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它不仅是秦赵两国的生死对决,更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转折点。秦国通过这场战役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而赵国则因这场灾难性的失败元气大伤,逐渐走向衰亡。

公元前260年,战国的局势已然紧张到一触即发。秦国经过多年的扩张,国力雄厚,兵力强大,成为了列国中的头号强国。秦昭襄王有着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他任用范雎、白起等一批杰出的将领和谋士,积极推行“远交近攻”的战略,不断削弱邻国的力量。

赵国则是当时与秦国抗衡的唯一强国。赵国北有匈奴,西有秦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赵国的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中原诸侯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然而,赵国国君赵孝成王性情刚愎自用,容易被身边的佞臣所左右,这为赵国的命运埋下了隐患。

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源于上党之争。上党原属韩国,但韩哀侯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遂将上党割让给赵国,希望借赵国之力抵挡秦军。然而,这一决定引发了秦赵之间的对峙,秦国绝不容许赵国坐大,决定以武力夺回上党。

赵国接收了上党后,赵孝成王一面派遣廉颇驻守长平,一面积极备战,希望能够抵御秦军的进攻。廉颇是赵国名将,他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依托长平险峻的地形,与秦军相持不下,秦军一时难以突破。

秦昭襄王见廉颇难以攻克,便决定施展计谋,企图用离间计将廉颇调走,换上一个容易对付的将领。范雎献计,让人假装投降,向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的不是廉颇,而是年轻有为的赵括。赵孝成王听信谗言,罢免了廉颇,将赵括任命为主将,领兵出战。

赵括,乃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幼年时便熟读兵书,颇有才华。然而,赵括虽熟知兵法,却缺乏实战经验,他为人骄傲自大,自认为能轻易击败秦军。当赵括接任后,他改变了廉颇的防守策略,主动出击,试图与秦军展开决战。

秦军主帅白起乃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深知赵括急于求胜的心理,便设下了一个陷阱。他故意撤退,诱使赵军追击,然后突然展开反攻,将赵军引入长平的伏击圈中。

赵括不顾军队的疲惫和战场的险峻,命令大军追击秦军,结果深陷秦军的包围圈。秦军迅速封锁了赵军的退路,并切断了赵军的补给线,赵军陷入绝境,粮草断绝,士兵们在饥饿和恐惧中士气低落。

在长达四十多天的围困中,赵军无法突围,损失惨重,士兵们面临着绝望的困境。赵括试图突围,但在战斗中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失去主将,彻底崩溃,剩余的士兵无力抵抗,最终被迫投降。

长平之战以秦国的全面胜利告终,但这场胜利的代价却极其惨烈。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军俘虏,白起认为这些降兵难以安置,便下令将他们全部坑杀。四十万赵军在长平被坑杀,这一惨剧震惊了整个战国,赵国元气大伤,几乎从此一蹶不振。这场战役的失败,使赵国失去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也为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赵国在长平战役后的实力大不如前,最终在公元前228年被秦国所灭。

长平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惨败,更是一场政治上的悲剧。赵括的轻率与赵孝成王的刚愎,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赵括的悲剧也让后人警醒纸上谈兵终究不能代替实战经验,战争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与审慎的判断。对于秦国而言,长平之战是其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通过这场战役,秦国消灭了赵国的主力,为日后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白起也因这场战役而名垂千古,成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将领之一。

长平之战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也揭示了领导者决策的重要性。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而长平之战,正是这样一个决定历史的时刻。 vZGsFK57TOP+H3gLJG6jhtIpzgLvMh4rfv23Hj+0Iu+xiLGdQ06a8dijO+8RAAy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