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6. 静民务农

增殖人口,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发展农业生产。封建王朝以农业为本,只有农业强了,王朝才会兴盛。这里面的因果利害,太宗看得很透:“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举凡领导搞事情,第一步肯定是思想发动。

贞观元年二月初十,太宗让长孙皇后带着后宫妃嫔及命妇 ,公开集体纺蚕丝,先把妇女们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

女织布来男耕田,发动完妇女,就该发动男人了,贞观三年(629年)正月,他特意举行了已经中断了几十年的“籍田礼”。

籍田礼是吉礼的一种,其仪式是这样的:

孟春正月,于春耕之前的某天清晨,先以太牢 祭祀神农

然后,在国都近郊,由天子执耒 或犁,从地的这一头推到另一头,如是往返三次

随后,由籍田令率众耕播,礼毕。

最后,皇帝下敕,命天下州县及时春耕:冰河解冻,彩蝶纷飞,狗熊撒欢,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这是一个耕作的季节。

既然是一种礼仪,象征意义当然大于实际意义,但它体现了最高统治者对农耕的重视。从西周开始,历代帝王基本上都会行此大礼。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隋炀帝就对农业生产很不重视,加之到处浪游没时间,从没搞过。隋末乱世,各路割据势力忙着抢钱抢地抢粮抢娘儿们,哪有心思管这闲事?都没搞过。李渊当皇帝,一忙统一,二忙突厥,也没搞过。

贞观三年正月,大唐皇帝李世民在长安东郊耕籍田。由于这项礼仪已经停办几十年了,百姓都没见过,觉得很新鲜,纷纷赶来看热闹。当大家看到皇帝居然也像个农夫似的推犁执耒,“莫不骇跃”,原来陛下对种地这么重视,他老人家认准的事儿还能错嘛,我们要好好种地了。

皇后纺丝,皇帝籍田,这叫什么?对,这就叫劝课农桑。

他俩一带动,全国马上就动了起来,各州都督刺史、各县县令踊跃劝农耕织。其中,以洛州都督窦轨最为激进,专门组织人手在境内明察暗访,一旦发现游手好闲的人,马上强令种地,不听就将其关入大牢。唐廷还派出专职劝农员,赴各地巡视监察。

太宗还非常重视不违农时,天大地大不如农时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是头号天条铁律,什么事情都要给农时让路。贞观五年(631年),太子李承乾已届12岁,该行冠礼 了。有司占卜二月最吉,建议在二月行礼,结果报到太宗这里却被否了。因为二月正是春耕时节,太子若在此时行冠礼,势必会分散百姓注意力,牵扯农人的精力。太宗大笔一挥,硬是将冠礼日期推迟到了秋后十月。

太宗是个狩猎控。先前他总爱在春天打猎,天气好,野兽又多。为了不妨碍百姓耕作,愣是把这个习惯改了,改成秋后打猎。

为了从制度上确保不违农时,朝廷还出台法律,将违背农时的行为列为犯罪。例如,规定各级政府在农忙时节征发徭役,以贪赃论处。

此外,太宗还进一步改革了均田制。

《李唐开国》里讲过,唐版均田制是李建成搞起来的,颁行于武德七年(624年)三月。但是,从武德七年到武德九年的三年里,因为政治斗争,这项制度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太宗即位后,又进行了修补,主要解决了部分狭乡授田数不达标的问题。

依照人均分配土地面积是否达到规定的最低标准,唐廷将最底层的行政单位——乡分为狭乡和宽乡两种。狭乡是人均耕地面积不达标的乡。宽乡就是人均耕地面积绰绰有余的乡。这个很好理解,各地自然环境、地理地貌千差万别,自然有富有贫。封建时代对农民的管控是十分严厉的,严禁私自迁徙,不许他跑到别的地方去种地。太宗觉得不宜统得太死,就出台政策,允许狭乡农民向宽乡迁徙。

通过种种得力措施,全国人口数量开始回升,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各项社会建设也渐入佳境。

事实上,贞观头四年,国力恢复的速度相当快。当年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足足用了二十年。西汉历高祖、惠帝、文帝、景帝四代,直到汉武帝时才具备了击败匈奴的实力。而太宗仅用了四年左右,就将国力提升到能击败突厥的程度,绝对称得上奇迹。

追根溯源,就是因为他个人能力极其出众,思路举措极其得力。

人们总是企盼颂扬好时代。好时代,好时代,什么是好时代?总结历史,其实就两条:一是政治清明,二是经济发展。政治是否清明,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经济是否发展,关系百姓衣食住用,二者缺一不可。政治不清明,经济再怎么发展,百姓也不会满意;或者光是政治清明,经济却停滞不前,百姓生活困顿,也不算好时代。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位领导人,只要做到了这两点,就是圣主明君、人民领袖了。

休养生息是为了更好地劳作。经过四年的休养,太宗感觉大唐和自己都休养得差不多了,应该干点事情了。干什么呢?

当然是复仇! O5kWYEybjxOl0ZRgxMbFIf1kwEb/WNigtz69fdIY7x2lKHI+unHf9z95KxU0qgU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