,占4.08%。阴道癌由于相对例数比较少,没有专门统计,故无法提供确切的入库例数(图2)。
图1 2020年全球vs中国五种妇科肿瘤发病率
因此,这类肿瘤值得人们高度关注并积极加以防范。而且,在这方面我们团队具有相当多的临床经验及充足的第一手资料。
其实,历史上回溯性研究提示,妇科(包括子宫)肿瘤原本就不少见。有资料表明:虽然现代男性肿瘤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大约3∶2),但历史上曾是女性多于男性(约3∶1),其中,子宫肿瘤占据将近一半比例。如意大利人R.斯顿(R.Stern)(1760—1839),曾对意大利维罗纳地区做过相关的死亡分析,以150673例尸体为基础,调查了某段时间内该地区男女死亡概况,发现死于癌症的男女总数为1136例,癌症死亡人数只占总死亡人数的0.75%;令人惊讶的是,男性仅142例,女性达994例,男女比例为12.5∶87.5。可以说,死于癌症的女性居然是男性的7倍之多!而死于癌症的女性中,超过1/3是乳腺癌,约1/3是宫颈癌。当然,该死因归类有缺陷,因为当时没可能做详细的尸体解剖,会漏掉一批死于其他癌症的人数,但这对男女来说应该是等同的。因此,至少表明在当时,女性的癌症死亡率大大高于男性。而且,英国著名现代肿瘤专家梅尔·格里夫斯(MelGreaves)在《癌症:进化的遗产》一书中提及佐证资料——据19世纪初,英格兰、威尔士、巴黎和日内瓦死亡人数的统计分析,女性癌症患者人数及死亡人数均大大超过男性,比例约为3∶1!何以如此?第一大原因可能与当时的卫生条件较差有关。追溯原因发现,这些癌症之发作,不良卫生习惯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卫生条件改善,原本发病率很高的宫颈癌、阴道癌等开始明显减少,带动了整个女性癌症罹患率的下降。而香烟等的流行,却迅速拉高了男性肺癌等的发病率。第二,与女性寿命相对较长,刺激因素多,自然癌症罹患率可能高一些相关。第三,可能与女性的情欲因素较为显著也有关。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处在社会底层,但嗜欲及情绪波动等,一点都不亚于男性。诚如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妇人论证》指出:“妇人嗜欲多于丈夫,生病倍于男子。及其病也,比之男子十倍难疗,尤不可不考。”“又况慈恋、爱憎、嫉妒、忧愧、抑郁,不能自释者,为病深固者,所以治疗十倍难于男子也。”这些,在诊疗这类癌症过程中,都应有所兼顾。因此,这也突显了本书的实用价值。
图2 民生门诊数据库五大妇科常见肿瘤分布情况
笔者临床上很早就注意到饮食因素与子宫癌症之间的某种关联性。
本书举了我几年前的一个案例,南京有个患者,皮肤看起来特别光嫩细滑,面容姣好,才29岁,还没结婚,却生了宫颈癌,属腺癌类型。求诊时其亲姐姐陪同,亲姐姐将我拉出诊室,悄悄地说对我说:我妹妹生活特别规矩,既没有结婚,也没有性伙伴,甚至还没有性生活(因为她们肯定获悉此病多与性伙伴有关),规规矩矩做人,怎么会生此病的?她们百思不得其解?我一边安慰她们姐妹俩,一边细细询问,得知姐妹都是做服装生意的,生意不错,颇有点儿钱,妹妹听说常吃雪蛤可以美容养颜,保持年轻态。故每年进补250克雪蛤,都进补10年了。结果,的确皮肤十分娇嫩,脸色红光满面,水灵灵的,女人味十足,显然体内雌激素水平很高,故有此面容。然而,与此同时,长期高雌激素水平也导致了宫颈不断受刺激,结果可能诱发癌变!其实,雪蛤主要富含雌激素,雌激素能促使女性的皮肤变得娇嫩,但也刺激乳腺、卵巢、子宫颈等妇科器官的细胞,促使它们极度增生,甚至异常蜕变。因此,雌激素绝对是一把双刃剑。此番话,既解答了姐妹的疑惑,却也让姐姐惊出一身冷汗;因为她也是常年的养颜美容补品(包括雪蛤等)食用者,只不过她已怀了两胎,有过生育史,生育有助于释放,故暂时无碍。听毕解释,姐姐连连说道:“再也不敢吃了,再也不敢吃了……”后来,妹妹康复得不错。其实,在人们常见推荐的补品中,类似的含有雌激素成分的补品还真的不少,临床类似的案例(指吃补品导致这类情况的)比比皆是。因此,诚如本书中所云,虽然雌激素类成分运用广泛,有一定疗效,深受女性朋友喜爱,但需要谨慎食用。尤其是有子宫类病变及肿瘤类病史的患者,更需慎之又慎,极其小心,别图一时之快,留下长久伤害。这是由于多种子宫癌症都是激素依赖性肿瘤。也就是说,它们的发生发展与其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其实,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除宫颈癌外,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均有不少属于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患病期间接触雌激素或者其类似物(特别是补品中)会导致肿瘤的增生或者恶化等。需切记,切忌!饮食因素也同样。这也从另一侧面凸显出注重饮食因素与子宫癌症康复关系的重要性,而本书则可以提供这方面的确切指导,甚至发挥了指南性意义。
笔者临床治疗过不少这类患者,长期观察表明:大多数子宫肿瘤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预后并不差。换句话说,本类病症通常恶性程度不是很高。因此,对老年患者,有时候用温和一点的治疗方法(比如保守治疗等),也许,可以活得更好。
早年,笔者诊疗过一位患者,是虹口区中学退休老师,来找我看病时七十五六岁。她因严重失眠、下身出血,被诊断为子宫颈癌,发现有鳞癌样细胞。当时她伴有轻度老年痴呆,严重失眠,没法自我照料。一段时间后,家人因为照顾不了她,就把她送进了养老院,也不再管她的子宫癌变了。然后,定期吃中药,她自己并不知道生了癌。结果,初期时还经常下身出血,综合调理后,症状逐步消失。因她认知逐步退化了,且越来越严重,结果阴差阳错,她倒稀里糊涂,优哉游哉,无癌症意识状态下活了10余年,90岁前后,与其家属失联了,因为联系人早于她过世了。另一位系笔者亲戚,因阴道出血求医,被医生要求做系统检查,当时已84岁了,本人拒绝;咨询笔者,笔者也不太主张手术,就行综合调理,结果活到了96岁,最后不是死于此病,而是死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因此,对老年患者来说,子宫肿瘤是否要大动干戈,是值得商讨的。但从饮食等多方面综合纠治调整,则是必须的。对此,本书可以提供系统的参考。
笔者治疗过一个子宫内膜癌患者,50岁出头,肥胖,正处于更年期,潮热,平素脾气暴躁,性急,且家庭关系不和睦,夫妻间时不时争吵,与婆婆关系也很紧张。舌尖很红,舌苔很腻厚,已复发3次了,化疗3个整周期,十多次了,这次化疗虽已经5次了,其指标一直下不来,CA19-9、CA-125都很高。因为血常规不支持,白细胞、红细胞都低,化疗没法再做下去,无奈中找到我,希望帮助解决问题。好在她临床腹部症状不严重,我建议她暂缓化疗,就以中医药综合调整为主,但必须控制饮食,改善湿热状态。首先从她的生活方式调整做起,注意清淡饮食,可以考虑“轻断食”,并要求她改变脾气,注意温和点、从容点;一时做不到,不妨离家一段时间……3个月后检查,她的更年期症状明显减轻;半年后复查,指标变化不大,体重下来了……现在七年多过去了,她自我感觉比较好,检查也没发现太大的新问题,原来80千克的体重,现降到了65千克,换了个人似的。因此,饮食及生活方式综合调整,对子宫肿瘤患者是大有帮助的。当然,综合调整涉及多个方面,饮食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本类癌症饮食调整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点,就是热性的、有助湿热的药食,最好别吃。中医学有个说法,叫“湿热下注”。像辣椒、花椒、胡椒之类辛辣热性之物,吃了后常常会加重阴道出血及小便灼热等症状,包括引起大便干结加剧等,其机制究竟何在?有待解读!(中医学认为是湿热引起的热毒下行)但是引发的湿热加重的症状,却是常见的。故对这类患者要引起重视。笔者临床上常常会特别关注这类患者,加以提醒,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则。
此外,本病虽多数情况下恶性程度并不高,但有个特点:子宫或阴道做过手术,或做过放疗的,常会引起一些后遗症,包括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阴道炎等。有时还会出现大小便出血等情况。出现这类情况,患者无须过度紧张,告知医生,适当调整药物即可消解。
特别是本类病症手术后,常常会引起某侧下肢淋巴液回流受阻,尤其是手术创伤比较大的。对此,防范进一步的后遗症(如下肢淋巴回流受阻后的肿胀,甚至进一步发展成“象皮腿”)有一大要点:必须活动双下肢,但幅度不可太大,也不可以剧烈活动,以免加剧淋巴液回流受阻,诱发或加重下肢水肿。要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只能平时适度活动,通过康复训练,局部梳理等,促进淋巴液回流,加以防范及改善。
总之,子宫癌是一大对女性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疾病,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疾病,本书两位教授从临床和研究角度切入,提出了具体可行的防治手段及促进康复的一系列方法措施,且主要从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做起,意义昭著。故相信这本书对类似疾病患者,特别是女性及中老年妇女们,是开卷有益的。
有鉴于此,欣然作序,以为推荐!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前任会长 何裕民
中国健诺思医学研究院创始人
2023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