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宗祠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

宗祠是代表宗族的公共建筑,宗族以宗祠为活动场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在历史中发挥出实实在在的社会教化功能,逐渐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的宗祠文化。作为祭祀祖先的圣地,宗祠的社会教化功能最主要是通过祭祀先贤来实现的。

宗祠祭祀深化宗族民众思源敬祖。中国古人虽然也相信神,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但却一直没有发展出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思想体系,中国社会文化思想的核心仍是祖宗,即认祖宗而不信上帝。 建立宗祠,供奉祖先贤人的牌位,举行祭祀,对宗族和族人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祠堂之设,所以尽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首,开业传世之本也。 宗祠中供奉的先贤无疑是族人的榜样,每一次祭祀都在对族众进行无形无声的道德教化和人格熏陶,祭祀时,族人要按照长幼、尊卑、亲疏之序排列行礼,个体在规范的仪式中感受宗族的内在规范及孝悌人伦的教育和训练,实现从仪式向道德礼制的转化,进而明确每个人的社会角色。孝悌忠信是宗祠宣传的伦理道德的核心,这种家庭道德在宗祠广泛的影响下、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同时升华为社会道德、政治道德,即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宗族,敬父孝母、兄友弟恭、忠君爱国自然而然地成为传统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而宗祠也就成为发挥这种强大道德教化力量的主场所。在一系列的宗祠祭祀活动中,人们通过尊祖敬宗、饮水思源、报本反始,在烦琐肃穆的祭典仪式中强化了精神和文化的根,祖先的遗训和恩德成为凝聚族人的精神内核,不仅增强了宗族的历史感和归属感,而且强化了宗族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宗祠成为现实中宗族实现整合的象征力量和标志建筑,然而,宗祠又不仅是一种建筑的模式、物质的空壳,透过宗祠,我们能感受到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它既是传统社会权力秩序的象征,也是宗族内部教育后代子孙的训诫地,尤其在价值源泉上宗祠培养了宗族成员的荣誉感和认同感,成为宗族成员的“根”和“纽带”,滋养维系宗族成员间的情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宗祠是宗族人心的凝聚核心,这是其在社会教化功能上的突出作用。

从历史上君主的政治经济政策和民间的宗族活动来看,“自三代以下,人主之于民,赋敛之而已尔。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于是乎教化之权,常不在上而在下” ,这种教化权力是民众认可的,也被国家政府准许承认,宗祠在历史生活中责无旁贷地承担着个体启蒙、道德教化、失范惩罚、文化传承等社会责任,形成了深入人心的惯习思维,这些往往体现在以宗祠为载体的各种活动之中。

一是倡学。“中国传统教育的本质是宗族教育” ,族学是最为基础的教育形式。宗祠作为宗族大姓设立私塾的重要场所,族人从小在宗祠接受教育,学习如何成为合乎社会规范的人。可以说,宗族内的倡学活动为推动族众教育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通常,为了兴族旺宗,在宗祠的教育中特别宣扬耕读、劝谕奖赏族人立学业求功名、提倡“学而优则仕”,希望本宗弟子能够读书显名进士,光宗耀祖。一旦有人获取功名,则会被特别“表彰”和奖励,如在宗祠前的广场上,科举功名获得者往往会树旗杆,以示尊崇推介,激励后人。很多宗祠还办有族学,以资助族内贫困向学的子弟读书。虽然进入20世纪后,一些宗族改宗祠的私塾为学堂的改革使其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如不局限于本族子弟、女子可以入学、与近代科技文化衔接等,但其在经费方面仍然以宗族支持为主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族内子弟的教育资助力度更大。如广东潮州斗门乡小学校由陈氏宗族办成,凡陈氏子弟入学,确无能力的可减免学费,而外乡杂姓则无减免之说。

二是惩治。作为祖先神灵皈依之处,在宗祠制定族规族诫、处理族内纠纷,意味着祖先对子孙的审视。族长在宗祠代祖先励言励行,对犯错子孙进行教训惩治,在实现宗祠敦睦族亲、警示告诫、惩恶扬善的社会教化功能。宗祠历来是宗族议事的场所,通过族众共议来确定族规族诫以约束教化族众。族规族约一旦产生,往往会在宗祠宣读以确立其族内的合法性。遇到族内纠纷或族人违反族规,如争产、不孝、奸淫等行为往往会在宗祠内进行教育仲裁和惩治处理,如笞杖、捆绑于宗祠门前进行体罚和羞辱、赔酒席、修宗祠,甚至不许进宗祠、入族谱,最残酷的也有个别惩治致死的现象。可以说,宗祠是承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载体,对社会越轨行为具有强大的控制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宗祠是宗族内部的法庭,具有对族人“规训和惩罚”的民间司法治理功能。

三是日常生活。宗祠是宗族议事磋商决策、族人社交宴客娱乐、族众举办冠礼婚礼丧礼等日常重要仪式和事务的场所,是宗族日常生活的精神家园和团体活动极为重要的公共空间。每个宗祠都会形成一定规范的礼仪形式,遵从宗祠礼仪成为融入宗族内部社会生活的前提条件。比如,一些宗族对待结婚,男女双方都要向本族宗祠汇报需宗祠知晓同意,以宗族作为中心场所展开。凡婚丧寿喜,一般都先在宗祠举行拜祭仪式,之后,在宗祠大摆筵席,以丰盛酒菜设宴。相聚在宗祠的族人,不仅饮水思源,缅怀颂扬祖先业绩恩德,在佳酿中强化思祖之情,族内团聚得到进一步加强,而且在相互关怀问候中拉近族人关系,在搭台表演中心情愉悦,宗祠事无巨细融入日常生活,促使宗族内部和谐、融洽。

四是拟堂号堂联。虽然宗祠营建的初衷在于祭祀祖先,但其在历史现实中的最终目的却在于明伦教孝、惕厉子孙、踵武祖先德范、光大宗族门楣,所以多数宗祠都有多以匾额形式呈现的堂号祠联,对祖先的懿德风范、科场得意、宦职事迹加以宣扬,借以增辉宗祠的气氛,垂范子孙。堂号堂联一般多由各朝代名宦、名人、名家或书法高手所题。堂号祠联正是反映宗祠社会教化功能的物质载体。堂号祠联大多从训勉后人的角度出发,告诫子孙珍惜家族声望,努力进取,光宗耀祖。堂号多制成金字匾高悬于正厅,旁边可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而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成为族人显耀的资本,增强了宗亲间的集体荣誉感,提升了其内部凝聚力。

宗祠文化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实现传统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教化,这种弥散于日常生活的教化功能在制度化、体系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治理的逻辑,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寓治于教、以教化政、以教导政则成为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表征。 n0KE0YuJcHPsr/Po0jqm6tGMYk99G+zkxOQPHgSI2KTzuEIPmraWG2Cj+0HXdJy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