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嫉妒中的因果误解

舍勒对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阐释。他认为,通常意义上的嫉妒是无力感(Ohnmachtsgefühl)的产物:

这种无力感来源于当我们追求某种好处时,却发现别人已经拥有了它,从而感到受到了阻碍。我们追求该种好处和因此感到的无力之间的紧张,只有在转化为对那个拥有该种好处的人的恨意或敌意时,才会导致真正的嫉妒;也就是,在我们因一个误解,即错误地认为是他人和他的拥有物成为我们无法拥有该物的痛苦原因时。因为这种误解——我们误以为有一种外部力量正在抵抗我们的追求,而实际上,这只是我们自己的无力感——使得我们在刚开始追求该种好处时的那种紧张稍微得到缓解。但若没有这种特别的无能为力的经历,没有这种因果关系的误解,真正的嫉妒是不可能形成的。

现在有意义的是,正如我们将表明的那样,许多原始民族(如多布和纳瓦霍的印第安人),以及一些更发达社会的乡村社区(例如中美洲),都会产生舍勒所描述的因果错觉,而不是像现代社会的当代人那样,是无意识或潜意识地产生这种错觉:邻居的收成比我好,只可能是因为他通过黑魔法降低了我的收成。正是这种世界观,即我们内心的、原始人的魔法思维——我们在许多其他形式的迷信行为中还能看到它的影响——为现代、开明社会中的嫉妒提供了动力。

舍勒明确地表示:“仅仅因为别人拥有我所渴望的东西而感到不快,并不能构成嫉妒;实际上,这只是我通过某种方式(例如,通过努力工作、购买、强取或盗窃)获得所渴望之物或类似物品的动机。只有当通过这些方式获得物品的企图失败,产生了无力感的意识时,嫉妒才会产生。”

一本英语的伦理学词典因此也正确地强调了“envy”(嫉妒)和“emulation”(竞争)之间的区别。后者是那些真正有机会做到的人想要模仿的,与嫉妒无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英文中的“emulate”和“emulation”变得相当罕见。在德语中,表达“Wetteifern”(竞争)、“Gleichtun-wollen”(渴望与之相等)的词语,也没有达到英语中的“emulation”那样的清晰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语的社会学专业期刊对嫉妒概念的研究令人惊讶地不够深入。 [1]

在伊斯兰文献中,大多数谚语都归功于先知本人、他的一位同伴,或者在什叶派中,归因于一位伊玛目(Imame)。伊斯兰的伦理道德和谚语智慧都把“hasad”(嫉妒)视为一种大恶。阿尔库拉尼(Al-Kulaini)写道:

“嫉妒会像火烧木头一样吞噬信仰”,先知据说是这么说的。“敬畏安拉,不要让你们中的一些人总是嫉妒其他人”,这是归因于耶稣的一句话……宗教的瘟疫包括嫉妒、虚荣和骄傲……据说摩西曾说:“人们不应该嫉妒我赐予他们的丰富。”另一位伊玛目解释说:“真正的信徒,是那些祝福他人,不去打扰他们的人。相反,伪君子是一个嫉妒的人,他不愿意让任何其他人幸福。” Uo3OVFpdFHbLZp51gWU5guOjohSqEMwQSjMO7L/4h1C9WAznaTbe1WY08WTL/r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