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时,必须在换鞋处更换手术室专用鞋,然后在更衣室戴好手术帽和口罩,穿好洗手衣、裤,内衣不可露在洗手衣外面。检查指甲,长度适中,甲下无污垢。手与手臂皮肤没有皮肤病、破损或感染,无上呼吸道感染,方可进入刷手间。
1.将双手及前臂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2.用消毒毛刷蘸取消毒肥皂刷洗双手及前臂,从指尖到肘上10cm。刷洗时,把每侧分成从指尖到手腕、从手腕到肘及肘上臂三个区域依次刷洗,每一区域的左、右侧手臂交替进行。刷手时注意甲缘、甲沟、指蹼等处。刷完一遍,指尖朝上肘向下,用清水冲洗手臂上的肥皂水。然后,另换一消毒毛刷,同法进行第二、第三遍刷洗,共约10分钟。
3.每侧用一块无菌小毛巾从指尖至肘部擦干,擦过肘部的毛巾不可再擦手部,以免污染。
4.将双手及前臂浸泡在70%乙醇桶内5分钟,浸泡至肘上6cm处。也可用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3分钟。
5.浸泡消毒后保持拱手姿势待干,双手不能下垂,也不能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
1.用肥皂和流水将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处清洗干净。
2.用无菌刷蘸取灭菌王溶液3~5mL,刷洗双手、前臂至肘上10cm,时间为3分钟。然后用流水冲净,取无菌小毛巾擦干。
3.取吸足灭菌王溶液的纱布涂擦手和前臂至肘上6cm处,待手臂自然干燥。
无菌手术衣有传统后开襟式和全遮盖式两种。穿手术衣的注意事项:①取手术衣时,双臂应伸直,以免手术衣无菌面与洗手衣接触而被污染。②穿手术衣时应与周围的人和物体保持一定距离,以免衣服展开时被污染。③穿手术衣之前,应先用双手提起手术衣衣领两端,轻轻向前上方抖开。④穿上手术衣后,双臂举在胸前,未戴手套的手不得触及手术衣。
1.穿传统后开襟式手术衣(图3-1)
(1)手臂灭菌后,双手提起衣领两端,将手术衣抖开,再轻轻向前上方抛起,双手顺势插入衣袖中,双臂向前伸直。
(2)巡回护士从身后牵拉手术衣,系好领口带。
(3)穿上手术衣后,双手交叉,用手指夹起衣带,由巡回护士从身后接取并系紧。
(4)穿手术衣时,不得用未戴手套的手拉衣袖或接触其他处,以免污染。
图3-1 穿无菌手术衣
2.穿全遮盖式手术衣
(1)取手术衣,双手插入衣袖,将手术衣展开。
(2)双手向前伸直,伸出衣袖,由巡回护士在身后提拉手术衣,系好领口带和内片腰带。
(3)戴好无菌手套。将右手腰带上纸卡片一端递给巡回护士,巡回护士持卡片将腰带绕过穿衣者背部,使手术衣的外片遮盖住内片。
(4)巡回护士将腰带递给洗衣护士,同时取下纸卡片。
(5)由洗手护士系紧腰带,穿衣完毕。
戴无菌手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未戴手套的手不能接触手套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能接触未戴手套的手。②协助他人戴无菌手套时,应先戴好手套,并避免接触其皮肤。③手套的上口要严密地套在手术衣袖外。④戴手套时应注意检查手套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必须立即更换,戴干手套时应先穿手术衣、后戴手套,戴湿手套则相反。
1.戴干手套法 是临床常用的戴手套方法。按照戴手套者的手是否直接接触手套,又可分为闭合式和开放式两种。
(1)无触式戴无菌手套:①穿手术衣时,手不伸出袖口。右手隔衣袖取左手手套,并放在左手袖口上,手套指端朝向手臂,各手指相互对应。②两手隔衣袖分别抓住手套上、下两侧的反折部,将手套翻套于袖口上,手伸出袖口顺势插入手套。同法戴右手手套。
(2)开放式戴无菌手套(不建议使用):①左手捏住右手手套反折部,右手伸入手套戴好。②已戴上手套的右手拇指外展,其余4指伸入左手手套反折部的内面(即手套的无菌面),左手插入手套并戴好,注意右手拇指不要触及左手手套反折部。③将一手拇指外展,其余4指伸入对侧手套反折部,将其翻转并套在手术衣袖口外。干手套戴好后,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手套外面的滑石粉,同时检查手套有无破损,如发现有水渗入手套里面,必须立即更换(图3-2)。
图3-2 戴无菌手套
2.协助他人戴无菌手套法 已戴手套者双手拇指外展,其余手指插入手套反折部内面,使手套拇指朝向外上方,小指朝向内下方,撑开手套。被戴手套者对准手套,五指稍用力向下伸入手套,已戴手套者将手套同时向上提,并将手套反折部翻转套住袖口。同法戴另一只手套。
手术结束后如需进行另一手术,必须在巡回护士协助下更换手术衣和手套。
1.脱手术衣法 脱手术衣时应注意不要让手术衣的污染面接触到身体或物体,以避免污染。
(1)他人帮助脱衣法:术者双手抱肘,由巡回护士将手术衣肩部向肘部翻转,继而向手的方向拉扯,即可脱下手术衣。此法可将手套一同脱掉。
(2)个人脱衣法:左手抓住手术衣右肩向下拉,使衣袖翻向外,同法拉下手术衣左肩,脱下手术衣,使衣里外翻。此法可保护手臂及洗手衣裤不被手术衣污染面所污染。
2.(脱)摘除手套法(脱)摘除手套时应注意不要让手套的污染面接触到已消毒的手臂,否则要重新洗手。方法为:先除去右手手套,用手套对手套法,即左手抓取右手手套外面,使其翻转脱下。再除去左手手套,用皮肤对皮肤法,右手拇指伸入左手手套的手掌部以下,提起手套,使其翻转脱下。
连台手术时,如果前一台术中手套没有破损,则不需重新洗手(污染手术除外)。脱去手套后,用0.5%的碘附擦拭手臂3分钟。然后更换无菌手术衣和手套,进行下一台手术。如为洁净手术室,无连台手术程序,需重新刷手。
(姜丹丹)
1.手术人员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后,手、袖口至肘上10cm处以及胸前可视为无菌区。手术人员的双手应保持在胸前,肘部内收,靠近身体。身体的无菌部位不能碰触有菌部位或未灭菌物品,有菌部位不能触碰手术间内无菌物品。
2.手术台和器械台的台面为无菌,边缘处及台面以下视为有菌。
3.避免面向无菌区交谈、咳嗽和打喷嚏。
4.手术医生流汗时,应将头转离无菌区,请巡回护士擦拭,巡回护士应避免与术者的无菌部位接触。
5.手术过程中,已用过的手术器械要及时擦净污迹,以减少细菌污染和繁殖。用于感染性伤口的器械应与其他器械分开摆放,单独处理。
6.切开空腔器官前,应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或减少污染。
7.手术过程中,应关闭手术间门,严禁人员频繁进出,手术间内人员应避免不必要的活动,手术参观者与手术区保持30~40cm以上的距离。
8.手术人员需要调换位置时,应先稍离开手术台,背对背地交换位置,以免接触对方背部有菌区。换位时不得污染手臂和无菌区。
1.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容器、无菌包中,并放置在无菌区,用无菌单遮盖。无菌包如果潮湿、破损必须重新灭菌。
2.无菌容器和无菌包的边缘均应视为有菌,取用无菌物品时不能触碰。
3.取用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保持在胸前,不可高于肩或低于腰。
4.无菌物品必须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没用,也不能再放回到无菌容器或无菌包中。
5.已打开的无菌包经无菌操作包好后可保留8~12小时,局麻药瓶开启后可保留24小时。
6.已铺置未用的无菌车、托盘等可保留4小时。
7.术中洗手护士不得从手术医生背后或头顶传递手术器械和物品。
8.术中巡回护士不得用手越过无菌台传递物品。
巡回护士负责患者的术中护理、所需物品的供应以及与有关部门的联络工作,并监督指导手术间内各级人员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术前准备
(1)手术前一日:①访视患者,针对患者情况,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②准备手术间物品及体位用物。根据手术需要准备电刀、电钻等,并检查性能。
(2)手术当日:①检查手术间的卫生,调节手术间的温度,再次检查、补充准备的物品。危重患者准备急救车及除颤仪。②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过敏史、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基本情况,对新生儿要核对其手圈。③了解患者术前准备情况,清点患者带入的物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以及术区皮肤有无破损。④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按医嘱给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⑤摆体位,做好查对。特别要注意左、右侧。做到固定牢固、暴露伤口清楚、患者舒适、无挤压、勿接触金属物。⑥放好头架与托盘,摆好适当的脚凳。⑦协助洗手护士穿无菌衣。清点器械数,准确记录,并与洗手护士核对。⑧打开皮肤消毒液罐盖,暴露好手术野,将灯光对准手术野。协助医生穿无菌衣。⑨铺无菌单后,连接吸引器、电刀电源,再次对灯光,四肢驱血手术配合气囊止血带打气。
2.术中配合
(1)切开皮肤时患者有无麻醉不平稳而躁动:探查胸、腹时患者可能发生血压下降,要注意按医嘱给药。给药时必须三查七对,并与下达医嘱的医生核对。
(2)密切观察患者,注意静脉通畅,主动供应物品。及时填写护理记录。有留置尿管要及时观察尿量,并做记录。
(3)准确执行术中医嘱,在操作前口头重复医嘱,认真核对药名、剂量及用法,输血时要与麻醉师认真核对并签名。
(4)术中增加清点物品要及时登记,与洗手护士核对,并根据手术需要及时调节灯光。
(5)注意监督无菌技术,保持手术间的清洁、整齐、安静。
(6)注意观察吸引器瓶液量并及时处理。注意调整室温。
(7)术毕协助包扎切口,如有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并接上无菌引流袋。
(8)术中打开无菌包:①打无菌包时,如有污染,包内物品不可再用。②如果打开无菌包的带子,而包内物品未用完,此包不能再放回无菌室保存再用。③打开带子的无菌包未用时,不可按原样将带子束紧放在手术间,以防误送回无菌室。
(9)无菌镊子罐的使用:①无菌罐内的液体应保持要求的浓度。镊子罐每周灭菌2次,并更换消毒液。②无菌钳浸泡在消毒液内的高度为关节处。持无菌钳的手不可触摸低于液面浸泡部位。③无菌钳不可单独拿出手术间夹取无菌物品。无菌钳取出或放入无菌罐时,要直上、直下,不可碰罐口边缘。④无菌钳只能夹递手术无菌桌上所需用的物品,不能夹治疗盘内物品及已开始手术的无菌桌上的物品。⑤已被污染的无菌钳不可放入镊子罐浸泡再用,而要重新更换。⑥应用无消毒液的空的灭菌镊子罐时,应每4小时更换一套。
3.术后工作
(1)将术中采取的标本放在标本容器内,标明患者姓名、病室、床号、病历号、日期等,送至相关科室。
(2)清点患者所有物品,向护送患者回病房的人员交班。
(3)术后,显微镜、除颤器等仪器,按要求整理好,登记放回原处。
(4)清理、补充手术间内物品。
(5)督促检查术后手术间卫生打扫及进行空气消毒。
1.前一日 了解手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备齐敷料、器械及手术用物,注意查对失效期。
2.手术当日
(1)术前:①剪指甲,按时刷手。②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冲洗手套上的滑石粉。③按程序整理器械桌,清点器械和缝合针等,并要巡回护士认真核对。④准备好皮肤消毒剂。⑤检查器械是否齐全,性能是否良好。使其处于备用状态;特殊不定型手术请医生查看器械并及时补充。⑥按规定程序传递无菌单,固定好吸引器及电凝器。
(2)术中配合:①手术开始后,应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准确、迅速地传递手术器械。②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和整洁。③在整个手术进程中,要始终保持无菌桌及托盘的清洁、整齐。④污染手术按规定操作配合。⑤手术切下的标本应妥善保存,防止遗失。⑥术中纱布按规定使用和管理,特别注意暂时放在伤口内的纱布要记清数量。关闭手术切口时按清点程序认真清点。同时请医生检查伤口。⑦整个手术进程中均要维护和监督手术区的无菌状态。
(3)术后工作:①再次清点纱布、纱垫等,核对数字后在登记本上签名。②检查标本、培养管登记情况。③用后器械清点核对无误后交供应室清洗。④术后随患者带走的器械,洗手护士负责请医生打借条,特殊仪器或贵重仪器应严格交班。⑤术后做好患者交纳问题。术后巡回护士应亲自将患者送回病房,将患者的物品交给病房护士或患者家属,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静滴管和引流管是否通畅、手术切口敷料粘贴是否牢固,并要求病房护士签字。
(罗云霞)
1.速度快、方法准、器械对,术者接过后无须调整方向即可使用。
2.力度适当,达到提醒术者的注意力为度。
3.根据手术部位,及时调整手术器械。一般而言,切皮前、缝合皮下时递有齿镊;夹持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切开、提夹皮肤,切除瘢痕、粘连组织时递有齿镊;其他情况均递无齿镊。提夹血管壁、神经,递无损伤镊;手术部位浅,递短器械;徒手递结扎线,反之,递长器械;血管钳带线结扎,夹持牵引线,递蚊式钳。
4.及时收回切口周围的器械,避免堆积,防止掉地。
5.把持器械时,有弧度的弯侧向上,有手柄的朝向术者。单面器械垂直递,锐利器械的刃口向下水平递。
6.切开或切除腔道组织前,递长镊、湿盐水垫数块保护周围组织,切口下方铺无菌巾1块放置污染器械。切除后,递0.5%碘附纱球消毒创面。接触创缘的器械视为污染,放入指定盛器。残端缝合完毕,递长镊。撤除切口周围保护盐水垫,不宜徒手拿取,否则应更换手套。
注意勿伤及自己或术者。递刀方法有两种。
1.手持刀背,刀刃面向下、尖端向后呈水平传递。
2.同侧、对侧传递法(图3-3)。
图3-3 手术刀传递法
A.同侧;B.对侧
传递器械常用拇指和四指的合力来实现,若为小器械,也可以通过拇指、中指和示指的合力来传递。传递过程应灵活应用,以快、准为前提。常用的传递法有3种(图3-4)。
1.对侧传递法 右手拇指握凸侧上1/3处,四指握凹侧中部,通过腕部的适力运动,将器械的柄环部拍打在术者掌心上。
2.同侧传递法 右手拇指、环指握凹侧,示指、中指握凸侧上1/3处,通过腕下传递。左手则相反。
3.交叉传递法 同时递2把器械时,递对侧器械的手在上,同侧的手在下,不可从术者肩或背后传递。
图3-4 血管钳传递法
A.对侧;B.同侧;C.交叉
1.手握镊尖端,闭合开口,直立式传递。
2.术中紧急时,可用拇指、示指、中指握镊尾部,以三指的合力关闭镊开口端,让术者持住镊子的中部(图3-5)。
传递时要避免术者同时将针钳和缝线握住,缝针的尖端朝向手心,针弧朝背,缝线搭在手背或用手夹持(图3-6)。
递拉钩前应用盐水浸湿,握住拉钩前端,将柄端平行传递(图3-7)。
图3-5 镊子传递法
图3-6 持针器传递法
图3-7 拉钩传递法
枪状咬骨钳握轴部传递,手接柄,双关节咬骨钳传递,握头端,手接柄(图3-8)。
左手握凿端,柄递给术者左手,右手握锤,手柄水平递术者右手(图3-9)。
图3-8 咬骨钳传递法
A.枪状咬骨钳;B.双关节咬骨钳
图3-9 锤、凿传递法
A.锤传递;B.凿传递
(齐慧莉)