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这一对,一度是问鼎天下的可能人选。这两人也是天生的冤家,在碰到对方之前,几乎都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主儿。他们两人之间的较量如果细说起来,都够写一本书的了。
首先介绍隋末乱世最靓的仔——李密。
李密的出身不是一般的好。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魏帝册封宇文泰、独孤信、李弼、李虎等八名一级军事将领为“柱国大将军”。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西魏第一男子天团——八柱国。其中的李弼就是李密的太爷爷。李弼是北周的魏国公,他儿子李耀是北周的邢国公,李耀的儿子李宽是隋朝的蒲山郡公,李宽的儿子李密袭爵为蒲山郡公。《三国演义》里,袁绍他们家顶着个四世三公的光环,就强悍得不行了。李密他们家四世四公,分分钟碾压袁绍。
有用吗?没用!老爹死得太早,李密没法借力,用微薄的家产四处打点,才勉强得了个左亲侍的差事。所谓左亲侍,其实就是宫里站岗的大兵。人穷志短,那时的他完全没有气吞山河的豪情,只想保住小公务员的铁饭碗。
可老天爷偏偏对他另有安排。
大业年间,大兴市里坊间突然传开了一首神曲,名为《桃李歌》,歌词只有六个字:“桃李子,有天下。”一个姓李的人将拥有天下,任谁听了都忘不掉。杨广很忐忑。他身边的李姓大臣更忐忑。可这和李密这个小兵有什么关系呢?不好意思,还真有。
这日,杨广在宫中溜达,无意中看到了李密。李密东张西望,抓耳挠腮,工作作风很飘浮。杨广问身旁的许国公宇文述,这小子是谁?宇文述说是已故蒲山郡公李宽的儿子李密。杨广听了,皱起了眉头,忽然生气地说:“贼眉鼠眼的,把他开喽!”
杨广没想到,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李密一眼,却成就了此人一生的传奇。
宇文述和李宽私交不错,不好意思让故人之子难堪,便忽悠李密说:“君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那时的李密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社会经验不足,见宇文述如此看重自己,高兴得发晕,还借口有病主动辞了职。若干年后,阅尽世事的李密回过味来,把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打得满地找牙。
回家后,李密拜名儒为师,开始好好学习了。这日,他骑牛拜访老师,将《汉书》往牛角上一挂,捧起其中一本,且行且读。此情此景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劝学典故——牛角挂书。
走着走着,忽然碰到了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问他姓甚名谁。李密报了家门姓名。老头又问读的什么书?李密回答:《项羽传》。老头的眼睛亮了,哦哟,喜欢历史的年轻人不可小觑!
这个老头就是当朝宰相杨素。杨宰相对李密很感兴趣,将他请到家中攀谈。李密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把宰相谈得嫑嫑 的。李密走后,杨素赞不绝口之余,颇为伤感地对七个儿子说了一句中国父母的口头禅:“李密识度如此,汝等不及也!”杨家的七个葫芦娃都郁闷了。
从此,李密就成了杨府的常客。大娃杨玄感和李密处成了好搭档。外界给这对好搭档起了个名字叫杨密。
攀上了杨宰相的李密纵情歌唱,属于他的春天好像来了。孰料顺风车还没搭上,杨素就被杨广气得搭快车走了。
不过,杨玄感还在,杨密组合的情谊还在。
李密接着等待,一等就是七年。
大业九年,杨广二征高句丽期间,镇守黎阳(今河南鹤壁浚县)的杨玄感举兵造反,邀李密出山。李密高高兴兴地来了。岂料杨玄感言不听计不从,不久就兵败身死。他没能改变大隋的国运,却改变了李密的命运。
此后三年间,隋廷对李密的追捕一天都没停过。好在有“主角光环”护体,李密一次次化险为夷。坎坷与磨难使他认识到:隋朝一天不亡,他就一天别想过上好日子。他发誓,不灭暴隋,死不瞑目。他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平台。
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与新乡市交界处,有一块类似水泊梁山的地方,树木丛生,沟河纵横,芦苇遍野,方圆百里,进可攻,退可守,实在是逃难避祸、落草为盗的不二之选!这个地方有个奇奇怪怪的名字,叫作瓦岗。
大业七年,滑县的一名法曹翟让犯了命案,带着兄弟子侄和籍贯山东菏泽的单雄信、徐世勣 等人上了瓦岗,建起了山寨,拉起了队伍,当起了车匪路霸。
看过《隋唐演义》的朋友,对单雄信肯定不陌生。在演义中,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乃瓦岗寨五虎上将第一名。其实,历史上的瓦岗寨从未有过什么五虎上将之类的组合。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单雄信的武功的确很高。在不久的将来,李世民对此会有非常痛的领悟。
徐世勣是隋唐之际的人物中被演义歪曲得最厉害的一个。在演义中,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马甲——徐茂公,茂公系由徐世勣的字懋功讹传而成。徐茂公是个牛鼻子老道,羽扇纶巾,能掐会算,俨然诸葛亮、刘伯温之流亚。徐世勣却是个少年英雄,既能运筹帷幄,又能决胜阵中,乃一代帅才。
彼时,瓦岗寨周围还有大大小小十几支人马。这些人抢钱抢粮抢姑娘,隔三岔五就要火并。但这种局面在大业十二年的春天戛然而止。
因为,李密来了。
我们知道窦建德带团队的秘诀是look at me,“兄弟们,看我的”;杜伏威带团队的心得是follow me,“兄弟们,跟我上”;而李密带团队的奥义则是listen to me,“兄弟们,听我的”。公元7世纪最厉害的营销大师李密仅凭一张嘴,就将各路山贼、水贼以及土贼团结在了瓦岗寨的旗帜下,还将他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的低俗人生目标,升华到了反隋以拯救天下苍生的高度。这伙子不入流的车匪路霸经他调教,一个不小心,居然成了隋末第一雄师劲旅。
在李密的指挥下,瓦岗军一年内打了三场胜仗,牢牢控制了全国最大的粮仓——洛口仓(在今河南郑州巩义河洛镇),开仓赈饥,招兵买马,实力迅速膨胀。
翟让先是允许李密组建了嫡系部队——蒲山公营,继而主动将一哥的位置让给他。
放开手脚的李密,立即对瓦岗寨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正规化改造:瓦岗寨不叫寨了,叫大魏国;大哥不叫大哥,改叫魏公;聚义厅也改叫行军元帅府了。李密还仿照隋廷官制,设置了长史等官职。瓦岗兄弟从此成了有身份的人。
瓦岗人以为他们终于跟上李密的节奏了。岂料,李密又是一个冲刺,发布了IPO——讨隋檄文,历数杨广十宗罪,募股集资:无论何人,只要反隋,只要衷心拥护李密的领导,皆可加入大魏国,洛口仓的粮食任你吃,将来按贡献比例分红。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乱世里最缺的不是草莽英雄,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一抓一大把,最缺的是有大智慧、大才具的领袖。李密刚好符合世人对领袖的一切期许:首先,他出身好,根正苗红,能得士人之心;其次,他庙堂与江湖都混过,几度起伏,几度生死,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好;再次,他的能力有目共睹,不是谁都可以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将一个村办企业变成上市公司的;最后,他可是姓李呀!
于是,“赵、魏以南,江、淮以北,群盗莫不响应……道路降者,不绝如流,众至数十万”。大魏国如日中天,消灭群雄,一统江山,翘首可期。
可是,当李密的传奇遇到传奇的王世充以后,就戛然而止了。
王世充,鼎鼎大名,大名鼎鼎。八巨头中,李密靠才学,窦建德拼人品,杜伏威很勇敢,刘武周很无耻,薛举太残暴,萧铣太好命,而王世充一路逆袭靠的是腹黑术。隋末唐初,他的确是一号人物。只可惜受演义影响,很多人对他的认识简单化、脸谱化,觉得他是一个卑鄙无耻、不学无术,除了残忍再无他能的大坏蛋。实则不然。
首先,王世充是胡人。王世充祖上姓支,乃是纯种的西域 胡人。到他父亲这辈,幼年丧父,随母改嫁汉族豪强王氏,从此姓了王。王世充的母亲到底何族,我们无从得知。但最起码他是个混血儿。史载,王世充“豺声卷发”。“豺声”当为西域口音,辅以“卷发”,正说明了他的外族属性。
其次,王世充并非不学无术,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有口辩,颇涉书传,好兵法,习律令”。不夸张地说,八巨头中论才学,除了李密,就是他了。李密只有才学,王世充既有才学,又有权术,所以最终击败李密的人是他。
再次,王世充是奸邪小人吗?对,他真是小人。此人“性谲诈”,时人说他:“王公,小人也,能杀故人。”这个西域胡儿在大隋官场混得风生水起,大业六年时已官至江都郡丞兼江都宫宫监。杨广“数幸江都”,王世充“伺候颜色为阿谀,雕饰池台,奏献珍物”,“由是有宠”。
最后,王世充只是阿谀谄媚之辈?并非如此。没本事,哪能成为一代奸雄?!
杨广虽然好大喜功,但并不愚蠢,王世充固然受宠,在他眼中亦不过弄臣而已,但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他对王世充的认知彻底改观。
大业九年,江南人刘元进、管崇、朱燮 聚众起义,响应北方的杨玄感。杨广先后调动多路人马征讨,都不能奏效。无人可用之际,王世充主动请缨。杨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破格许他募兵讨贼。
随后,王世充招募了数万淮南兵,在朝野上下质疑的目光中上了前线。一个月后,捷报传来,刘元进、朱燮被打死,三万降兵被王世充悉数坑杀。
杨广大悦,从此认定王世充有将帅之才,“益加宠任”。
王世充再接再厉,先后剿灭孟让、格谦、卢明月三路义军六十万人,一跃成为晚隋两大后起将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