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 农业时代的沟通方式

如何有效地利用能量,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就是如何有效地利用食物,这种赖以生存的东西。

在距今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驯服了某些动物,例如狗、猪,也驯服了某些植物,例如中东一带的智人开始种植小麦,黄河流域一带的智人开始种植稻子,南美一带的智人开始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农业革命到来,智人社会进入了农业社会时代,如图1-4所示。

图1-4 人类从狩猎采集进入农业社会

图片来源自搜狐网:人类是如何从狩猎采集进入农业社会的

1.5.1 人类好像开始了安居乐业

农业社会使得一部分的人类可以放弃原先世世代代靠狩猎为生的生活方式,开始了开垦定居,有计划地消耗粮食获取能量的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狩猎时代的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让人类一直在为食物发愁,并且不停地为了寻找猎物或者占据狩猎的地盘,不断地迁移,按现在的话来说,要经常搬家。经常搬家确实非常折腾人,要离开好不容易熟悉的狩猎地形,又要重新熟悉新的地方,研究如何俘获动物,如何摘取果子,如何躲避猛兽的袭击,当然还有如何躲避来自其他人类部落的侵扰袭击等。可以在一个地方安居下来,安心种植农作物,再饲养一些家畜等,对于祖祖辈辈颠沛流离的人类来说简直像找到了乐园一样。

1.5.2 国家概念的出现

同一个部落,或者关系比较近的不同部落,后来演化为民族。为了使自己生活的圈子能够固定下来,生活在同一个地区或不同地区的同一个民族,或者不同部落、不同民族联合起来把一定的区域称为自己的领土或领地,并且有了大家接受的,或者基本上可以接受的头领,还制定了一定的规矩等,于是“国家”的概念出现了。

然而,好不容易得来的安居乐业其实并不那么安乐。

这边的农业社会的安居带来的相对富裕自然引来了别的部落的羡慕和觊觎,特别是一些游牧民族,凭借其马上功夫,开始对富裕的定居型农业社会的人们进行抢劫和掠夺,农业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自然开始了防护和反抗措施。在中华大地上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的多个王朝开始了长城的修建: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筑起来的。

万里长城如图1-5所示。

图1-5 万里长城全长约多少千米?

图片来源自zaoxu.com

当然,为了防止侵扰,有智慧的人类自然想到了抵抗、反击:卫青、霍去病等名将都是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同时一切活动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都需要沟通交流,如危险来时的警告、敌人进犯时的阻击方式、反击入侵者的布阵等。

1.5.3 造纸术的发明

最初人类用竹简(即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羊皮等来记载历史和事件,也有把文字刻在竹片,或把碑文刻在石头上的。这些竹简比较笨重,羊皮又很昂贵,要想把平常人们说话沟通的内容写到竹简上,需要很多很多竹简,不容易携带,因此,古人在竹简上写的文字大多比较简洁,只能用很少的字来表达意思,不能像白话文那样用许多字来表达。到了中国汉代,蔡伦发明了造纸技术,造出了又薄又轻的纸张,极为方便携带,被称为蔡侯纸。蔡伦的造纸技术也传向了日本和中亚、欧洲等地,日本人后来改进该技术造出了“和纸”,可以说中国的造纸术对人类的沟通、文明的传播有着杰出的贡献。大量的历史可以写下来,制成书供人们阅读,这其实是人类的一种高超的沟通技巧,直到信息革命时代,人类的沟通方式在过去二千多年时间内主要以书信等纸面交流为主,这同样也是人类知识的一种有效的传承方式。在中国有一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意思是指读书人有出息,那么为什么读书人有出息呢,读者都明白那是因为从书中可以得到许多知识,或者说是智慧。

接下来几节来介绍农业社会中的人与人、部落与部落、国家内部、国家之间的沟通方式和信息传播方法。

1.5.4 近距离的沟通

当时的智人估计也就在一二公里的范围内,由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也就几百人在一起组成村落,过着互相帮助的群体生活。人类忠实的卫士——狗,自然也和人类一起生活在人类的村落中。如果有陌生人闯入村落,狗就会发出警告:“汪汪汪汪汪”,这大概是人类最早最原始的警报系统了。只要听到狗的叫声,人们就会警觉起来,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一只老虎进村了,某人就会大声叫喊:“大家小心啦,有一只老虎进来啦!”住在隔壁几十米或一二百米以内的人家就能听到这样的叫声。无论是狗叫声也好,还是人的叫喊声也好,近距离的沟通就是那么简单,靠的是喉咙喊。当然如果距离稍微远一点,在声音根本传不到的地方,那么只好麻烦哪一位跑腿的去带个话了。

有时候,村落的首领需要传达什么重要指示的,往往会召集大家一起,然后站在台上,面对几十个、几百个的村落住民,甩开嗓子,其实这种方式和之前的沟通方式、没有什么差别。

如果某个村落村民懂得手语的话,或许某人只需要做一些手势就能让别人懂得其内容,进行信息沟通,但是估计大部分人还是不懂复杂的手势的。

当时的人类还有一些效率比较高的号召性工具来传达某种信息,那就是大鼓、号角、小螺号等,如图1-6所示。现在的非洲某些部落依然还用击鼓传音来向村民传递某种信息;在三国演义中每当张飞、关羽、赵云出阵迎敌时一般都要击鼓助威,利用鼓声号召士兵一起打起精神,齐声呐喊助威。号角后来也演变成了军队里面的冲锋号,或现在学校里面的哨子等。像这样的大鼓、号角、螺号一般在几公里之内可以传达某些事先约定的简单信息,如危险来了、危险解除了、一起冲锋、撤退、时间到了等。

图1-6 传达信息的工具

图片来源自互联网

1.5.5 中距离的沟通

当需要向距离十几公里、几十公里、一百公里或二百公里以外的村落传递信息(比如说鸡毛信)的时候,可以派一位飞毛腿带话,这是非常自然可以想到的方法,但是即便是现代的马拉松选手,如果让他跑一百公里的话,估计也需要五六个小时,也就是二三个时辰,假如信息是紧急军情的话,那么耗时五六个小时就非常不及时了。

别忘了,智人是靠狩猎为生的,除了拥有忠实的卫士——狗以外,还会骑马进行远距离狩猎,因此快马报信自然也是常用的手段,而且比飞毛腿应该快得多。

当然,智人之所以被誉为有智慧的人,自然有其过人之处,我们的祖先可以用鸽子来传达信息,即飞鸽传书。对于鸽子来说,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把信息(往往是带有记号的东西,或者有文字后的书信)带到一百公里以外,这比用马、用人都快得多。

还有鸿雁飞信等方式也都是古人的智慧。以及建造高高的信号塔,用几种颜色的信号旗传递信息。比如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读者可能都知道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为了博得妃子一笑,几次点起了烽火台,虽博来了妃子的笑,却戏弄了各位诸侯,结果当敌人真的来临,点起烽火台的时候,却没有诸侯再来相助,白白丢了天下,如图1-7所示。烽火是古人的一种紧急军事报警系统,当发现敌情,需要友军支援的时候,军士就会在高高的烽火台上点燃烟火,让远在几十公里,甚至一二百公里以外的友军知道军情,烽火台通常不是一个,而是几个,十几个连续的,可以把紧急军情传到几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之外。但是烽火台能够传达的信息量太少,基本上也就是“这里情况紧急,请求支援”之类的信息,不能像书信那样传达几百、几千字的复杂信息内容。

图1-7 烽火戏诸侯

图片来源自互联网

1.5.6 远距离的沟通

如果需要和陆地上相距几百公里,乃至几千公里以外的人进行沟通,这时候就需要所谓的信使了。信使大多使用马匹、马车,中国古代朝廷的信使也叫驿使,据说在宋朝把所有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在今天我们还有“邮递员”之说),而且还有紧急的“急递铺”来传递朝廷的紧急书信,急递用的驿马上系有铜铃,快马奔跑时的铃响意味着“紧急”。为了尽快传递信息,需要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地奔跑,古代有千里马、血汗马等擅长奔跑的马种,如图1-8所示。

图1-8 八百里快马加鞭有多快?

图片来源自新浪网:八百里快马加鞭有多快?

本节小结:在农业革命后,远距离的信息传递主要靠人的脚力、马匹奔跑、鸟类飞行等方法。 x2agmrE8RFx9/3M7lXw70LGzkHQk9+gMGckYRi0bOVXBKKGqqAxluuf0zoMOAnk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