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杰兄嘱我为他的文字作品合集作序,在我看来,很难。我认为让我评价朋友的作品,我没有资格,我自己没啥拿得出手的“作品”,无从对朋友品头论足。但刘杰兄仍然坚持己见,让我无论如何写上几句。作为这部书校阅的人员,作为刘杰兄的朋友,也缘于我与刘杰兄有相似的人生经历,我就斗胆试着评价一下。

与刘杰兄一样,当年我也在企业工作过10余年,然后通过自身努力考进政府机关,长期在基层工作,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在火热的底层摸爬滚打;同样也热爱新闻写作,利用新闻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用手中的笔为老百姓发声,充分借助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督促基层部门、单位转作风、干实事、提效率。

本书的内容大致分两方面,一是新闻作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社会新闻、评论、追踪报道等等;二是涉及个人的家事、游记、杂谈、感悟等,这些在各个时期社会大背景下的家庭、个人变化,展现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变迁,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国事里的家事”。这两类作品,是当时贵阳市(主要是南明区)经济、政治、文化、体育、民生及作者个人生活和工作的一朵朵浪花,读后让人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在人们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本书的内容以新闻作品为主,以新闻的形式记载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已成为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00年代到20年代,共30多年的南明区历史的一个个“碎片”。通过这些文字,我仿佛听见了鸟儿在树上啁啾歌唱,听见孩子们在课堂里读写吟诵,听见车辆在城市的道路上奔跑,听见超市里的商品在上架,听见工地上机器轰鸣,听见炊烟送出红烧肉的香味儿,听见成千上万个二维码在快乐地蹦跶,听见动物园里的动物在闪展腾挪——听见了劳动者们在为开创美好未来而忙碌。

今天,阅读这些新闻稿件,会勾起关于那一段过往的记忆,我们在读过去;透过这些文字,我们“读”到了作者的思想,“读”到了作者的情怀,还“读”到了作者的韧劲。

“读”到了作者的思想 。书中的一篇篇文章,字里行间都认真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发展、关心民生。比如《方便外地选民 飞机送去选票》《南明区五种模式助失地农民发展生产》《缘何从“烂尾路”变成了“民心路”》等等文章,均能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在客观讲述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延伸分析了事件的意义,对群众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倡导了正确的价值观,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读”到了作者的情怀 。阅读本书,作者浓浓的民生情怀扑面而来。在这部30多万字的合集里,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民生类新闻。特别是“通讯及社会新闻”“新闻专题与追踪报道”这两类文章,集中描写了基层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比如“李家珍的公爹情”“善良女工陆锦芳”这两组报道,以传神的细节、直达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生动地弘扬了中国女性吃苦耐劳、尊老爱老护老的传统美德,深深地打动了人心,引人向善。另外,作者撰写的一系列“读者来信”,围绕当时社会民生的痛点、难点、热点不断地呼吁,终于促成有关部门回应并出台措施加以解决,比如系列报道“车祸——笼罩着甘荫塘人民”促成了有关部门在甘荫塘几公里路段安装了130余根电线杆,配上路灯,甘荫塘从此告别了无路灯的历史。

“读”到作者的韧劲 。作者从1989年发表“处女作”直至2024年,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笔耕不辍,先后在各类媒体刊发了各种消息、通讯、杂谈、评论、图片报道等数千篇,累计文字百万字。在这35年里,撰写新闻稿件仅仅是他的业余爱好,每天更多的时间里,他都要工作和照顾家庭,或完成生产任务、或处理公务;或照顾父母、或照顾妻儿……作为政府机关基层通讯员,能够做到35年如一日埋头耕耘,实在罕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凭着永不言退的韧劲,积跬步以至千里,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沉淀,汇集成了这一部《佳作》,真心钦佩刘杰兄这一份热爱、这一份韧劲。

回望35年的新闻之路,我相信刘杰兄已是收获满满,他以文字、用图片,还有心血、汗水与智慧,为我们诠释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的人生真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感谢那一种叫做理想的东西在策动!感谢那一种叫做信念的东西在支撑!我相信,刘杰兄出这么一部书,不是单纯地总结自己的过去,也不是单纯地展示个人的成绩,重要的是这部书里潜藏的一种对生活的激情、融注的一种对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延续和传承下去!

愿手捧此书的您,能有所获!

是为序。

罗正阳
南明区融媒体中心负责人 NMnjaDAfgVdxUk9iUNGuoaPmWEtOWCpaYWHzaVpbD/qqFgPRZaWj2BRmO8p6pq2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