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蔡伦的造纸术

王充写《论衡》的时候,虽然已经有了粗糙的麻纸,这种纸是用大麻和苎麻等原料制成,纸的质地比较粗糙,纤维组织分布不均匀,还不适宜于写字,他的书是写在竹简木牍上的。王充去世后不久,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出了适宜于写字的纸。

蔡伦字敬仲,是东汉和帝刘肇至安帝刘祜时候的一位宦官。他为人正直,敢于给皇帝提意见,很得汉和帝的信任。蔡伦又是善于发明创造的人。他看到写字用的简牍太笨重,绢帛太昂贵,就下决心要造出一种既便宜又便于写字的纸来。

蔡伦先仔细研究了前人造纸的经验,知道了制造麻纸的原理就是把麻的纤维捣烂,压成薄片。因为工艺很简单,造出来的纸就很粗糙。蔡伦想,如果把工艺搞得精细些,造出来的纸也许就会细腻而便于写字了。于是他开始把麻捣得很烂,压成很薄的纸。这样做,纸是比较细腻些了,但是还不够理想,因为麻里面还有不少粗纤维捣不烂,所以做成的纸仍然不适宜于写字。

蔡伦进一步想,麻能造纸,是因为它有纤维,那么破布、树皮等不值钱的东西,也都含有纤维,是不是也能用来造纸呢?于是他又动手去做试验。他把破布、树皮等东西收集起来,先泡在水里,洗去污垢,再放在石臼里捣烂成浆,然后压成片,做成了纸。这样用不值钱的东西做原料造纸,纸造成了,成本也降低了。但是先前的缺点还存在,仍有一些捣不烂的纤维混在里面,做成的纸还不够光洁。

为了把纤维捣得更烂,使造出来的纸更加细腻光洁,蔡伦又在造纸用的破布、树皮、麻头等原料中加进了带腐蚀性的石灰等东西,一起放在石臼中舂捣。结果,不但原料捣得更烂了,并且还意外地出现了漂白的作用,使得捣成的纸浆变成了白色。可是用这样的纸浆直接压制成的纸,仍然不能除掉那些粗纤维,并且由于放了石灰,做成的纸又出现了许多细小的颗粒。

蔡伦又接着做试验。他把捣烂了的纸浆兑上水调稀,放在一个大木槽里,然后用细帘子去捞那浮在上面较细的纸浆。等细帘子结了一层薄薄而又均匀的纸浆以后,把它晾干,揭下来就成了一张洁白细腻的纸。这样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试验终于成功了,造出了便于写字用的纸。这时候是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

蔡伦把自己改进造纸术的经过上奏汉和帝。汉和帝听了很高兴,叫蔡伦继续改进,扩大造纸的规模,造出更多更好的纸来。蔡伦果然造出了更多更好的纸。蔡伦在汉安帝的时候被封为龙亭侯,所以人们就把蔡伦造的纸叫做“蔡侯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时试验成功的那一套操作过程,后来的人又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造出来的纸越来越精美。造纸用的原料,也因为各地方的出产不同,又有所扩大,如出产藤的地方,用藤皮作造纸原料。

造纸术的改进,对笔、墨、砚的要求提高了,使得笔、墨、砚也不断地有所改进,文房四宝之间形成了十分密切的关系。造纸术的改进,写字容易了,著书写文章的人越来越多,文化更加飞速地发展起来。造纸术的改进,对于中国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古代人民已经普遍用纸时,欧洲的国家还在用昂贵的羊皮做书写材料,埃及在用“纸草”写字,在当时除中国外,世界其它地方还没有纸,在书写材料上非常落后。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到了公元7世纪传到东邻朝鲜,又由朝鲜再传到日本。大约在唐朝的时候,造纸术通过西域传往欧洲,最后传入美洲,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终于传遍了全世界,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VL1pgIzQTrT4dLWD/Irc9LxK7p9eCET0XQJcEpIdsLkIDailmx00upgfNN2xeS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