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新法被废,光绪帝遭囚禁。
消息传出后,谭嗣同劝说梁启超到日本公使馆去求助,争取前往日本避难。他对梁启超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开始,才能走向成功。现在的中国,还没有人因为变法而流血牺牲,那么就请从我谭某人开始吧!”
随后,梁启超在日本人的帮助下逃往东京,而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捕了。在狱中,谭嗣同写下了彪炳千秋的绝笔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然后从容就义。听说挚友去世的消息,梁启超不禁悲从中来、热泪纵横。一想到本来可以一起逃走的同志,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却把死的痛苦给了自己,他心里始终觉得亏欠这位知己。
到日本后,梁启超加入了以保全中国为宗旨的东亚同文会。在他的主张下,东亚同文会机关报《东亚时论》第二号上,卷首配了谭嗣同的半身像,上有梁启超的题词“支那大侠浏阳谭君遗像”,另配有他写的《亡友浏阳谭遗像赞》。他怀着强烈的悲痛之情,称赞谭嗣同是铁骨铮铮的爱国志士,感慨其“如此头颅,如此须眉,海枯石烂,肝胆不移”。
1898 年 1 2 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在这份报纸上,梁启超连载了谭嗣同托付给他的遗作《仁学》,以彰显谭嗣同的爱国情怀,也寄托了自己对挚友的怀念之情。
为变法中牺牲的同志题词、写像赞、出版遗作,体现了梁启超重视友情的一面,也是他爱国情怀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