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史上最偏心的母亲

郑庄公名叫寤生,父亲是郑武公,母亲武姜。武姜是申国人,郑武公在执政的第十年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为妻。武姜生下郑庄公时,本应顺利生产,但庄公却不按常规,先伸出一条腿,另一条腿横着卡住了,令初为人母的武姜疼痛难忍,几乎要了她的命。

经过一番折腾,郑庄公终于出生,但武姜对这个差点要了她命的儿子心生不满,给他起名“寤生”,意为倒着出生的家伙。相比之下,武姜的第二个儿子叔段顺利出生,长大后浓眉大眼、唇红齿白,是个标准的小帅哥,深受母亲宠爱。武姜偏心地希望立叔段为继承人,屡次怂恿郑武公:“立老二当继承人吧,老二更有能力!”

郑武公对此不予理会。武姜很不高兴,但也无计可施,只能拿寤生出气,常常骂打他。然而,这个不受待见的寤生在母亲的冷眼中顽强长大。到他十五岁时,郑武公病重在床,眼看就要去世。武姜再次提出立叔段为继承人的请求,称赞叔段一表人才、力大善射、武艺超群。郑武公听后勃然大怒,召集大臣们宣布:“自古以来,长幼有序,不能乱立,更何况寤生无过,岂可废长立幼?我的继承人是寤生,不可更改。”

大臣们在继承人问题上始终保持明哲保身的态度,纷纷表示:“主公英明,臣等一切听主公的!”于是,郑武公交代了后事,不久便薨逝(“公”死叫薨,“王”死叫崩,士大夫死叫卒,老百姓死就死了)。

郑武公薨逝后,郑庄公顺利继位,并代父作为周朝的卿士辅佐朝政。武姜见大儿子庄公活得滋润,又找到他:“你继承了你父亲的位子,享有数百里的土地,可却让同胞兄弟只有那么一点地方,你于心何忍?”郑武公在世时,被武姜缠得无奈,把小小的共城赐给了叔段,称为共叔。

郑庄公答道:“母亲认为该如何处置呢?”

“让他去制邑吧。”

郑庄公说道:“制邑以险要闻名,先父有遗命,不准分封,除此之外的地方我都可以答应您。”制邑即虎牢关,是战略要地,郑庄公深知其重要性,不能轻易分封。

武姜接着说:“那就去京吧。”京位于今河南荥阳东南。

郑庄公心想:母亲真会挑地方,京城可是郑国最大的城市,比都城新郑还要大得多。他不愿意答应,但又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只好保持沉默。武姜见状,脸色一沉道:“你如果不同意,那就把你的弟弟逐到别国,让他受尽白眼,过着勉强糊口的日子吧!”

郑庄公孝顺,一见母亲生气,急忙说:“我同意,我同意。”于是,叔段便高高兴兴地赴任京城。

古语有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意为祸福相依,可以互相转化。寤生的出生不幸,但最终幸运地活了下来。虽然出生有难产经历,不幸遭母亲嫌弃,但由于父亲坚持原则,他幸运地继承了王位。而弟弟叔段在母亲宠爱下,原本不属于他的王位并未失去,还在哥哥继位后得到了一座大城作为封地,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幸运儿。

然而,叔段的幸运中也隐藏着不幸。母亲的偏心让叔段心生不满,逐渐滋生了野心。他觉得自己才是应该继承王位的人,对哥哥的统治越来越不满。叔段在京城安稳了一段时间后,开始不满足于现状,他利用母亲的偏爱和支持,暗中积蓄力量,图谋更多的权力。

武姜对叔段的野心视而不见,甚至在背后默默支持。她相信叔段比寤生更有能力带领郑国走向辉煌。叔段利用这一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甚至开始在京城修筑城墙,建立自己的小朝廷,逐渐与郑庄公分庭抗礼。

郑庄公虽然心知肚明,但一直忍耐。他深知,一旦动手,将会引发一场兄弟相残的血战。为了国家的稳定,他选择了暂时忍耐,希望通过其他方式解决这一矛盾。然而,叔段的野心日益膨胀,最终走上了反叛之路。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叔段的反叛,不仅让郑庄公陷入了困境,也使得武姜在内心深处倍感痛苦。她一直希望两个儿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她的偏心和溺爱最终导致了兄弟之间的仇恨。郑庄公被迫出兵镇压,叔段被彻底击败,这场兄弟之争以叔段的失败告终。

武姜的偏心不仅影响了她的两个儿子,也对郑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家族内部的矛盾与斗争,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偏心和溺爱,最终导致了兄弟相残的悲剧。

郑庄公在平定叔段的叛乱后,逐渐稳固了自己的统治。他明白,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以公正无私的态度治理国家,避免因偏心而引发内部纷争。通过这一事件,他吸取了宝贵的教训,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治国策略。

幸运和不幸往往相互交织,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郑庄公的坚韧和智慧。他不仅成功地应对了内部的挑战,还在外部的对抗中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为郑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治国方略。 Q22/G9Dli5z5Jn1oK1AXRuZmjfLEZF8rPFAqlAIFdgK0Py4GxQlnINVKH880Hyc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