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创办华文学校

1896 年,新会人伍廷芳被任命为出使欧美四国大臣。他邀请梁启超以二等参赞的身份随行,并送来白银千两作为治装费。

梁启超回信说,因为手头事情太多,无法应邀。但是他很关心在美华工,在复信中说:“以我的愚见,出使美国只有一件事情可办,就是保全在美华工。办好这件事,可以建立不朽之功业,而且能一雪前耻,振兴民气。”他深知在美华工饥寒交迫、谋生无术,处境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受教育,素质太低。所以让华工接受文明教化,掌握生存技能,自爱自保,共御外侮,才是根本之道。

次年,横滨的华侨商人邝汝磐和冯镜如打算创办一所中文学校,以便让华侨子弟接受好的教育。当时孙文正在横滨,他建议将学校取名为“中西学校”,同时建议派人前往上海托请梁启超出任校长。

可惜的是,当时梁启超正担任《时务报》主笔,一时走不开。于是康有为派弟子徐勤出任校长,并将校名改为“大同”,手书“大同学校”四字让他带去。梁启超则写了《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缘起》,为新学校确立了办学方针。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来到日本,打算在东京创办一所高等学校,让华侨子弟接受更好的教育,培养出主宰中国未来的人才。他先是发动横滨华商出资,接着写信争取日本官方的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次年夏天,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成立,梁启超亲自出任校长。

除此之外,梁启超还跑到神户去和华侨麦少彭等人商议创办华侨学校。为了争取侨商支持,他在中华会馆发表演说,认为华侨应该重视教育,为救国培养人才。1900 年春,校舍落成,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终于成立。

小启示

梁启超一向关心华侨的生存处境。他希望通过创办华文学校,让华侨子弟接受好的教育,掌握代表人类先进文化的新知识,养成在现代社会组织和团体下生活与发展的能力。这是他教育救国思想的可贵实践。 BgXUErc0olMEidSqqCWaiO5pDF5X7FtX6VBb3wyOCWUKwPQ2cCFMD4+uRGMfwOF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