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他那个年代并不是一个大人物,也没做什么世功或树立什么了不起的业绩,但司马光破天荒地引入了荀子四大段论述——战争论、军队论、将帅论、战斗论。司马光的深意,或许就是让我们冷静下来,站在高处思考战争是什么,军队是什么,将帅是什么,以及真打起来的话,战斗是什么。
在战争论、军队论、将帅论之后,一支好的军队面对真的战斗时,应该怎么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
临武君认为荀子说得很好,但还想问问,真打起来,这支军队怎么带?
其实,这个问题在管理上更近于实战战术。战略定了,到了落实阶段,队伍应该怎么管理?怎么要求?怎么让大家往前走?
荀卿曰:“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上大夫死行列。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赦,奔命者不获。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以其顺刃者生,傃刃者死,奔命者贡。”
到了战术阶段,到了实操、实战时,短兵相接,我非常认同荀子选的这个“死”字——认死理,干“死”活,照着规章制度老老实实干,置之死地而后生。
你不用想那些小聪明,你不用想那些阴谋诡计和退路,告诉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跟随、服从就好了。鼓声一响,就往前冲。驾马车的就死死地抓住缰绳往前冲,官吏就恪于职守,尽心尽力。“上大夫死行列”,你该干吗干吗,哪怕在过程中被杀被剐,最该做的也是这些。
当然,这是极端情况,大意就是你已经到了这个局面,已经在战斗里了,就要听命令,各司其职跟着规定去做。
荀子又明确地说,听见打鼓,你就往前冲;听到鸣金,你就往后退。不要在打鼓的时候不进,鸣金的时候不收。在具体战斗中,遵从命令就是最好的,哪怕你有功,也是次要的。荀子应该没打过仗,也没带过大队伍。为什么他能这么笃定地说出以上的话呢?我觉得有些智慧很可能是天赋。在真的开战、开打之后,开始落实之后,你就往前冲,不要再质疑战略,在打仗的时候你还考虑战略,这个仗没法打了。所以说“顺命为上,有功次之”,错了,是我们大家的责任,我们回来再说;但是你违抗命令,哪怕有功,你这个功完全不足道。而且,不让你往前去,你偏去,就像不让你后退,你偏退一样,都是罪过。
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必须简洁明了,放下个体的思维,跟着既定的方案去做。你不能考虑当时自己的想法,否则不会有好结果,哪怕有好结果,也是侥幸。
说完最重要的——服从命令听指挥。再往下说,就是纪律性了。
跟秦国白起、商鞅要求的不同,你不要老想着点人头,拿个大包裹把人头装起来往回带,老弱就不要杀了;别偷人家的庄稼,哪怕已经收成了,也要秋毫不犯;已经臣服的人,就不要往死里打了;已经 了、求保护了,就不要把他当成囚犯,而是当成自己的一员,不杀无辜,不杀降。
如果杀,也不是杀老百姓和基层人,而是杀那些扰乱百姓、把百姓组织起来干坏事的人。如果百姓中有帮助这些人的,也算同伙。“顺我者生,逆我者亡”,如果有逃命来归顺的,要让上级知道。
“微子开封于宋,曹触龙断于军,商之服民,所以养生之者无异周人,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閒辟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
荀子说,军队如果真像这样去打仗,其实周围的人都会信服,哪怕很遥远的人,都会不远万里来投奔你。四海若一家,这才是仁者之师。
“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王者有诛而无战,城守不攻,兵格不击,敌上下相喜则庆之,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故乱者乐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临武君曰:“善。”
接着荀子又引用了《诗经》的话:从西走到东,从南走到北,没有人不想加入这么好的军队,去过好的生活。
如果你的军队真能听命令,打就往死里打,但是不伤及周边,那么即使守得特别牢的城,你也不用攻,特别难打的仗,你也不用打。敌人还没有分崩瓦解的,你就让他们去打,不要屠城,不要屯很多兵,也不要打很长时间。你会发现那些管理混乱的地方,他们的人会心悦诚服地跟着你走。
临武君说,很好。
紧接着,司马光又加了一段,隔一千年之后来读,我挺能理解司马光为什么要加这段。
陈嚣问荀卿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
陈嚣问荀子,先生您讨论打仗这件事,总是以不杀为本、仁义为本,喜欢你好我好大家好,那你们谈战争、谈将帅、谈军队,有什么意义呢?用兵、打仗就是你死我活、你争我抢啊。
这是个好问题,也非常尖锐。荀子是怎么说的?
荀卿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荀子说,不是这样的:仁者爱人,所以不想其他人伤害人,能不打就不打;义者循理,讲礼义的人会根据理性、道理、逻辑去做事,不喜欢别人弄乱这些道理,弄乱这些原则。这些仁义之兵,他们想做的并不是争夺,而是希望“禁暴除害”。他们之所以谈兵,是为了不打。
荀子说得好。我知道你心里可能也有不同意见,就像千年前的陈嚣一样。
从中长期看,我同意荀子的说法,也认定做这样的将帅、君王、CEO、董事长,能够赢得更多、更长久的胜利。
但是我也理解陈嚣的问题,我也同意在短期、在近期、在有生存压力、在大兵压境的时候,还是要讲究胜利,哪怕是一个战役的胜利。要讲究战术,生存为上。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已经做好了战略安排,将帅选好了,军队也激励好了,那么在具体打仗、商业竞争的时候,还有哪几个要点需注意?
第一,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各司其职,别互相抱怨。按照训练时定下的规矩,打到底。老老实实做自己该做的事——做将的做将,做团队领袖的做团队领袖,做兵的做兵。不用想宇宙,不用想未来,不用想国家民族,就想想怎么把这场仗打好。打完了,我们可以复盘,可以做战略调整,可以论功行赏,但是在打的时候,尽心尽力。少想一点,其实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第二,听从命令。谁听谁的、谁向谁汇报,在真开打之后,必须执行。已经开打了,就没有时间再讨论了,上级就是上级,哪怕做错了,我们是集体责任,是领导责任。否则,如果你违抗命令,哪怕你立了功,也不可能得到真明白人的夸奖。因为如果每个人都不听命令,这支团队注定完蛋,哪怕这场仗这次能打胜,下次、下下次也必败。
第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哪怕你实在受不了现在这个团队、这个将帅、这个方向,哪怕明天就走,也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对自己的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也是对别人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