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护理安全分级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全球医疗服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的高度重视。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已成为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在临床中护理工作虽然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及高风险性,但这并不表示“护理安全”和“患者安全”不可掌控。有学者指出,30%~50%的不良事件可以通过预防得以避免。通过对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性评估,用建立护理安全分级的方法帮助医护人员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保证患者安全。

一、护理安全分级的由来

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自理能力评估,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我国的分级护理始于1956年,由护理前辈张开秀和黎秀芳所倡导并一直沿用至今;国内医院的分级护理制度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目前,国内医院的护理级别,一般均由医生根据等级护理制度要求,结合患者病情,以医嘱的形式下达,然后护士根据护理等级所对应的临床护理要求,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受分级护理制度的启发,认为可以对患者现存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将安全隐患等级按照低、中、高、危档划分,建立护理安全分级,以预防和保证患者在医疗服务中的安全。

护理安全分级是在护理安全的基础上为实现患者安全而制订的分级制度,通过对患者不安全因素的评估、分级,能够使护士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防范,防微杜渐,减少和控制护理缺陷和事故的发生。

护理安全分级与分级护理制度的区别为:等级的下达者为护士,而非医生;等级的下达依据是患者的安全隐患,而非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例如,对于深昏迷的患者,其病情危重,属于一级或特级护理,但针对其安全隐患的评估,由于其处于昏迷状态,安全隐患主要为压疮的发生,而跌倒、坠床或拔管的危险因素则较低。《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由中国医院协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健委医政司指导下制订,具体内容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提高用药安全;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该文件中患者安全目标的提出也是护理安全分级在临床工作中实施的必要。

二、护理安全分级的制订

1.重视评估患者自身安全的影响因素 英国著名学者Vincent从制度背景、组织管理因素、临床工作环境、医疗团队因素、医护工作者、任务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7个方面归纳了影响患者安全问题的因素。虽然管理制度、人员、任务等因素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但患者自身因素是患者在特定时间内本身所具有的,不同患者之间存在高度的差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且同一因素也可能对患者安全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对患者自身影响安全的因素评估对护理临床实践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有调查发现,患者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每一种安全问题中患者自身至少存在5项以上的危险因素。因此,重视对患者自身相关安全因素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2.筛选常见患者安全问题,为临床护理安全防范提供警示 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多种多样,这无疑增加了护理安全防范工作的难度。有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临床常见的安全问题中,排序位居前6位的安全问题基本相同,说明安全问题发生的种类和频率是有规律可循的。常见安全问题的筛出,可为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及预防工作指明方向。临床护理人员可以针对常见的安全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对护理安全防范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3.筛选患者自身影响因素,为评估患者安全提供依据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有关患者的评估工具不多且涉及问题单一,而现有的护理评估表的评估内容也较少涉及患者安全方面。因此,临床上需要能客观反映患者安全问题的护理评估工具。

有研究表明,不论是护理人员的总体评价结果,还是各级医院、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评价结果,剔除在临床工作中已取得较好管理效果或已有明确规章制度可循的护理安全问题,同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排序居前4位的常见安全问题基本均包含周围静脉输液渗出或外渗、跌倒或坠床、意外脱管、压疮。据此,筛选出临床上常见的住院患者安全问题为周围静脉输液渗出或外渗、跌倒或坠床、意外脱管、压疮。

三、护理安全分级的评估

1.周围静脉输液渗出或外渗的评估 周围静脉输液渗出或外渗患者自身影响因素见表1-1。

表1-1 周围静脉输液渗出或外渗患者自身影响因素

2.跌倒或坠床高危因素的评估 详见住院患者跌倒坠床评估表。

3.意外脱管高危因素的评估 首先对患者进行布卢姆斯瑞镇静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使用风险分层工具来确定患者意外脱管的风险程度。C区域患者故意拔管风险高,B区域患者处在高敏感区,而A区域患者不存在故意拔管的风险。

根据导管的位置、作用及意外脱管后相对的危害性大小,将导管分Ⅰ、Ⅱ、Ⅲ类,并将每类导管细分了若干类型。

同一导管对于不同病种,其分类可能不同。如食管癌术后患者,胃管属于Ⅰ类导管,一旦拔除严重影响术后恢复;而对于一般慢性疾病,只需胃管鼻饲肠内营养的患者,胃管就属于Ⅲ类导管。

导管的具体分类需临床各科室针对各自收治的主要病种,加以设置和具体细化。如心脏外科患者其常见导管Ⅰ类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胸腔、心包及纵隔引流管、心脏临时起搏器、IABP置管、ECMO置管等;Ⅱ类包括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有创血压监测导管等;Ⅲ类包括尿管、氧气管、胃及十二指肠营养管、外周静脉导管、鼻温监测管等。

最后根据患者的风险分层和导管类型确定患者意外脱管的安全等级。危险度1级(低度危险)指风险度分层位于A层,有Ⅱ类、Ⅲ类导管的患者;危险度2级(中度危险)指风险分层位于A层的Ⅰ类导管患者,以及风险度位于B层的Ⅲ类导管的患者;危险度3级(高度危险)指风险分层位于C层的各类导管患者及位于B层的Ⅰ类、Ⅱ类导管患者。评估时间为患者新入院或转科时;患者意识或病情变化时;患者留置(拔除)导管时。

四、护理安全等级卡片及安全标识的制订

1.护理安全等级卡片 护理安全等级卡片长15cm,宽10cm,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宽4cm,纵向将卡片上部均分为3个色块,绿色、橙色和紫色,分别代表危险度的1、2、3级;下部分宽6cm,为白色底板,用以注明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诊断及日期等。此卡片将悬挂于患者床头醒目位置,便于识别。分级护理卡片挂于床尾。

2.护理安全标识 将4种安全问题分别制成相应的标识,标识为等边三角形,边长3cm,黄底,内画黑色图案,图案均能明显代表此4种意外情况。经评估筛选出有安全隐患的患者,根据各项安全问题的等级不同,分别将其标识贴于等级卡片的相应位置。如患者经评估其意外脱管危险度为3级,跌倒或坠床和压疮危险度为2级,将代表意外脱管的标识贴于等级卡的紫色区域,将代表跌倒或坠床和压疮的2张标识贴于橙色区域。

五、护理安全分级的临床应用建议

对评定出的高危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巡视、观察并根据其自身特点为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护士在为患者制订护理措施时,不应只注意危险度级别,还应关注危险度级别较高的原因。同一危险度级别,因患者自身情况不同,其护理措施也会不同。如同为跌倒、坠床危险度3级的患者,在评估中其主要问题为意识障碍、躁动的,护理人员就应给患者加设床档,进行适当约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而对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就应将患者安置在宽敞、空间较大的病房,将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放置在随手可取的位置,为患者提供助步器,如患者如厕可提供便器等,最大限度地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为患者制订护理措施时,应结合患者的自身特点,提供切实有效的个性化护理。

在临床上应用护理安全分级,可使患者和家属明白其目前的状态、危险度级别及需要家属配合的内容,以减少和避免意外发生后所引起的纠纷;也让患者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预知自己的危险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时寻找和接受援助。将护理安全等级卡片贴于患者床头作为警示标志,也便于医护人员、部分患者、家属辨识并知道该患者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必要时给予协助、保护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孙海微) OsHufkW9062rS7dmXXouGhh6Mu/Sm/q2bQPIogzLoiVklOnYmmxl/m08dSp2BAl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