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封赏功臣

处理完渭水危机,一件早该做但一直没时间做的事情终于提上了太宗的议程,那就是封赏功臣。

九月二十四日朝会时,他命陈叔达宣读了封赏草案,并说:“朕可能考虑得不够周到,大家有意见尽管提!”

其实这就是皇帝的客套话,没想到绝大多数人都不满意。草案还未读毕,群臣便已一片哗然;待到读毕后,众人争先恐后地站出来表功、争功。宗室们不满意,我们这些主子的待遇咋还不如家奴?武将们也不满意,我们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为大唐打下了大大的疆土,怎么还不如那几个文官动动嘴皮子的功劳大?秦王党更不满意,陛下,我们可是你的人哪,为什么封赏反不及李建成、李元吉的人?一时间,朝堂上“纷纭不已”。

尤其是淮安王李神通,集宗室、武将、秦王党徒三种身份于一身,自觉地位最高、资格最老、功劳最大,炮也放得最响:“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陛下,当年我可是最早起兵响应的,如今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刀笔小吏的功劳却在我之上,我不服啊!

他们不开心,太宗更不开心!朕只是客气客气,你们还真当回事了?!朕的安排哪一次不是伟光正?你们质疑朕的方案,就是质疑朕的智商和能力!尤其神通叔,你什么便宜都要占。你们父子十二人八个是郡王,全大唐才三十五个郡王,你们家就占了近三成,还有啥不满意的?

炮打出头鸟,太宗的火力无比猛烈:“神通叔你别闹,当初你举义不过是为了自保;与窦建德、刘黑闼交手,你更是屡战屡败。你自己说,你凭啥和房爱卿、杜爱卿、长孙爱卿他们比?当然了,你是我叔,我还是尊重你的,但我不能因私废公啊!”这话已经说得很难听了,还是太宗留了面子的,毕竟李神通被俘那档子事他没提。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被侄子把老底都揭了,李神通灰头土脸,好不尴尬。连李神通都挨了批,别人哼都不敢哼一声了。

紧接着,太宗又办了一件稳定政局的大事:十月初一,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 “隐”;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剌 ”,以礼改葬。三个月前,李渊下敕,“绝建成、元吉属籍”,不承认他们是李家人。现在,太宗“拨乱反正”,不仅恢复了他们的属籍,还封了爵位,真是情义满满的好兄弟!

但大家认真品一品二人的谥号,“隐”好理解,隐匿,不显露;“剌”呢,《说文解字》解释为违背常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建成你见不得光,好好安息吧;元吉你虽然还是王,但却是比亲王低一等的郡王 ,还是个违背纲常的郡王。

葬礼当日,太宗痛哭流涕。魏征和王珪请求为隐太子扶柩,“送至墓所”。太宗不仅同意了,还命在场所有的原东宫、齐府属官都去送葬。真乃仁义之君!

在兄弟的葬礼上,太宗究竟想了些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他肯定想到了:决不能让他这一代的悲剧在后代身上重演。

初八,太宗昭告天下:册立年仅八岁的皇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之所以这么早立储,就是要向天下人表明:朕决无易储之意,承乾将来就是大唐第三代君王。

然而,在人性和历史的规律面前,强悍如李世民也是弱者。别以为你是皇帝,就可以把话说得很满,后事的发展偏不如你所愿。

十八日,功臣封赏结果公布:裴寂食实封一千五百户;长孙无忌、王君廓、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一千三百户;长孙顺德、柴绍、罗艺、李孝恭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一千户;李 、刘弘基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七百户;安兴贵、安修仁、唐俭、窦轨、屈突通、萧瑀、封德彝、刘义节六百户;钱九陇、樊兴、公孙武达、李孟常、段志玄、庞卿恽、张亮、李靖、杜淹、元仲文四百户;张长逊、张平高、李安远、李子和、秦行师、马三宝三百户。

大家仔细看这个名单,大有深意:

第一,武德第一重臣裴寂封赏最重,且宇文士及、唐俭、萧瑀、封德彝等李渊近臣均有封赏,只是不知为何没有陈叔达?太宗如此安排,显然是在表明尊重太上皇、尊重老臣的态度。

第二,太宗的四大心腹——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处于第二梯队。王君廓因诛杀庐江王李瑗有功,得以与四人平起平坐。名单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太宗的人。这说明,真正的自己人是不会吃亏的。

第三,李孝恭、李勣、李靖三名中立派赫然在列。此三人在朝中和军中都颇有根基,必须加以笼络。李孝恭是宗室,功劳又大,所以食封最重。李勣的封户倒也符合他目前的位置。只是李靖无论资历、声望、功勋都在李勣之上,封户却比李勣少了将近一半,仅与钱九陇、樊兴之流并列。可见,太宗无法忘怀当日二李不肯支持他的旧怨。

第四,暗算了太宗的罗艺也在名单之中。渭水辱盟,罗艺引狼入室,太宗心知肚明,奈何此人手握重兵,虎踞泾州,急切难以除之,只能暂且稳住他,徐徐图之。

第五,有一个人原本有封,现在没了。谁啊?神通叔嘛!

综上可见,这份名单是一个妥协、折中、弥合的名单。从前,李世民是秦王党的老大,只为自己人争利;但现在他是大唐新君,要平衡亲人与外人、老人与新人、自己人与旧敌人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江山社稷保稳定,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平心而论,名单中怎么都该有李神通的一席之地。太宗不赏他,除了气他乱出头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早就想遏制宗室势力的过度膨胀了。

李渊父兄死得早,连个侄子都没有,只好重用远房兄弟子侄。这样做有利有弊,好处不提了,单说一个最大的坏处:宗室势力迅速膨胀。武德年间,宗室获封郡王者高达35人,比亲王多了三四倍。这些人里头,如淮安王李神通、赵郡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等,皆手握重兵。如果放任下去,很难保证这些人或者他们的后代不会心生二意,觊觎帝位。毕竟,他们也姓李!更何况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当初可都是李建成那边的。

智者深谋远虑,当防患于未然,打压宗室已刻不容缓。太宗在朝会上装作轻描淡写地问大臣们:“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此言一出,老狐狸封德彝就嗅出了其中的味道,马上贴了上来:“哎呀,太上皇为人重感情,但他分封的宗室太多了,在社会上影响不好,有违天下至公的大道啊!”所有大臣,不管出自哪一派别,均无异议。原因很简单,朝廷的利益蛋糕就那么大,宗室占得多,群臣就少了,所以挤走一伙儿是一伙儿。

十一月初八,太宗颁敕,除赵郡王李孝恭、淮安王李神通、江夏王李道宗等少数几名功勋卓著者外,其余的宗室郡王全部降为县公。唐制,公爵分三等,依次为国公、郡公、县公。国公可世袭,郡公和县公不可世袭。一下子从可世袭的郡王降到了公爵最末一等的县公,还不能世袭,力度可谓相当之大。

不好意思,虽然你们也姓李,但你们那个“李”是小写的。

此后,无论是平庸的李神通,还是强干的李孝恭,就都靠边站了,挂着闲职,歌舞度日。贞观四年,李神通去世。贞观十四年,李孝恭病殁。三年后,太宗于凌烟阁图形二十四功臣,李孝恭排第二,李神通名落孙山。在贞观政坛上,活跃着的武德宗室唯有李道宗一人。

年关将近,眼瞅就是新的一年。

新年首件大事是什么?当然是改元。

经过反复斟酌,太宗最终属意“贞观”二字。“贞观”出自《易经·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十八学士之一、孔子三十二代孙、经学家孔颖达做了详细解释:“天覆地载之道以贞正得一,故其功可为物之所观也。”行天地之道,还有比这更高大上的吗?!

转年正月初一,太宗李世民降敕改元。贞观 的时代就此揭开了序幕…… CyJpHYVGWNRhTKMGhsEIQNf9kCQlb3l/6Uh51M8fUtYqlTyLtheS1VfyfdZejf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