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我正在吃饭,突然微信上收到会员的信息:“老六!我的内裤得癌了!”
这句话一下子就让我放下了手中的碗筷,紧接着我猝不及防地收到了二十多张照片。定睛一瞧,原来她记录了这个月内裤的变化,每天都有不同形态和性状的分泌物粘在内裤上,这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不安之中。
大家会习惯于每天晚上看看自己的内裤,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患病。虽然这是一种不错的行为,但你需要学会准确地区分下面十种情况。
通常来讲,每个月经周期中的白带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不像教科书上讲的那样一成不变。白带会在多种因素如激素、环境、温度、清洁、饮食、作息等影响下发生改变。
之前国外有过一场叫“内裤挑战”的活动,鼓励大家晒出内裤来证明自己健康。其实,这是在误导大家。可能会挑战大家认知的事实是正常情况下内裤上就是会有东西的。下面这五种情况都属于正常。
这种情况常见于卵泡期。在此阶段的女性内裤上常见稀薄、半透明的分泌物,私处通常不伴有明显瘙痒及异味。这种情况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但是有了也不用太担心。
处理方法:注意清洗外阴及更换内裤。
这种情况常见于排卵期。在激素影响下,排卵期分泌物明显增多,与教科书上不同的是日常遇到的排卵期分泌物并不完全是透明且拔丝状的,更多的是呈半透明或浑浊状,且无异味。在此时同房的话,分泌物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虽然这种情况看上去不太正常,但其实并不用担心。
处理方法:注意同房前后及时清洗。
这种情况出现在排卵后到月经前。与排卵期相比,这个阶段的分泌物不仅量更少,颜色也更浅。但这个阶段也有可能出现同房所引起的分泌物增加或者同房后留在阴道内的精液混于其中。这个阶段的女性私处通常会有一些潮湿感,但无其他明显异常或不适。
处理方法:注意同房前后及时清洗。
这种情况出现在月经前后或孕期。普遍的表现是这些时候分泌物会浓缩,变得黏稠,偶尔看上去是淡黄色的,闻起来有点儿异味,但是私处通常没有瘙痒、疼痛、灼热感等不适。因此,这种情况也不需要马上处理。孕期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与激素水平及宫颈受刺激程度相关。一般来讲,这种情况并不影响正常妊娠。
处理方法:坚持清洗,避免久坐。
这也是月经前后常常会遇到的情况,即月经来之前或结束后总会有那么几天的分泌物呈褐色或咖啡色,量少。通常这种情况会持续2~3天。这种情况是不需要处理的,可以认为这是月经来或去的信号。也有人长期如此,并且持续时间越来越长,那就要考虑黄体的功能问题了。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数人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处理方法:使用护垫,换洗内裤。
这种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通常是陈旧性出血流到内裤上形成的景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不是经期出血就特别担心。这种情况常见于排卵期出血、同房出血、息肉等。有时候做完妇科相关检查之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持续关注出血情况,如果出血量越来越多或颜色变成鲜红色,就要及时就诊。孕早期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通常跟激素和受精卵着床有关,这时需要考虑先兆流产的风险。
处理方法:密切观察,及时就诊。
出血时血液颜色呈鲜红色是最令人担心的情况,因为患者很难自己判断出其背后隐藏的问题,有可能是同房出血、排卵期出血、宫颈病变、宫颈息肉、内膜病变、内膜息肉、先兆流产、异位妊娠……总之,遇到非经期出血且血液颜色呈鲜红色时不可掉以轻心,需要尽快就诊或咨询医生。另外,对于绝经后的女性来讲,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需要高度怀疑有恶性疾病发生的可能。
处理方法:时刻警惕,及时就诊。
这种情况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其分泌物呈灰白色,带有鱼腥味。同房或月经结束后患者症状会更加明显,常伴有轻度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一般这种情况在年轻女性中比较常见。这种情况的治疗其实很简单,只要遵医嘱用药就行。就怕患者自己随便用药或者用洗液冲洗,这样反而会使情况越来越糟。
处理方法:检查白带常规,规范用药。
这种情况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豆腐渣样白带,常见于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这主要跟清洁不到位、怀孕、大量使用抗生素、糖尿病等相关。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表现就不多说了,得一次就记住了:坐立难安的瘙痒、红肿热痛,合并尿频、尿急、尿不尽。说实话,很多人来咨询的时候都说:“医生,快救救我!”这种情况一般通过检查白带常规确诊,患者遵医嘱规范用药即可。
处理方法:规范、足量、足疗程用药及巩固。
这种情况常见于滴虫阴道炎患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同时也会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的公共游泳池、马桶、浴巾、衣服等。患者分泌物呈黄绿色,有气泡、腐臭味,且患者会有瘙痒、疼痛、灼热感,伴有尿频、尿急或尿血。这种情况也需要通过检查白带常规确诊,患者需规范用药,且最好与性伴侣一起治疗。
处理方法:规范检查,及时用药。
好了,关于这部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当然,也希望你们能将这些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或者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