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职场资深人士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经验原来很有价值。要知道自己经验的价值有多大,一定要去破圈验证。
我自己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财务培训公司做课程开发。我在上班的时候,从来没想过,我离开培训公司后这个经验能有什么价值。
课程开发这件事,我肯定不是市场上第一人,也不是做得最好的。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很多老师出过书,讲了很多年的课,如果跟他们比,我可以说是寂寂无闻,市场上从没听说有我这么一个人,而且最早我只是给财务人群做课程开发。
后来我是怎么意识到我自己的经验很有价值的呢?
2016年我参加了一个培训师的项目,我发现,想成为培训师的人都非常需要找到把自己的经验开发为一门课程的方法。而我恰恰在这一块有非常多的经验,我可以很好地帮助同学们。于是,在同学们的推动之下,我开发了第一门课程——《如何把工作经验开发为一门实战课程》。
后来我把做课程开发的能力用到了企业中。很多企业需要培养内部的培训师(简称内训师),但是内训师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我接了好几个教内训师做经验萃取和课程开发的项目,当年一下就实现了收入的数倍增长。
知识付费兴起后,我又发现,很多人想在网络上讲课,做知识获取收益,他们虽然有经验,却说不出来,而我的这个做课程开发的经验恰恰可以帮助到他们。
所以,你自己觉得平淡无奇、非常小众的经验,可能恰恰是别人非常渴求的。他们甚至愿意出几倍的价钱向你学习以获得这些经验。关键是你要走出去,破圈验证后,就会发现可以把一份经验做多次复制。
破圈就是要打破原先的社交圈,比如通过参加培训或者高质量的社群交流,去和不同行业的人深度链接,你才能发现自己经验的用武之地。
我有个朋友H总,之前在一家大企业某头部电商做渠道管理,特别擅长做经销商赋能。在她的带领下,她的团队很快把业务做到了行业第一。她离开大企业以后,就重新寻找适合自己的定位。一开始,她也不知道自己原先的职场经验如何赋能她职业转型。
她参加了很多个圈子,终于发现了一个市场机会:很多完成从0到1阶段的电商小企业老板特别需要搭建渠道,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批量开发渠道、如何对渠道伙伴进行赋能管理,导致业务发展出现瓶颈。
她跟很多老板交流后发现,自己的渠道管理思路对他们非常有启发。于是,她推动了她开发的一套针对电商小老板的渠道管理咨询方案,直接帮助小老板从0到1做渠道搭建并为他们赋能。后来她批量复制她的这项能力,半年之后她的客单价翻了好几倍,咨询需要预约排队。
所以,如果你一直在你原来工作的圈子里,你一定意识不到:原来你的经验还很有市场需求。可当你走出去和各类人群不断地交流后,你就能聆听到不同人的需求,从而将其和自己的能力联系起来。当别人的需求和你的能力对上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市场机会。你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复制给很多公司/个人,就能实现你的经验批发、营收倍增。
在知识付费圈,我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刚转型时,总感觉自己积累得还不够充分、不够优秀,于是一直在报课学习,结果越学越焦虑。
因为他们一听课,就会发现:别人已经总结得如此出色,我还能讲得更好吗?这个领域的人实在太多了,我是否与他们有区别?这时他们就会感到畏缩,容易自我怀疑,不敢前进。其实是多虑了,别人的课程都是打磨过的、下过苦功夫的,你拿自己的半成品跟别人的成品比,这个思路本身就不对。
还有的人觉得自己刚开始做,就去先学习别人的,抄个作业,但是又没有做出自己的独特性。学了一些认证课以后,他们给自己贴上了“××教练”“××导师”的标签,但是又没办法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的体系中,服务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只是简单复制了老师的课程内容、服务内容,做个低价的产品。
我觉得这也是对自己经验的一种巨大浪费,他们没有把自己原先积累的优秀经验总结出来创造出独特的价值。跟风模仿无法产生差异化的价值,特别容易陷入红海竞争。
所以我的理念是,每个人都要从自己的经历中挖掘自己的独特价值。你能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就已经定义了一个细分市场,而这个细分市场就已经价值百万元,甚至千万元了。
有个同学曾咨询我说,自己的定位是优势教练。我就问她:市面上有那么多的优势教练,那你做的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她竟一时语塞。我通过深入交流后发现,她有一个非常好的职业背景——她在销售管理方面的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特别擅长通过优势互补为团队搭建思路,帮助团队创造佳绩。
如果她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优势教练,无非就是给客户做标准化的测评和解读,其实并没有体现出她的独特价值。我建议她把自己定位成销售团队优势教练,帮助管理者运用优势思维搭建团队,提升团队绩效表现。后来,她把自己过去的管理经验结合了新知识,创造了一个自己的独特价值和细分领域。
总结一下,对于知识创业者来说,过往的成功经验就是最宝贵的创业资本。你不需要重新开始积累,你只要找到自己身上最闪亮、最具价值的那部分经验,明确自己的独特价值,然后把这个能力复制出去,就可以轻松实现营收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