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左舜生 张季直及其事业(1853—1926)

张季直先生謇,字啬庵,江苏南通县人,生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卒民国十五年丙寅(1926),年七十四 。以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会试礼部,中殿试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时年已四十二。其后半生事业,以教育实业及发展地方自治为主,正式服官之时期不长,仅于革命后一任南京临时政府之实业部长,及民二(1913)至民四(1915)一任工商农林部长而已。

兹将甲午后其主办各事列一简表如下:

(一)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创办通州大生纱厂。

(二)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创办通海垦牧公司。

(三)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设立通州师范学校。

(四)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创办吕四盐业公司及渔业公司。是年赴日本考察,著有《东游日记》。

(五)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设立新育婴堂,创办江浙渔业公司,创办上海大达轮船轮步公司、天生港轮步内河轮船公司。

(六)光绪三十一年(1905)乙已,设立南通城乡各初等小学,设立博物苑,创立唐闸艺徒学校、吴淞商船学校。

(七)光绪三十二年(1906)丙午,于通州师范先后附设土木测绘工科、农科及蚕科各特班。主持赴意国都朗博览会事。任江苏省铁路公司协理。

(八)光绪三十三年(1907)丁未,设立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成立海门长乐各小学,创办崇明大生第二纱厂。任宁属教育学会会长,发表《议办导淮公司纲要》。

(九)光绪三十四年(1908)戊申,测地方舆图。

(十)宣统元年(1909)己酉,改造地方监狱。任江宁高等商业学堂监督,江苏学务总会会长,江苏咨议局议长,合十四省代表奏请速开国会。

(十一)宣统二年(1910)庚戌,设南洋劝业会劝业研究所,创设全国农业联合会,任地方议会议长,发表修改各省监法草案。

(十二)宣统三年(1911)辛亥,设立垦牧各小校,设立农业学校,任中央教育会会长。江苏上海镇江、江北四都督推任盐政总理。任省议会议长、省教育会会长、临时政府实业部长。

(十三)民国元年(1912)壬子,设立医学校及医院。设立纺织学校、盲哑学校,设立图书馆、养老院及残废院。清丈全县田亩,发表改革全国盐政计划书及意见书,设立盐场警察长尉教练所。创办南通、东台、仪征三贫民工场,任导淮督办。

(十四)民国二年(1913)癸丑,设立幼稚园二处,设立唐闸工人公园及医院。任汉冶萍公司总理。任工商农林部长。任全国水利总裁,发表导淮计划宣言,并与美驻华公使芮恩施议导淮借款。

(十五)民国三年(1914)甲寅,规设部立各种试验场及度量衡制造所。设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于南京。主持赴美纪念巴拿马博览会事。组织游美实业报聘团出发。

(十六)民国四年(1915)乙卯,改纺织学校为专门。查勘鲁皖林牧事业。是年政府特令褒扬首创南通事业,以帝制议起,即自解各职返里。

(十七)民国五年(1916)丙辰,改农业甲种学校为专门。

(十八)民国六年(1917)丁巳,设立地方公园。

(十九)民国七年(1918)戊午,改医学校为专门。任华成盐垦公司总理,任全国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会长。

(二十)民国八年(1919)己未,设伶工学社、更俗剧场。设立工商补习学校。设立交通警察养成所。设立蚕桑讲习所。创办海门大生第三纱厂。创办淮海实业银行。任江苏运河督办。

(廿一)民国九年(1920)庚申,合农业、医学、纺织三专门为南通大学,女工传习所新校舍落成。修县路,著绣谱。

(廿二)民国十年(1921),设立垦牧高初等各小学。通海省道五百里通车。任吴淞商埠督办,发表治理长江计划书。

(廿三)民国十一年(1922)壬戌,设纺织盐垦总管理处。设立第三养老院。召集治江会议。任江苏新运河督办。任交通银行总理。任华商纱厂联合会会长。

(廿四)民国十二年(1923)癸亥,设立第三幼稚园。主持上海港务会议。任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副会长。

观上表,已可窥见先生手创事业之梗概。当清民交替之际,国人谈教育、谈实业、谈自治者必首举南通,事虽发动于一隅,而影响则及于全国。民十九(1930),余始读先生遗著《张季子九录》,及张孝若所述先生之传记,乃决计一游南通,时去先生之逝世甫四年,其事业之大部已陷于停顿,实不胜人亡政息之感。然入其境,则仍觉家给人足;参观通州师范及女工传习所,则见学生循循,可证其学风之良好;其余如公园、博物苑、天文台、图书馆等等,亦大抵基础尚存,惜继起无人,而政府亦未遑建设,故一切唯有听其毁灭而已。

季直先生之事业,除教育实业及地方自治而外,犹有关系中国整个局势者两事:其一为光绪庚子(1900)东南自保,其一则清民交替之际,促成南北之和平统一是也。东南自保一役,尸其名者张之洞、刘坤一,绾其枢纽者盛宣怀,发意及奔走其间者则先生与赵竹君(凤昌)、何眉孙(嗣焜)、沈爱苍(瑜庆)、汤蛰先(寿潜)、陈伯严(三立)等也。时清廷倚仗拳民,不惜与全世界宣战,先生与其朋辈忧之,拟合张、刘两督以挽东南危局,而任赴宁说刘者即为先生。刘以幕客有劝其持重者,颇犹豫,因问先生:“两宫将幸西北,西北与东南孰重?”先生应曰:“无西北不足以存东南,为其名不足以存也;无东南不足以存西北,为其实不足以存也。”于是刘蹶然曰:“吾决矣!”并告某客曰:“头是姓刘物!”遂决议电鄂约张,张应,东南大局已安。

辛亥革命虽发动于武汉,但在上海、南京反正以后,重心即已移至江苏。江苏于季直先生为桑梓,清室则其故君;革命诸领袖大抵与先生素昧生平,而袁世凯其人则其旧友;时江苏一省称都督者四,诸军又云集南京,待命北伐,而实不名一钱。先生之宗旨既赞成共和,乃不能不调护各方,且力任筹款之艰巨。于是一面力劝清廷退位,一面诱致袁氏与民军合作;既促成临时政府以争取国际地位,实亦示南方已成统一之局,藉以促袁氏最后之决心。黄克强先生向日本三井洋行借款三十万元,且须由先生出名担保,则当时财政之困难可知;孙中山先生复先生函解释以汉冶萍向日人抵押借款一事,称“民军待哺,日有哗溃之虞”,则当时军心之浮动可知;先生处此环境,卒能从容应对,以促成南北和平统一之局,甚至清廷退位一诏,亦由先生所手草,其功在国家,为各方所倾心悦服,固绝非偶然也。

(原载《中国现代名人轶事》,左舜生著,香港:自由出版社,1951年版) K6QYd1g47T/GnkiHis4J/AtgE0wCAyyVCgnmLikHkRdeXme9bqnrbsn4dJ2SYv1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