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诞生了,父亲索夫罗尼斯库是石匠,母亲是助产妇斐那瑞特。苏格拉底经常说,他的工作与他父母的工作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把内在的东西引导出来”。父亲是将石料变成作品,母亲帮助孕妇生孩子,而他则帮助人们想出好的观点。

公元前461年,苏格拉底8岁时,雅典最伟大的统治者伯里克利 上台。从此,雅典进入了长达40年的发展、繁荣与成功时期。这也是希腊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公元前457年,苏格拉底12岁的时候,雅典与敌对城邦斯巴达签署和约,从而确保了多年的和平与繁荣。公元前457年—公元前450年,是雅典历史上最为繁荣和最有创造力的几年,苏格拉底12~19岁,他在这座城市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一度给自己的父亲做学徒,但他很快发现石匠这一职业并不适合自己。不久之后苏格拉底发现,自己应该雕琢的对象不是石头,而是内在的人格。

自伯里克利执政以来,雅典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和各国景仰的模范。古代希腊雅典取得的被世界瞩目的文明成就,是与伯里克利的政治功绩分不开的。苏格拉底虽然不热心政治活动,但他的确曾经是伯里克利圈子里的人物之一,而且与伯里克利的私人关系不错。苏格拉底曾支持伯里克利的儿子学习军事技术,鼓励他将来当将军。伯里克利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周围聚集了一批有学问的人,早期有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 ,后期有雕塑家菲狄亚斯 ,智者学派创始人之一普罗泰戈拉 在雅典时也是伯里克利的座上客。伯里克利的情妇阿斯帕西娅 在知识圈子里享有盛名,她家里经常聚集一些文化人,讨论各种学术文化问题,苏格拉底就是其中一员。苏格拉底与阿斯帕西娅的关系非同一般,只是当时他才20多岁,并不引人重视。

公元前448年,21岁的苏格拉底向当时第一流的自然哲学家和宇宙学家阿那克萨戈拉和阿凯劳斯 学习,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通过关注伦理问题而非科学问题来把哲学“带回现实”。所以,他既师从名家,也关注现实,向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公元前447年,苏格拉底22岁。这一年雅典人开始在雅典卫城修建马台农神庙这座古希腊伟大的建筑。这座城市已经成为地中海的中心,吸引着各个领域里最优秀和最杰出的人。苏格拉底就是在大广场——公元前5世纪雅典最为热闹和拥挤的地方——度过了他的一生。他喜欢在陶器店、小酒肆和鞋匠西蒙的作坊里打发时光。他渴望从各行各业中接收到最优秀的东西,以便成为明智的生活和有成效的行为的表率。苏格拉底的言谈中充满了从陶匠、马夫、政客和妓女那里学到的知识。大多数哲学家只谈论观念,但是苏格拉底愿意向任何人学习任何东西,并且利用这些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公元前443年,26岁的苏格拉底观赏了索福克勒斯 的《安提戈涅》,该剧表现了一位坚决反对僭主的正直妇女的形象。在古希腊,女性是没有参加政治选举和文化生活资格的,苏格拉底一直很尊重妇女,并且承认他从许多能干的妇女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他认为按照性别判断人的能力,就好比按照头发的多少判断人的智慧一样。苏格拉底27岁的时候,遍观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杰出戏剧。

公元前442年,德尔菲的神谕 宣布了“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27岁的苏格拉底则走遍全城寻找比自己更聪明的人,并终于发现他的聪明在于知道自己的无知,于是他决定以毕生的精力去寻找真正的知识与深刻的见解。可见,苏格拉底求知,往往是出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是追求求知过程中的乐趣。学习和求知,与生存无关,与仕途和升迁更没有联系了。

公元前441年,苏格拉底28岁,第一次服兵役。他和战友们一起驻守在萨摩斯 ,其中还包括他的老师阿凯劳斯和剧作家索福克勒斯。

公元前435年,34岁的苏格拉底在一次公开的辩论中驳倒了最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从此声名鹊起。普罗泰戈拉彬彬有礼地对苏格拉底说:“在我所认识的人中,你是最值得尊敬的。”

公元前434年,35岁的苏格拉底观看了阿里斯托芬 的喜剧《云》。阿里斯托芬把苏格拉底描绘成了一个自诩为有思想的“吹牛大王”。在他的笔下,这位把“脑袋插在云里面的”不切实际的哲学家,整天坐在一个悬挂着的篮子里,并且不断地向那些疯狂的追随者发表毫无意义的讲话。苏格拉底并没有因此发怒,他喜欢这出讽刺剧。

公元前432年,雅典与科林斯之间爆发了波提狄亚 争端。雅典下令波提狄亚拆除城墙,驱逐科林斯官员,科林斯不服,雅典遂派兵包围波提狄亚与科林斯发生冲突。37岁的苏格拉底参与了波提狄亚战役,表现得很英勇。当时的战斗十分惨烈,雅典士兵死伤很重,苏格拉底为了保护受伤的战友阿尔基比亚德,坚持抵挡敌人,直到援兵到来。

公元前431年,苏格拉底38岁。这一年斯巴达人撕毁和约入侵阿提卡 ,并占领了离雅典城只有6英里 远的一个地区,一场长达几十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就此拉开帷幕。战斗的第一年冬天,雅典人为阵亡的将士举行了庄严的公葬。伯里克利在葬礼上发表了他著名的雅典民主“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的演说。苏格拉底当时也在场,聆听了伯里克利的不朽演说。

战争的第二年,斯巴达人对阿提卡进行无情的破坏。雅典农民的屋舍和田园惨遭蹂躏。哀鸿遍野,难民聚集的雅典,突然暴发传染性极强的瘟疫,医生束手无措,病人们只好听天由命。苏格拉底幸好逃过了这场灾难。

公元前429年,40岁的苏格拉底迎娶了克珊西普 。后来,他们一共生育了3个儿子。他的妻子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劳动抚养他们的儿子,因为苏格拉底不会赚钱,只知道成天与别人交谈。她经常抱怨丈夫不和自己交谈。据说克珊西普是个泼妇,在雅典的街谈巷议中有不少关于她的传闻。比如,有一天她跟踪苏格拉底到了大广场,并在那里声嘶力竭地斥责他,还把一个尿盆扣在了他的头上。朋友们期待地看着这位哲学家如何反应,只听苏格拉底淡淡地说:“就连小孩子都知道,雷霆之后必有暴雨。”虽然苏格拉底有妻子,但是依然有证据暗示,苏格拉底和比他小19岁的青年阿尔西比亚德斯 关系暧昧。古代希腊社会的同性恋关系是比较普遍的,而且苏格拉底在讨论爱情的时候,说的不是异性之爱,而是同性之爱。不过,这种关系一般不在同龄人之间发生,而是发生于一老一少之间。苏格拉底和阿尔西比亚德斯的情况,正是如此。

公元前424年,苏格拉底45岁。雅典将士在德立安战役中遭到大屠杀,苏格拉底再次幸免于难。在为雅典服兵役的过程中,苏格拉底始终表现优异,他的勇敢是有口皆碑的。

公元前421年,苏格拉底48岁。他同尼西亚斯 和拉凯斯两位将军 讨论什么是勇敢 [1]

公元前416年,53岁的苏格拉底出席了在阿伽松 家里举办的宴会,席间他谈到了爱,并且声称这是一个需要进行各种专门研究的问题

公元前415年,54岁的苏格拉底观赏了欧里庇得斯 的反战剧《特洛伊妇女》的首场演出。该剧抨击了雅典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表现出的不人道行为,并敦促雅典人接受前人的教训。

公元前415年—公元前410年,苏格拉底54~59岁,继续履行他诘难雅典人的使命,但是他开始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因为战争正在动摇他的信念。

公元前405年,雅典海军在战胜斯巴达人以后,海军将领决定以主力舰艇迫击敌人,另留一部分官员及士兵负责救护受伤舰艇上的海员并掩埋阵亡将士的尸体,但因当时海上起了大风暴,在雅典人看来非常神圣的救护伤残和安慰英灵的工作未能完成。事后雅典人民对负责将领以失职罪起诉,当时所有其他议员都一致表决将10个将领处以死刑。年已64岁的苏格拉底当时正是人民大会的轮值主席,虽然只有他一个人认为这种起诉不合法而提出抗议,面对群众向他发怒和许多有权势的人的恫吓,他依然坚决地投了反对票。

公元前404年,苏格拉底65岁,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斯巴达在战争中获胜,沦陷的雅典城邦开始了“三十僭主”的恐怖统治时期。第二年,苏格拉底拒绝按照僭主的命令去非法逮捕一个雅典公民。第三年,苏格拉底67岁时,“三十僭主”垮台,一个更加民主的政府上台执政。战争的结局与政治局势的变化,使苏格拉底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公元前399年,70岁的苏格拉底被3个雅典公民以不崇拜公认的神、散布新的思想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告上法庭。法庭最后投票表决,苏格拉底以61票之差被定为有罪,原告要求处以死刑。按雅典法律,定罪后被告可提议一种刑罚。苏格拉底既然认为自己无罪,就没有理由自提刑罚。然而现实是严峻的,当苏格拉底已经被判有罪的情况下,如果他再拒绝服罪,就不是他与原告之争,而成为他与整个法庭之争了。为此,苏格拉底做出让步,但他却声称自己家境贫寒,愿拿出1米纳的罚款。这时他的弟子柏拉图、克力同等出面为他担保,苏格拉底才勉强答应出30米纳的罚款。钱虽不算太少,但苏格拉底的态度已经惹怒了陪审团,当再度表决时,同情苏格拉底的票数骤减,他最终被判为死刑。雅典当局本来并无意处死苏格拉底,如果他的自我申诉态度好一些,愿认罪受罚,也不至于被定为死罪。但是,这种假设与苏格拉底的信念和风格相去甚远。苏格拉底在法庭上预言:凡主张判处我极刑的人将无法洗刷他们的耻辱,今天他们为我定罪,同时也必被真理所定罪,真理将判处他们为邪恶与不义。

在场一位非常崇敬苏格拉底的人叫阿波罗多洛,他深情地对老师说:“苏格拉底,看到他们这样不公正地把你处死,这实在是难以忍受。”苏格拉底抚摸着他的头微笑着问道:“亲爱的阿波罗多洛,难道你希望我公正地而不是不公正地被处死吗?”

由于正逢德利阿节,按法律规定,在朝圣团未从德拉斯回来之前,不得处死犯人,因此苏格拉底在判刑之后又活了30天。在这段时间里,所有和苏格拉底在一起的人都清楚地看到,他生活得和以前没什么两样。此前人们已经对他生活得愉快和恬静而非常赞叹了,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人能够比他死得更好,没有什么人能够比他死得更高尚,也没有什么人能够比他死得更幸福了!

临刑时众弟子非常悲痛地守候在苏格拉底身旁,苏格拉底神情自若,他先请教狱卒如何饮鸩酒,然后举杯一饮而尽,从容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苏格拉底就像殉道者,全然为其信仰而死,可谓死得其所。柏拉图卓越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一位宗教圣徒般的崇高形象。苏格拉底的殉道,使他成为一个以宁静和宽容的态度超越无知暴民的圣人。苏格拉底的精神胜利了,柏拉图的才华也因此而不朽。鸩酒之于苏格拉底,就像十字架之于耶稣,共同完成着一项神圣的使命,为后人留下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然而,这项使命的完成,却给民主制度永远留下一个无法洗净的污点,也是雅典人不得不面对的悲剧性罪行。

《苏格拉底的申辩》一书从《柏拉图全集》中精选了3篇:《欧绪弗洛篇》《申辩篇》和《克力同篇》,另收纳牛津大学本杰明·乔伊特(Benjamin Jowett)教授在《柏拉图对话》中所作的3篇导读。本杰明·乔伊特教授生于1817年4月15日,卒于1893年10月1日,是英国著名古典学家和神学家,19世纪不列颠伟大的教育家。他以译介柏拉图作品而闻名于世。

本杰明·乔伊特教授在导读中详细介绍了苏格拉底对话的背景,解读了对话中所涉及的人物的主张及思想,阅读他的导读有助于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苏格拉底在辩论中所持的观点,有效降低读者直接读原文的难度和“生涩感”,使更多读者都能读得懂本书。


[1] 参见柏拉图的《拉凯斯篇》( Laches ),柏拉图对话录之一,主要内容是讨论勇敢的性质与定义。 RtaAzBKwYsNLDsOi23OI+be6UzKLS/iDGmJ7iUzYum4STHXnCMqUdl94ODa1fq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