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关于奥数及其竞赛

一、要不要学奥数?

很多家长都问过我一个问题:小学到底要不要学奥数?有的家长和我说:“我听到很多专家、教授都是反对学奥数的,认为奥数负面影响巨大。”还有很多家长说:“只有天才才能学奥数,普通的孩子是学不了的。”也有家长说:“奥数必须得学,不学奥数的孩子到了初中之后没办法成为数学高手,我们隔壁邻居家的孩子考上清华了,就是从小学奥数。”有家长反驳:“你说得不对,我同事家孩子上了北大,也没学过奥数。”……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马过河”的故事:同样一条河,大象可能觉得水很浅,小松鼠却觉得已经是深渊了。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大家会有不同的答案呢?因为每个家长站的角度、每个同学未来的升学方向以及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所以答案不同。我相信上面每个答案都有赞成和反对的声音。

那小学到底要不要学奥数呢?我们需要从升学规划倒推决定,如果大学准备学习艺术、体育等特长类型的专业,那奥数是没有必要学习的。如果希望通过常规的中考和高考升学,奥数学习则是有必要的。

关注高考的同学们都知道,2022年的高考数学难度非常大,而且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专家也表示,要发挥数学科目高考的选拔功能。这已经释放出了一个信号:高考数学的难度会加大很多。高考题主要难在两个方面:一是题目的灵活度,二是题目的复杂度。

灵活度指的是解题的思路不好想,很多同学不会做题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入手,高考题对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

复杂度指的是解题的步骤特别多,一道大题的解题步骤达到几十步,能写满答题卡。数学和语文、英语不一样,像语文、英语作文题,如果你写错一个字、一个单词,只扣1~2分,完全不影响后面答题和得分,但数学不一样,如果有一步错了,那后面的分数你都拿不到了。所以数学对同学们的过程书写能力要求很高。

学习奥数可以帮助同学们提升数学思维,奥数题的复杂度比普通数学题要大,也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过程书写能力,这些能力是初高中数学学习必备的。

小学奥数大致可以分成七个专题:计算、应用题、几何、行程、计数、数论和组合。前六个专题中一部分知识点和初高中衔接非常紧密,另一部分和组合专题则属于纯奥数的内容,纯奥数一般难度比较大,和初高中衔接也不紧密,题目类型也相对独立,一般在奥数杯赛中出现比较多,这部分内容经常被我们称为“偏难怪”。

那前六个专题中有哪些知识点和初高中的学习有衔接呢?

计算专题中会讲到整数、小数、分数的巧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技巧,这些内容对初一学好计算特别有帮助。很多同学一到初一遇到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运算,就算得一塌糊涂。这就是因为小学没有打好基础。此外计算专题中也会讲到等差数列、裂项、换元等重要方法,而2022年全国高考数学乙卷理科卷第4题就完全可以用换元法来轻松解题。

应用题专题其实是用来锻炼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这是初高中解决大题的必备能力。而且应用题专题还涉及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不等式方程等,对初中应用题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几何专题对初中学习几何特别有帮助,很多同学到初中学几何的时候,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做辅助线的题目,根本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解题。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因为同学能力差,而是因为小学的12本数学教材当中,几何的篇幅特别少,而在初中,几何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所以说如果在小学只学课内知识,那几何水平就会比较薄弱。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奥数当中的几何来进行补充。

行程专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第一个学期的压轴题是动点问题,它的本质就是行程问题。动点问题主要考察动态分析的能力:随着数轴上点的运动,线段长度或者面积发生变化。行程专题锻炼同学过程化思维和动态分析能力。

计数专题本质上是在培养同学们分类讨论的能力,这个能力对初高中的学习非常重要,初高中不只压轴题,很多选择、填空题都有多个答案,需要分类讨论,所以说分类讨论的能力贯穿了整个初高中的学习。

最后再说说数论专题。数论是奥数的灵魂,它是代数的前身。什么是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字。很多同学算数可以,但是一旦题目里面出现字母,就晕头转向。初中整式和分式的计算就经常需要用字母来表示数字,如果代数思维不强,那在学习的时候就会遇到困难。数论专题能夯实大家用字母代替数字的思想。

由此看来,小学奥数前六个专题中和初高中有衔接的知识是一定要学习的。那些和初高中关系不大的知识,也就是我们说的纯奥数的知识要不要学呢?如果想参加奥数杯赛,那就可以学。如果不参加奥数杯赛,不学也无关紧要。

总而言之,奥数的知识是有分类的,学不学、学什么完全看自己的需求,不是一定要学,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对于顶尖学霸而言,所有的奥数都要学。对于数学成绩一般的同学而言,学习和初高中衔接的奥数专题就可以了。有的同学可能课内知识都学得吃力,那我不建议你去学奥数。这样的同学需要先把课内问题解决,等到课内没有问题了,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去学习和初高中衔接的奥数知识。

二、正确的奥数学习方法是什么?

相信大家现在对于奥数都有了更加客观清晰的认识,那到底应该怎么学奥数呢?接下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正确的奥数学习方法。

大多数同学在学奥数的时候都走了弯路,主要有这三种类型:

第一种:学习难度和自身能力不匹配

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学超出其能力的奥数,特别是那些没有任何奥数基础的同学,跟着有奥数基础的学,这样往往会伤害自信心。

我在海淀区教学时曾经遇到过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他没怎么学过奥数。我当时感到非常震惊,就问他妈妈:“怎么没提前给孩子规划奥数学习呢?”这位妈妈告诉我,其实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奥数,而且还是在特别有名的机构,跟着一位特别有名的老师,但是班里很多同学水平非常高,而且这个班的教学进度也很快,基本上每次上完课他都哭丧个脸,把自信心搞没了,后来就一直没有再学奥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规划奥数学习的时候,千万不能一上来就超出接受能力,否则我们连学习的兴趣都可能失去,更别谈未来的数学学习了。

第二种:学奥数仅仅是为了参加竞赛

很多家长会认为:我的孩子不参加竞赛,奥数就别学了吧。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学奥数的目的绝对不只是参加竞赛,奥数其实就是课内数学的延伸,里面有很多内容和小、初、高数学是极为关联的。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学奥数的目的应该是培养数学思维,让自己有一定的解决难题的能力。

此外,学习奥数还可以帮助同学们应对小升初的分班考试。有些中学会分实验班和普通班,这两种班型最大的差别,就是教学进度——实验班教学进度更快,对同学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思维能力怎么考察?当然就是通过奥数水平进行判断,所以一些重点初中的分班考试都会考奥数。

第三种:奥数只适合聪明的人学

很多家长都认为只有聪明的孩子才适合学奥数,自己家孩子不聪明,学不了奥数。

这其实也是一个思维误区。很多聪明的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学习奥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训练思维的过程,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奥数开始学习,不断训练,慢慢思维能力强了,再挑战更有难度的内容。

有个学生的家长是宁夏当地的小学教师,他让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跟着我学奥数,一个月后,他给我发信息说,孩子学了奥数后脑子灵光了。

这说明,他不是因为聪明才学奥数,而是因为学了奥数才变聪明。

要如何避开此类思维误区,并且科学地学习奥数呢?

学习奥数可以用八字箴言来概括: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据此我为同学们把奥数做了区分,分别是浅奥、中奥和深奥。

浅奥是指那些好玩有趣的奥数知识,是在课内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既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又不会让学生有畏难情绪,特别适合奥数的初学者。

中奥是奥数的核心。这一部分内容比较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同学。这些知识点和初、高中衔接非常紧密,不仅能够提升思维,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小学的课内学习,还能帮助大家预先感受初高中压轴题的逻辑。

中奥可以分为计算、应用题、几何、行程、计数和数论等六个专题,里面很多知识点都是数学的核心。如果未来想考入重点初中的实验班,想成为数学高手,在未来中、高考考试中得高分,中奥是一定不能错过的。

和浅奥、中奥相比,深奥就是非常有难度的了,很多家长不敢让孩子学奥数,其实是不敢让孩子学深奥,深奥里基本都是纯奥数的内容,知识点相对独立,和小、初、高的课内关联性不是很大,非常考验同学的思维能力。所以很多同学一看到深奥就特别害怕。学习深奥的目的其实是应对奥数竞赛的,如果你想竞赛得奖,那一定要学深奥。

奥数不像数学课程那样有标准的体系。所以市面上的奥数培训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的学习难度很高,只适合极少部分的学霸;还有的非常简单,只比课本稍微难那么一点,学不到什么真本领。

所以挑选培训产品至关重要。对大部分同学而言,如果想轻松地接触奥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学习,甚至具备参加竞赛拿奖的水平,那就一定要按照浅奥、中奥、深奥的顺序进行学习。

三、要不要参加竞赛?

关于竞赛,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激励学习的神器,也有人说它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其实对于竞赛,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理解,因为每位家长的需求不一样。

我们以小奥杯赛为例来剖析。小奥杯赛最开始兴起是在择校时代,小升初进程中,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名校会看学生的简历,如果拿到了“华杯赛”“希望杯”“数学解题能力展示”等奥数大赛的一等奖,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就会主动把这类学生招至麾下。

这虽然有利于升学,但毕竟奥数竞赛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相比校内课程和普通奥数,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

小学阶段,很多家长为了升学择校,不管三七二十一,让孩子加入奥数的学习中,导致很多学生听不懂,基本是左耳进右耳出,不仅浪费时间,还把数学学习兴趣都消磨没了。

学奥数和参加竞赛是两码事,学奥数是长线,参加竞赛是短线,我们要理性看待。

如果你是顶级学霸,对数学有着极为旺盛的兴趣,奥数竞赛是一定要参加的。

如果你资质普通,平时数学成绩马马虎虎,那就尽量不参加,如果因为心理敏感而信心受到打击,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里向大家分享3个案例,让大家对是否要参加奥数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首先是一个顶级学霸的案例。这位同学来自北京海淀区,家长的教育意识很强,孩子六岁时就开始让他学习奥数,在学奥数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很高的数学天赋,到小学三年级,就已经把小学奥数的全部内容学完了。而且,从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他就已经在跨年级参加各类杯赛考试了,拿到的一等奖、二等奖数不胜数。

同学妈妈跟我说,孩子平时在家里特别喜欢研究数学,无论是讲数学史的书还是锻炼思维的题目都喜欢看,平时遇到比较难的题目,还特别喜欢钻研。这样的学生天生对数学有兴趣,也有能力和思维去解决比较难的数学题,他不仅能在小学的奥数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未来非常有可能代表自己的城市,甚至代表我们的国家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第二个案例是我儿子。虽然我是数学老师,但是我儿子并不是数学学霸,也不是那种爱钻研的学生。我在给他报名比赛的时候,没有选择特别难的比赛,也没有跨级。而且我不断给他解压:无论考成什么样,你都是非常棒的,你敢去挑战就已经非常优秀了。

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他也会遇到一些让他皱眉头的难题。我告诉他:“做不做得出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敢于研究,敢于克服自己。”他在解题的过程当中也的确体会到了挑战难题的乐趣。

我儿子并不是数学学霸,比赛成绩最高也只拿到二等奖,但是他很享受这个过程。这是我作为家长特别想看到的。

最后一个案例是我朋友的孩子。他的孩子在海淀小学上六年级。我朋友的教育意识很强,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奥数,一开始学得还挺好,孩子也挺有干劲,每次课后的作业都会主动完成,如果某一次老师留的作业全做对了,那孩子一整天的心情就特别好,家长给布置额外的学习任务就特别愿意完成,比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多背几篇古诗,配合程度很高。

但是这样的状态仅仅持续了两年,从三年级开始,孩子说什么都不愿意去上奥数班了,一开始我朋友以为是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了,就换了老师,但还是不行,不管他怎么哄,孩子就是不学了。

其实态度的转变是有原因的。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朋友给孩子报名参加了一个奥数比赛,难度比较大,孩子在准备比赛的时候就比较吃力,最终考试结果也不好,什么名次也没拿到。从这个时候开始,孩子对奥数就开始有点排斥了,但是没有表现得特别明显,到了三年级,就彻底爆发了,表示再也不学奥数了。朋友跟我说他非常后悔。

其实这个同学就是典型的情感比较丰富、内心比较细腻的孩子。他本身成绩很好,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三名,也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失败,突然在奥数比赛中跌了跟头,就开始自我怀疑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畏难情绪上来了,选择逃避,退缩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这么一来,学习奥数变成了一个证明自己不如别人的过程。

每个孩子性格不同,是否参加竞赛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

总的来说,小学中低年级的时候,抱着尝试的态度去参加就可以。家长要告诉孩子,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无论结果好坏,都要给他加油,就算答零分,也要告诉他爸爸妈妈以你敢于尝试为荣,然后一起复盘,做好下一步的学习规划。

而初中竞赛的核心作用就是为高中竞赛做准备。如果同学对数学竞赛有兴趣,且学有余力,想通过竞赛走自招,甚至保送这条路,我建议多参加初中竞赛。

高中竞赛相比较小学、初中的比赛,是少数人的游戏。如果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参加高中竞赛,以下这两个问题必须想清楚:

1.数学功底是否扎实。

初中学过竞赛知识,至少获得一个奖项。这是对功底扎实的量化。竞赛没能获奖或者压根就没参加过数学竞赛的同学,老师不建议在竞赛上下功夫。高中参加竞赛最后保送大学的同学,基本上是一路从竞赛中成长起来的。

2.是否能考进当地重点高中的实验班。

高中竞赛不像小学奥数,自己报考前辅导班就能学好,它需要有专门的学习氛围和时间,所以高中竞赛一定是在学校学习;高中竞赛是高中和高中之间的竞赛,跟升学直接相关,所以很多高中都是自掏腰包,专门为实验班的部分同学开设单独的竞赛辅导班,并且从校外聘请专业的竞赛教练。

高中竞赛一定是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很多同学准备高考都已经非常吃力了,根本无暇顾及竞赛。

如果同学真的想参加高中数学竞赛,那最好从初中就开始准备。 VGe81YqlyPJoqnG2+vR57MCby4Wz8b4I3nGOWj8Q/qeVhtQyXXyuItb2tTFDZYm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