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书院的社会政治功能

如前所述,书院发展壮大虽以社会经济、科技进步为物质前提,同时也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密不可分。书院是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促进、交互作用影响的结果。其中,官方政府的重视、鼓励和政策制定和出台,这些正式支持自是十分重要、不可忽视;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官员及各地家族、士绅、商人等民间力量对在政策落实的支持与促进,更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古代的权力体制中,各级地方政府官员虽然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但他们却都是最高权力的代理者,对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运用、分配和控制都拥有相当大的自主空间。从书院发展历程来看,历代各级地方官员大多对书院事业的发展持积极态度,支持并承担书院的创建和修复工作,不仅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著名书院的修复、重建或扩建少不了地方官员的主持和参与,即使偏安一隅、默默无闻的普通书院也备受地方官员关注。除了重视物质环境的改善,许多地方政府官员还以书院发展为己任,甚至直接参与、过问书院的日常运作和管理:或制订各种学规学则、日常管理章程和教学制度,从而规范书院各种行为、活动及日常运行;或亲自讲学、主持祭祀活动,或与生徒一道听讲,或亲自课试生徒、亲自命题、评阅试卷,以此提高书院地位扩大其社会影响;或为书院题名、作记、请额、请功,以示对书院的重视、鼓励和支持。总之,地方政府官员对书院的重视与支持,有力推动了书院的数量明显增加,分布愈加广泛,管理运行日臻完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世人对其更加认同,可以说,历代各级地方官员是书院发展壮大的重要推进势力。

当然,书院的发展壮大除了官方的重视和支持,也离不开民间的认可与投入,如家族书院的筹建发展。中国本土的宗族情结、宗法观念在宋明以后的家族制盛行中体现得更加鲜明,聚族而居的宗族、家族成为古代中国的基层社会组织形式,逐渐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取得重要地位,甚至影响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秩序的运行和维护。家族为实现和睦融合、长盛不衰,都十分重视本族子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教育,家族书院由此应运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书院的发展。琳达·沃尔顿(Linda Walton)对南宋书院的研究表明,在十二、十三世纪,家族书院有快速增长 ,而元代书院也以教育宗族和乡里子弟为主要目的的宗党书院为基本类型 ,这反映出家族力量对书院的推动之功。再如,儒者士绅的现实关怀。历朝历代,各地均不乏众多士绅、商人或创设书院,或投身于官方主持的创设修复书院活动,或为书院捐田捐资捐物捐书,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事实上确实成为书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作为一种独特的、综合的、多层面的教育组织,经由官方的支持渗透,书院由最初的私人读书、讲学场所逐渐转变为集教学、研究与藏书于一体的教育学术组织机构,成为古代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官方的重视和关注使书院承担起国家政治教育职能,向社会各个层面辐射教化能量,书院对中国地方社会的文化传播、意识形态、学术思想、教育教学、士习民风、民族精神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明进步。

书院的学术研究提升了社会整体的思想学术水平。虽然不同的书院所在的地域和所择的学派有所不同,但将书院作为儒学研究和思想创造活动中心是所有书院的共同特点。学者大师往往以书院为组织阵地,传播观点主张、发展思想学派、构建理论体系、培养学术传人;与不同学派的唇枪舌剑、论争思辨,不仅推动社会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而且促使各个学派的思想理论体系走向完善成熟;前沿的学术活动则不断回应时代前进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思想维度促进本土文化积极而富有成效的传承和创新,甚至形成各种地域性的学派,催生、弘扬、重构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发展方向,带动全社会的思想进步,诸如宋代的湖湘学派、永嘉学派、闽学学派,元代的新安学派、金华学派,明代的泰州学派、阳明学派及清代的广东考据学学者群体等等,对当地文化教育的社会影响都颇具代表性。可见,学术思想的进步与书院发展呈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书院的教育教学传播了儒家文化,培养了社会人才,端正了士习民风。书院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普及于世,一方面使儒家文明进入原本处于主流文化的影响辐射范围外的偏僻荒蛮之地,其民众思想文化得到开发,文化素质也得以提高,大批人才精英得以培养早就,成为地方社会发展源源不竭的文化动力;另一方面通过藏书刻书不仅增加了地区文化积累总量,促进了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还编撰刊刻了大量的地方志及地方著述,促进了地方文化的普及、传播和繁荣。书院有教无类的平等观念及各地书院举办的各种会讲、讲学、祭祀活动使儒家的伦常观念、价值理想渗透到社会不同阶层的所有成员,对地方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俗习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院的思想争鸣促进了地域间的文化交流融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虽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背景,但其在发展传承过程中总是通过种种方式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书院便是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重要平台。第一,书院的自由讲学赋予书院讲坛浓厚的开放性,不同地域、不同学派的学者大师均可登坛讲学,并与所在书院师生共同切磋论辩、探讨研究思想学问,使得各地各派彼此迥异的学术理论、思维方式得以交流争鸣,相互影响,不断积累为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第二,书院的山长和教师聘任不受地域限制,从其他地域来到书院从事管理、教学和学术研究过程中,身带原地域的文化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跨地域文化交流传播,而后通过书院对当地文化产生辐射作用;第三,书院的平等招生使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生徒,可以有机会在书院相聚,朝夕相处共同治学,融洽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思维、文化的同时,书院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地域跨身份的本土内部文化相互激荡融合的场所。 diZXuUCBHMlC6ANP/1/lHxYM/2DVVmMpnYOHj9gWSBITOuKwaYg1rCrshJ0587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