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怎么才能选得对:最好的学习材料,是适合自己的

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老师上课,你听得特别清晰明白;而有些老师上课,你总是听得云里雾里。

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比如你学某方面的知识,查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书,还是没有搞明白;但是,某一天不经意间,在某篇文章中看到了某句话,你一下子明白了,就像顿悟一样。

没错,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跟着谁学、上什么课、用什么书、怎么选择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甚至直接决定了你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在这一部分,我们就来讲,当你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后,如何“选对”学习材料(泛指学习需要用到的一切教材、参考书、课程等)。

下面,我们通过两种常见的学习类型,分别来进行阐述。

★考试型学习:教材考纲是最佳学习资料

1.考纲是一切的准则

“考试型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参加考试的检测。任何规范的考试都有明确的考试要求,对于学生要面对的中考和高考,更是如此。虽然中考和高考的考卷,在考试之前都属于绝密文件,我们看不到题目,但是考试要求都在考纲和课标(为了方便理解,后面统称考纲)中写得清清楚楚。考试的范围、知识点,以及对每个知识点的考查程度,是需要记忆还是运用,这些都规定得很清晰。最终考卷上的每一道题,也都是根据考纲拟定的,出卷老师是不能随便出题的,拟定的内容必须符合考纲的要求。

所以,针对考试型学习,研究考纲是头等大事。你想想看,这就好比你参加比赛,结果你连比什么、怎么比,这些比赛规则都不清楚,在上场比赛时能拿到好成绩吗?没有弄清考纲,你所有的备考学习都是盲目的,很可能做了很多无用功,抓错了要点,遗漏了考试的重点。

所以,极简学习法的“精准输入”,应用到考试型学习中,就是一句话:考什么学什么,不做无用功。

考试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研究考纲,这样才能弄清考试的具体要求。根据考纲来进行学习,你的一切备考行为才是精准的,才能拿下高分。

比如,一个知识点,考纲的要求是记忆,那你就背下来,不用考虑它的运用;而另外一个知识点,考纲的要求是运用,那你不仅要学懂这个知识点,还要进行专门的练习,用这个知识点进行解题;如果是综合运用,你不仅要训练用这个知识点直接解题,还要去训练运用这个知识点和其他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解题。

对于考试型学习,这样做才是精准而高效的。你的每一个学习的动作,你在学习上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帮助你提高考试成绩。

最后,再强调一遍,参加考试,先研究考纲,请牢记!

2.教材是最佳的学习材料

针对考试型学习,除了考纲,最佳的学习材料就是教材!

如果你参加的考试有官方规定的教材,那就是最佳的学习材料。为什么?因为考纲就是根据教材编写出来的。相当于教材是源头,考纲是结果。

还是拿高考举例,当然,中考同理。高考最终的考试题目,70%~80%是基础题,题目直接源于课本教材。只要你学懂了教材上每一个地方,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做会了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只要不粗心,这些基础题你就都能做出来。

即使是难一点的综合题(压轴题除外),大概占比20%,也只是教材中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组合运用,也是源于课本的。比如,高考的数学题目要求每道题,甚至大题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能在教材中找到出处。只要你吃透课本,就能做出来。

当了解了考试要求后,你就会明白,教材是最佳的学习材料。有很多同学舍本逐末,认为教材上的东西太简单了,索性扔到一边,去找各种辅导资料,找难题做,认为这样才能拿高分,这其实是大错特错。

给你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如果你的考试分数不能拿到总分的80%,一定是你还没有拿全基础题的分数,那就乖乖地放下你的各种辅导资料,回归课本教材,把课本教材彻底吃透。这样坚持下来,你的成绩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那到底如何吃透教材呢?有四个关键字:透、全、串、多。

透:理解通透,知道为什么。

吃透,就是理解透。教材上的知识点、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要吃透,就是不仅要知道、要记得,更要知道为什么。比如,我们从小就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呢?你要弄清楚这个推导过程,知道为什么才是真正理解通透了。

全:不留疑点,颗粒归仓。

教材上的知识点、例题、注释小字,没有一个地方是无效的,所有的地方你都要完全弄明白。

因为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行小字,都有可能成为你考试中的一道题目。如果你觉得一行小字的注释并不重要,就没有去掌握,那结果是你一定会吃亏。比如,考试中一道10分的大题,考的就是这行小字讲述的知识点,你没有掌握,那么这10分就没有了。

所以,你在吃透教材时,要有“颗粒归仓”的决心,做到全部掌握,不留下任何疑点。

串:形成体系,把知识串起来。

相信老师肯定给你讲过,要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把所有的知识都串起来。

为什么呢?因为知识都是系统的,很少有单一存在的。而且,任何一本教材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你想要掌握这本教材的内容,就要先弄懂这本教材的知识体系。

那怎么系统掌握呢?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目录”。翻到教材的目录部分,看看这本教材分为哪些部分,每个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每个部分下面又有哪些小部分。当你开始看目录时,你就会发现,这本教材的知识点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比如,第一部分有三个小部分,而这三个小部分都是这一大部分知识的三种应用情况。所以,当你看完目录就明白了,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更高阶的做法:合上书,拿出一张纸,在纸上画出这本书的知识结构图,边画边想每个部分中的具体知识,这样你就真的把这本教材的知识点吃透了,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当然,你也可以打开一个思维导图的软件,直接来做这本教材的思维导图。

要想掌握一本教材的知识,就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起来,这样你就不是零散地掌握一个个知识点,而是形成一个系统,使知识与知识之间变得有联系,就能更全面地掌握它。

多:不断重复,一次又一次。

经典是值得反复阅读的,每读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教材就是原典,你不仅要通过上面的三个过程来学习,还要经常翻看。当你做题遇到困难时,可以去教材中查对应的知识点;当你在提高某一科的成绩遇到瓶颈时,你去翻看教材,就会发现,原来是因为自己没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所以稍微带有综合性质的题目就做不出来;当你刷过很多题后,再来翻看教材,你可能就会发现,原来自己刷过的这些题,都是书上例题的变形。

总之,教材是你任何时候都不该放弃的,要经常拿出来翻看。相信我,每看一遍,你都会有新收获。

★持续性学习:从一而终比选什么更重要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很多知识的学习通常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不是学一下就结束了。比如,你学习数学,从高一到高三,需要三年的学习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的。

那对于这种“持续性学习”,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呢?

1.学习材料不是第一位的,学到底是第一位的

木北(化名)是通过自学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而且他是他们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个从非重点班考上清华的学生。他从小学六年级的暑假起就开始自学,通过自学,完成课堂外的知识积累,一直到参加高考。

自学过程中,没有老师讲解,因此,他所依靠的就是各种教辅材料。他发现,现在的教辅资料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只要别买太偏门的,多数教辅书是很不错的,可谓“闭着眼睛买,本本都不错”。另外,同类型的教辅材料其实大同小异,虽然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是没有本质的不同。毕竟要学懂一个知识点,用到的都是同样的知识体系。同样的知识,不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讲解逻辑,本质上都是一致的。所以,他认为,选教辅材料不需要太讲究,更应该讲究的是,如何持续性地学好一本教辅材料。

通过木北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持续性学习,其实最重要的不是选择什么学习材料,而是要把你选择的学习材料学到底。

比如,我们要学英语单词,最重要的不是选择哪本单词书,因为大多数单词书是按照从A到Z的字母顺序,将常用的单词进行前后排序。不同的单词书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差别,因为单词的数量都是差不多的。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如何坚持把这些单词背下来。

对于持续性学习,先不要考虑选择哪种学习材料的问题,你最应该关注的事情是,如何从一而终,坚持到底。

2.如果还是要选择,到底该怎么选?

虽然从一而终最重要,但还是要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那具体该怎么选呢?

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看品牌。

一般而言,老品牌、大品牌,都有品质的保证和时间的沉淀,大概率不会出错。另外,新锐品牌也可以选择;你想,在老品牌和大品牌的夹击之下,某个新品牌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那么一定是有其过人之处的。

第二,看口碑。

金杯银杯不如大家的口碑,我们在买材料时也可以通过看用户口碑来进行选择。你可以问问身边的同学都在用什么材料,也可以让老师给你做一些推荐;或者你可以就某一个或者两个教辅,问问大家的评价。当然,现在有了更方便的途径,大家可以直接去网上看别人的经验帖、使用视频等。

第三,亲自试用。

当你找到觉得还不错的学习材料或者学习课程后,可以自己先试用一段时间,或者先上上体验课,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做出合理的判断。 Si76DsNQ5IYcbaHpx+sCgnC1Fu3v93jqFtI3FUNGjcIb1v1xVou27PZiXIkEuxX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