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史树青 励耘书屋问学札记

1980年11月12日,为吾师陈援庵先生百年冥寿之期。北京师范大学暨同学前辈为纪念先生百年诞辰,将编印纪念文集,征文于余。余生也晚,自1841年秋至1946年夏,五年之间,在辅仁大学从先生受业。其后,专事文史研究,问学请业,未尝中断。先生所居励耘书屋在北京兴化寺街,门墙数仞,长德长亲,自愧学不加进,有负师门教诲多矣。爰集杂忆数则,藉作纪念。

一 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

先生与马相伯(良)、英敛之(华)创办辅仁大学,自1925年7月建校之始,即任校长,除在辅仁大学任教外,其间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校任教,数十年来,陶铸功深,成才甚众。先生虽任校长,却长期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既是教学内行,又是科研内行,不仅是著名的史学家,而且是著名的教育家。“手未离粉笔,足未离讲台”,数十年如一日,八十以后,犹日孜孜,担负着培养年轻一代的重任。在大学校长中是不多见的。

二 大学一年级国文必须学好

大学一年级国文,是大学各系学生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古文基础知识),又要培养较高水平的写作能力。但有的理科学生对大一国文不认真学习,先生曾亲自动员,提出理科学生不能单纯依靠中学所学语文,若缺乏较深的国文知识,缺乏文字表达能力,自己的科研成果,就无法通顺地表达出来。

当时学校各系大一国文,都由先生指定的校内教学经验宏富、学有专长的教师担任。记得张鸿翔、柴德赓、余逊、周祖谟、启功、牟润孙、苏晋仁诸先生,都曾任课。课本用校内集体编辑的《国文读本》,先生曾亲自担任一个系的大一国文,讲授《国文读本》。校长亲自讲授大一国文,引起了全校师生对大一国文的重视。

各系大一国文,每两周有一次文章习作,俗称作文。学生作文经教师批改后,进行讲评,其中佳作,先生指示校内开辟墙报专栏,分期张贴发表,以收观摩之效,称之为“以文会友”。此项措施,鼓舞了同学对国文的爱好,提高了许多同学的写作水平。

三 史源学实习

先生讲授的《史源学实习》,是历史系三、四年级及研究所史学组研究生的选修课,每周两小时,隔年开课一次,每逢开课,都有很多学生听讲。此课的讲授方法有时是以清代史学家全祖望《鲒埼亭集》为课本,每周选讲文章一篇,讲前各生需手抄原文,自行标点断句,并找出文章的史料来源,逐条考证,然后由先生主持课堂讨论。各生每次考证原稿,交先生批改,下周上课发还。先生对各生标点的原文和考证的文字,一一认真修改。通过修改,对学生研究历史以及撰写论文的方法都有很大帮助。

除了史源学实习以外,先生还在辅仁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名著评论、清代史学考证法、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等。

四 虚心求教“通人”

目录之学为读书门径,先生尝言研究一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前人、今人所取得的成果,因此,必须周密地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地占有材料,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否则,孤陋寡闻,事倍功半。先生最强调阅读原书,勤于搜访。师生朋友之间应有切磋琢磨之功,以收相得益彰之效。

先生曾言书店从业人员中,有不少专家,如琉璃厂通学斋经理孙殿起,精通版本目录之学,熟于明清掌故,可以称为“通人”,凡是精通其本行业务的“通人”,应该受到尊重。先生谓自己遇到问题,经常求教于孙殿起先生,并得到圆满的解答。先生之重视友朋相助如此。

五 云冈石窟开凿年代

大同云冈北魏石窟,自平绥铁路通车后,声名大振。先生于1918年撰《记山西大同武川山石窟寺》(《东方杂志》第16卷第2、3号),提出云冈石窟寺之创筑者为沙门昙曜,时为兴安二年(453)。先生此文为我国早期研究云冈石窟之重要论著。

其后,先生以游云冈者,多注意其建筑之奇伟、雕刻之精美,很少有论其译经事业,乃撰《云冈石窟寺之译经与刘孝标》(《燕京学报》第6期,1929年12月),论及曇曜不独为石窟开山创始者,亦为石窟寺译经之创始者。真知灼见,不容怀疑。

近年以来,有些中、外学者,考证云冈石窟开凿时代为和平初年(460年),后于先生之说七年,误矣。

六 陈白沙与陈兰甫

先生收藏书画及清代学者手稿甚多,曾在辅仁大学公开展览,印有目录。书画中远如明人陈白沙(献章),近如清末陈兰甫(澧)皆岭南名家。记得陈白沙手书《心贺》卷,后有沈尹默先生题词,调寄《减字木兰龙》,词云:“崖山风月,千古精诚相对接。省视堂堂,一卷昭然日月光。狂心飞鹤,动静随时都是学。浩浩乾乾,此趣于今腕下传。”先生与陈白沙皆新会人,崖山在新会南八十里海中,故尹默先生词中及之。

1945年7月和12月,先生所撰《通鉴胡注表微》在《辅仁学志》分两期发表,先生赠我此书,并在书面题字。1947年余作《春日怀人诗》若干首,其中一首云:“斯翁清福属清闲,著述等身老更顽。惠我表微存箧衍,亦应有梦到崖山。”即怀先生之作。

后此书为张习孔学兄借去,以书面有先生题字,至今时时往来于怀。

七 担当和尚山水册

担当和尚名普荷,为明末云南鸡足山著名僧人。先生在《明季滇黔佛教考》中,曾有论述。先生此书写成后,我曾以家藏担当山水册相赠,此册后有担当弟子学蕴等跋语,大有禅意,先生甚宝爱之。解放后,《明季滇黔佛教考》重印,先生为了保存当时原著面貌,未作修改补充。惟1963年文物出版社编印《担当书画集》,曾选《担当山水册》中二页,收入集中。

北京琉璃厂荣宝斋收藏《担当山水立轴》,上有石涛和尚题字:“春来无事不狂游,笑折名花插满头。一自为僧天放我,而今七十尚风流。此念年前友人吴文曾诵此诗,云是头陀担当所作,因想其人了当处。今年壬午又六月,过刘小山年翁,壁间观此,而大有解脱之相,问之曰,担当老人也。苦为士出家者,初不识字,净悟生慧,无多弄墨,此非吴南曾、高尚书之流也?识者但观峰上下,有独得之意。主人命书其上,清湘大滌子涛。”按石涛所书担当七绝,见《担当遗诗》卷七,题作《偶占》。从历史资料中,尚未发现担当与石涛有何来往,两人亦未曾见面,只是神交而已。但石涛在壬午(康熙四十一年,1702)说,二十年前听吴文曾朗诵担当此诗,则此诗殆作于康熙二十年(1681)左右,从石涛题字中,可能看出他对担当的向往。

八 《汪容甫〈述学〉年月日多误》补

先生于1942年撰《汪容甫〈述学〉年月日多误》一文,使读汪中《述学》者,能有所警惕。1965年,河南光山曾有元末徐寿辉农民政权太平年管军万户府铜印出土,我为此印写过一篇考证。而《述学·补遗·释印》正是关于徐寿辉农民政权铜印的记载,文称:“黄山民治地,获铜印二,外圆内方。……文曰:管军万户府印。其背曰:中书礼部造。二印同,一治平三年□月,一太平三年□月。……曰治平三年者,罗田人徐寿辉据蕲水为都,国号天完,僭称皇帝,改元治平,其三年当至正之十三年(1353),当在丙戌也。”按文中“丙戌”当为“癸已”之误。又曰:“寿辉以至正十一年(1351)十月僭号,十三年十二月为江浙行省平章事伯彦帖木儿等所败,弃蕲水遁走。十五年(1355)正月,其将倪文俊建伪都于汉阳,迎寿辉据之,其改元必在是时,史无文以明之矣。”按倪文俊建都汉阳,在至正十六年(1356),汪容甫记载有误。

当我考释《徐寿辉农民政权铜印》时,发现汪氏书中此误,曾面向先生汇报,先生曰:“学如积薪,后来居上。”又曰:“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诸语皆发人深思。余文于1972年6月在《文物》第6期发表,先生已不及见矣。

九 国子祭酒

1969年先生九十岁生日(虚岁),余以威伯希(昱)所拓石鼓文十幅及法梧门(式善)《太学石鼓题□册》为祝,盖盛、法皆充国子祭酒,有名于时。先生任大学校长,亦祭酒之职,道德文章,功迈前代。石鼓原存孔庙,今在故宫博物院。盛、法皆与石鼓有缘,而先生早年曾与友人赵椿年、柯绍忞、夏孙桐、汪荣宝、章钰等人考证石鼓文字,见赵椿年《覃揅斋石鼓十种考释》,1935年赵氏刊本。余赠先生石鼓文拓本及太学石鼓题□册,尚有祝愿先生寿同金石之意焉。

十 邵循正挽先生联

1971年6月21日,先生逝世于北京医院,6月24日追悼会上,各方所送花圈、挽联甚多。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邵循正先生挽联云:“稽古到高年,终随革命崇今用。校讐捐故技,不为乾嘉作殿军。”上款:“援庵先生千古。”下款:“受业邵循正敬挽。”到会者皆以为联语与先生生平身世,十分贴切,可为得体。

(原载《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蔡尚思等著,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作者为援庵高足,列励耘书屋门墙近二十年,“平生能略窥史学门径,皆拜先师所赐”。陈垣百年诞辰之际,牟润孙“回忆追随先师受业问学”“将个人所学到的尽量说出来”,不仅对老师“足以表达思慕之忱”,而且嘉惠后学。 rNcX8JOM5UPN7nMYmeQ5xaP/Kp13ikF4mf1LluZLY29zr9SC6mVmA31jKx003o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